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晨

財產兩權分離經濟現象的普遍出現,是公司治理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權責利分配背景下的沖突難以避免,而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協調它們之間關系。在現代企業中,各大中小股東經過股東大會討論形成決策,會將財產委托給董事會進行保管與經營,然后進一步授權,將管理責任逐級委托給各級管理層。總之,不管組織結構簡單還是復雜,企業本質上都是由委托代理關系所構成的。經過逐級授權管理,各級管理層合作致力于實現統一的目標。但是,因為普遍存在的趨利心理,會影響其管理行為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審計監督可以有效防止代理人以侵害他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換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經濟責任審計對此類信托義務履行情況的核實和評估,是一種直接反映了公司內部各階層治理關系及結構體系,同時也是公司內部對管理人員進行監管的一種具體形式。
站在公司治理的層面來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確保代理人能夠審慎地使用被授予的權力,能夠真正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到不濫用權力。不管是何種形式所開展的經濟責任審計,監管和核查都是他們工作的起點。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對董事會委托給管理層的任務及其完成情況進行審核與評價;而對于公司而言,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則在任何時候都是代表所有者對代理人的檢驗,并代表所有者評估受托人的業績,通過收集公司各方面的信息,以促進公司治理的持續改進。
一個國家和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國家治理。如今,企業的穩定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一種監管手段,同時也是加強國家治理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過綜合運用監控、披露和評估等多種方式,可以充分地將規范、約束和監督等職能體現出來,使得領導權力可以得到正確的使用。同時,公開披露經濟責任審計的有用信息和最終結論,也可以促進所有者合理考慮權責利之間的關系,重新恰當且有選擇性地授予權力。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積極傳承國家治理理念,可以促進職責管理和監督機制的改善,推進行政獎懲制度的建設,重點關注貪污腐敗事件的控制與防范,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因此,在實踐中,經濟責任審計也是國家治理概念的傳播者,在促進企業改善治理政策、放眼長遠發展的同時,在推進民主法治社會建設和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等方面都發揮積極作用。
一些公司管理人員與所有者對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不明確,不能正確認識它的作用與職能,只將其視為政府和國有企業的事務,并不認為它們可以在公司治理中發揮其作用,不認同其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意義。在一些治理薄弱的公司中,委托托管仍然沒有實施有效的監督手段。受到行業背景、內部組織結構、經濟關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審計人員在整個項目過程中難以保持其獨立性的地位,使得經濟責任審計有逐漸形式化的趨勢。部分審計項目甚至淪為了領導干部的作秀,審計人員在干部離任過程中幫助遮掩和粉飾。因此,審計缺乏有效性,審計項目中評估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作用就無法體現,改善公司治理就更成為一句空話。
企業委托代理關系的多層次,使得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也同樣具有多層次的特征。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審計對象不僅要包括法律代表,還要包括各級管理人員。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審計對象存在不全面的問題,國家審計的審計對象只包括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企業的內部審計的重點只局限于中下層管理人員的審計,忽略了對高級管理層審計的必要性。同時,審計內容也局限于一般財務報表,而管理層對公司內部文化的影響、對公司長遠財務績效和經營績效的影響等方面則選擇性回避。因此,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力度還遠遠不夠。
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尚未被公司管理人員普遍認同和充分使用,只在離任時開展而缺乏任中審計,使得審計工作缺乏日常化。同時,部分企業的審計流程設計不夠標準。部分單位沒有制定完整全面的審計程序,在收到通知到提交報告完成離任項目可能花費時間極短,難以保證審計程序的完整性,審計質量令人擔憂。
雖然審計法及相關行政法規中,對審計結果的處理作出了一些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并沒有強制執行,導致執行時的自由考量。由于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尚未確立,使得有關各方可以有選擇性地公開審計結果,容易導致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中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結論,較少甚至難以被公司管理人員與社會公眾所取得,或取得的信息具有片面性與不完整性。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審計結果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審計項目的開展難以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不利于發揮社會公眾在民主監管中應有的作用,從而無法真正改善公司治理。對于管理層而言,也就失去了項目審計的最初目的。
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的建設,可以促使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項目過程中程序更加規范、范圍更加合理,執業態度更加謹慎;有助于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健全對公司的日常監管和控制,促進公司的內部治理。當公司出現政策性失誤或者執行不力等問題時,可以及時發現和控制,并采取恰當的措施防止問題的擴大和損失的增加。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對行政和事業單位的反腐倡廉具有巨大作用,而且對于改善公司治理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需要在管理模式、審計實施程序、審計內容、方法和技術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規范和標準。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可以有效提高審計質量,使得結論更為真實可靠,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程度,充分發揮其職能。
改善公司治理和推進企業進一步發展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就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即獎懲制度。公司應當完善相關規定,制定審計流程,規范審計項目的開展,加強對結果的合理利用,充分考慮審計結果在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中的作用,增強企業績效管理水平。通過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完善企業管理人員的問責機制,鼓勵管理層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從而合法合規地展開管理活動和經濟活動;可以防止和控制貪污腐敗案件的發生,忠于履約責任,并妥善行使委托經營管理權限。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展開,可以加強公司良好企業文化的塑造,促使管理人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推動激勵機制完善;可以完善各級管理人員的績效管理,促進管理者更注重提高公司的長期績效不僅僅追求短期利益,從而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責任審計應當明確審計目的,并作為公司治理中信息的傳遞者,及時報告受托義務執行情況,及時披露各類信息,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和治理環境,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經濟責任審計進一步推動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健全信息公示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推動審計結果公告的透明化進程,有助于加強對審計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的監督,確保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結論的披露與使用。將公司的管理人員的經濟活動進行披露或公告,便于管理層接受公司全員以及社會公眾的監督,對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和加強內部管理有著催化劑的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實力,使企業可以在整個市場中脫穎而出。經濟責任審計應有助于公司理順公司治理結構各個層面的各種委托代理關系,清晰地認識各管理層的授權范圍,協調各方利益,建立和諧穩定的治理關系,以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