文熙

大學畢業后,石先生做了整整15年的電視節目編導。年近四十,職業倦怠加上行業衰退,石先生任性地選擇了離職。本打算年后尋找工作,但因為這次新冠疫情,石先生已經快半年沒有工作了。他之前工作積累了100萬元存款和2套房產,其中在市郊有一套市值約300萬元的房子,房貸已結清;另一套還在還款,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的9折4.41%,每月需要還貸6500元,仍需還15年。因為持續半年沒有收入,石先生感受到來自房貸的壓力,想著要不要提前還房貸。如果不提前還貸,房貸利率是否要轉換為LPR的浮動利率?
太太36歲,事業單位供職,稅后月入8000元,年終獎4萬元,有社保,無商業保險。4位老人均已退休,有社保和退休金,無商業保險。石先生夫婦育有兩個孩子,女兒6歲,兒子2歲,配有兒童醫療保險。
石先生家庭正常月生活支出約5000元,每年保持一到二次的國內旅游計劃,平均支出2萬/年。這次疫情,也讓石先生感受到保險很有必要,所以也想為自己和家人適當補充點商業保險。
目前,石先生一家主要收入來源是工資,相對單一,尤其缺乏金融資產的投資收入。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和雙方父母年齡的增加,必將導致家庭支出會大幅增加。那么,石先生該如何做理財規劃?對于普通工薪中產家庭而言,抗風險能力有限,因此,投資應當以穩健為主。建議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不同,做好長短搭配,讓資金不閑置。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家都在討論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場疫情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公司,更多的是一個個家庭的現金流危機。
這場現金流危機從何而來,其實很明顯。現金支出除了娛樂消費可能會減少以外,其他該有的支出還是在繼續,尤其是針對那些有負債的中產家庭,每月的房貸、車貸一分不少,還有隱性負債,比如子女教育的費用、老人贍養的費用,等等。
中產家庭的一大特色,就是一睜眼就能知道每個月、甚至每年的開銷最少要多少。
所以對中產家庭來說,合理的現金流規劃需要包含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現金儲備。短期的現金儲備可以通過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等方式,滿足3到6個月的生活需求。5-10年的中期現金流規劃主要是應對“黑天鵝”的。每5-10年,一個家庭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比如家庭要置換房產,購置新車啊,又比如夫妻雙方會有工作變動啊,等等。10年甚至20年的長期規劃,比如提前儲備自己的養老錢等。
中長期規劃是最標準的囤糧,而且是未來大概率要用但暫時不著急的儲備,家有余糧,心里不慌。手上有充足現金的時候,一定要適當地囤糧,如果沒有,更要強制地去儲備一部分。中產家庭不是“亡”于疾病、意外或者是失業,而是“亡”于沒有任何風險保障儲備。
在投資規劃方面,石先生家庭在銀行活期存款保留10萬元的備用金外,把其他活期儲蓄轉換為銀行的天天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和貨幣基金收益都比活期存款高,同時可以實現快速贖回取現。
另外,適當配置基金組合,也就是單只購買和基金定投可以結合進行,小倉位買入單只基金,同時結合每月基金定投平滑風險,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這樣,一方面實現家庭資產投資多元化,同時也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為兩個孩子積累教育金。
作為家庭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保險規劃很有必要。建議石先生拿出一部分收入,為全家購買商業保險進行補充。目前一家四口,除了兩個孩子有商業醫療保險外,兩個大人的健康保障是缺失的。對一個中產家庭來說,最經典的保障組合便是意外險+重疾險+定期壽險+醫療險。詳細保障計劃如下表,兩個大人保費合計35321元。
對孩子來說,6歲的女兒和2歲的兒子已經有了醫療險配置,可以額外補充一份重疾險和意外險。



要不要提前還貸,就看石先生的投資理財利率能否高于房貸利率。
當下,石先生家庭有100萬元的存款,扣除現金流10萬元和保障5萬元,可用投資資金約85萬元。以當下穩健投資渠道來看,一年的理財利率達到4.5%的水平并不難,也就是說,理財利率和房貸利率相當。而房貸每月6500元,還剩15年,房貸利率為4.41%,則剩余房貸本金約85萬元。如果選擇提前還貸,石先生將面臨零存款的境地,雖然沒了債務,一身輕松,但手中沒有充足的現金,也就失去了一筆理財收入,如果此時遇到急需用大額資金的時候,就會立于尷尬之地,拿不出錢來應對風險和危機。綜上,并不建議提前還貸。
至于房貸利率要不要轉換,則取決于對未來LPR升降的判斷,并結合個人還款計劃。如果石先生選擇轉換利率,則他以后的房貸利率為LPR-0.39%。假如認為LPR利率中樞長期處于上升通道,存量房貸利率轉換為固定利率將更為有利;假使LPR利率中樞長期處于下降通道,存量房貸利率轉換為LPR加點的浮動利率將更為有利。
可參考“基準利率和LPR轉化對比表”。

石先生工作多年,存款不少,但離職后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尤其是現階段,石先生還有一筆固定的房貸支出和生活費,房貸每月6500元,生活費每月5000元,這筆支出不會因為任何情況而縮減,尤其是遭遇當下疫情,石先生怕是一時半會很難有收入,家庭現金流更是緊張。所以,一方面,需要合理配置存款,以獲得足夠的投資收益,確保支付未來15年的房屋貸款;另一方面,要有足額的流動資金,以供日常生活消費。
1.合理配置短期產品,獲得流動性收益
石先生可以拿出資產的20%,即20萬元用于生活備用金。20萬元備用金,其中的10萬元可以用來購買活期類理財產品,比如選擇交通銀行自有產品“天天息步步贏”,既能保證隨用隨取,又可以獲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可觀收益。這10萬元可以用來抵御半年的支出,做到隨時有余糧應對日常支出。
剩余10萬元備用金可以用來投資貨幣基金搭配中短債類基金。相對于活期理財,貨幣基金和中短債類基金的收益要更高,流動性與長期類理財產品相比要更好,既能滿足可能緊急用錢的需求,又能獲得比較高的收益。
2.優化資產配置,“穩穩”跑贏房貸
考慮到石先生接近40歲的年齡,建議將資產中的10萬元用于購買保險類產品,作為杠桿賬戶,可以起到以小博大的功能。為家庭配備意外類、重疾類、年金類保險產品,以防止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石先生目前還有15年房貸還款期,考慮到目前市場利率下行的趨勢,想要跑贏房貸投資,相對進取型的產品必不可少。
目前交通銀行凈值類理財產品收益可觀,部分產品的過往平均收益率都高于房貸利率,可以拿出資產中的45%約45萬元來投資凈值型理財產品。當然除凈值型理財產品外,交通銀行代銷的部分混合型基金也表現出了不菲的業績。兩種產品也可搭配進行。
在一個家庭的資產配置中,長期穩健類的產品必不可少。剩余的25萬元可以選擇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或者長期穩健類的理財,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