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劉 謙

棚戶區改造是我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生工程,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36 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全國各地紛紛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為全國1 億多居民“出棚進樓”提供了便利,同時也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但是,棚戶區改造項目在房屋拆遷方面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迫切而突出的問題。對此,筆者結合近期開展的棚戶區改造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項目,從基層工作者的角度對棚戶區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如何解決方面,提出自己的一點拙見。
一提起棚戶區房屋拆遷,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項“老大難”工作,不僅涉及部門眾多、人員廣泛、矛盾多面,而且多方面對拆遷政策不理解以及對拆遷工作不配合,讓人不禁感慨:天下第一難莫過于拆遷了。房屋拆遷往往影響著被拆遷者的居住、就業、就醫、就學等多方面的生活條件,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房屋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最重要的財產。房屋拆遷涉及的對象主要有房屋征收辦、街道、鄉、場以及社區和村委會干部、被拆遷的個人、企業、房屋評估公司、測繪公司、拆遷公司等等,這復雜的參與主體也意味著矛盾糾紛呈現出來的多樣性。另外一方面,多方參與主體對拆遷政策理解不深、不細、不透,導致對政策理解出現偏差和誤解,當然也有少數人為了個人私利故意扭曲曲解政策,通過不正當的行為來為自己牟利。
目前,我國的房屋拆遷主要依據的是2011 年出臺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 號),但是該條例對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政策尚未有統一的規定。棚戶區改造涉及到不同地區的不同房屋,房屋的結構質量、成新率、裝修檔次等等各不相同,這也造成了補償的標準政策眾口難調。大部分省市地區也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為總綱領,結合各地區的實際相應制定了一些具體的房屋征收及補償制度,但是依然需要根據時代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跟進調整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
當然也不乏出現過政策到位,但是具體執行過程中卻與政策出現偏離的現象,比如:在未有足額的資金保障前就啟動了拆遷項目導致后期無法及時給予被拆遷人補償資金、對安置房源儲備數量和交房時間沒有明確的計劃性、以及被拆企業經營者的安置和搬遷都沒有事先做好預判以致一旦出現問題就手忙腳亂。
棚戶區房屋拆遷不公開、不透明是容易引起老百姓質疑的地方,鄰里間會相互攀比,在同等條件下是不是我吃虧了、補償少了,越是藏著掖著越容易激發大家的好奇心,一旦發現自己有吃虧嫌疑時極易引發鄰里矛盾、社會矛盾,更會讓普通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懷疑,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方式方法。現存環境下,我國一些棚戶區房屋拆遷公開透明程度上確實存在欠缺,比如:房屋征收部門未及時公告房屋征收決定、補償安置方案;未通過合理方式對評估公司、測繪公司、拆遷公司等中介機構選定方案及結果進行公示;房屋征收補償情況未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向被征收人公示。
棚戶區改造項目主要涉及拆遷人、被拆遷人和第三方中介機構(評估、測繪、拆遷公司)。拆遷人一般是由政府機關的房屋征收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作為拆遷工作公職人員,他們都是通過統招的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錄用,基本綜合素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不擅長與基層民眾溝通交流,對棚改拆遷相關政策及知識了解的不夠深入專業,導致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各式各樣問題時難以有效應對。另外,第三方中介機構(評估、測繪、拆遷公司)市場也存在不規范的情況,比如中介機構與被拆遷人合伙舞弊騙取財政補償資金,亦或者中介機構與拆遷人合作故意壓低房屋補償價格,這就需要對評估、測繪、拆遷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進行提升了。
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多數是政府主導的行為,目前的監督手段主要是政府審計監督,但往往政府的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審計都是在房屋拆遷工作已經結束后才啟動,此時拆遷第一現場已經基本平整,各審計機關所接觸的資料都是些書面的紙質資料,審計人員埋首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房屋拆遷檔案中卻難以判斷資料、數據的真實性,這是當前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審計存在的普遍問題。這種事后審計監督行為不僅掣肘了審計監督的效果,也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面對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項目的矛盾糾紛多的情況,拆遷工作者一是要耐心地向群眾講解此次棚改的意義、目的、依據、補償標準及優惠政策;二是要多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消除被拆遷人顧慮及消極對抗情緒;三是要嚴厲打擊那些企圖趁著拆遷大撈一筆的投機分子,讓政府的棚改拆遷普惠于民。
一是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棚戶區改造相關補償安置政策,讓棚改政策與時俱進,最大程度提高民眾滿意度;二是在棚改項目開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鼓勵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來足額保障房屋征收資金、儲備足夠的安置房源、在建安置房要在規定的時間按時按質交房,讓棚改拆遷工作能夠有計劃、有序進行,妥善解決被拆遷人的安置問題;三是要切實保障被拆遷者的居住、就業、就醫、就學等多方面的生活條件,統籌安排,最大限度減少因為房屋拆遷給群眾帶來的種種不便。
一是要加大棚改拆遷工作的透明性,房屋征收部門及時對房屋征收決定、補償安置方案進行公告,人人心中有桿秤,政府的天平不偏不倚;二是提前在被征收范圍內公示評估公司、測繪公司、拆遷公司等中介機構選聘方案,通過被征收人協商投票或者抽簽等合理方式對中介機構進行選聘,并將結果進行公示;三是在房屋拆遷過程中對“兩違”建筑、住改非認定標準、程序要公開,讓公平公正公開一把尺子量到底;最后要將征收補償資金、安置結果張榜公布,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讓所有的徇私舞弊無可遁形。
一是要對拆遷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讓拆遷人及時準確了解該棚改拆遷項目的拆遷補償政策,同時注重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政治素養;二是充實拆遷隊伍,根據工作需要從基層抽調一些擅于同基層民眾溝通交流的好干部來參與到棚改拆遷項目中來;三是第三方中介機構要提高其工作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規范評估、測繪、拆遷等方面行為,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拆遷隊伍;四是建立獎懲機制,合理有效監督評估、測繪、拆遷公司,讓專業的第三方中介機構更好地為棚戶區改造項目服務。
政府審計部門要盡快完善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房屋拆遷審計工作,將事后監督轉化為事前、事中監督,建立棚戶區改造項目跟蹤審計制度。一是審計機關提前介入房屋征收工作,在項目準備實施階段房屋征收部門應提前與審計部門溝通房屋征收工作方案、補償安置方案、入戶調查摸底情況;二是適時參與到對評估、測繪、拆遷公司的選聘過程中,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 號)的規定執行;三是審計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深入拆遷現場,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嚴守審計廉潔自律的職業操守,可在源頭上及時防范和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
總之,棚戶區改造工作是城市發展“新陳代謝”的一個重要進程,本文簡要闡述了棚戶區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淺析了相關對策和改進措施,以期對今后同仁們開展棚戶區改造工作提供淺薄的經驗,以便能更好地維護政府以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