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鑫 (蘇交科集團(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9)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1月,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由此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焦點議題。
2019年5月,《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發布,其中關于村莊規劃,《意見》提出“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以一個或幾個行政村為單元,由鄉鎮政府組織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p>
江蘇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發布《關于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因地制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穩妥推進蘇北地區農民群眾按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的要求。
小河埃村,位于連云港市贛榆區北部,與山東省莒南縣接壤。距離贛榆中心城區距離約30km。
現狀村莊總人口為2262人,總戶數為620戶。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495人,老年人口占全村總人口比例為21.9%,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村莊產業方面,小河埃村現狀經濟產業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主要包括糧食種植、水果種植、畜禽養殖等,其中,黃桃是小河埃村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同時,村莊現狀存在部分第二產業,包括村莊東部的金中韓化肥廠和村內的部分小型作坊,現狀第二產業整體品質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現象。此外,該村尚未形成完善的第三產業。
村域范圍內有龍王河、神泉河兩條河流經過,分別位于村莊的東西兩側。河道兩側現狀有成片的林地,整體的自然生態環境較好。
小河埃村村莊居民點位于村域范圍北側,緊鄰蘇魯省界處。村莊居民點已形成集聚,布局緊湊。村莊建設占地規模約為42.13h㎡,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約186㎡。
2.4.1 村莊現狀建筑概況
村莊范圍內,建筑主要以村民住宅為主,村民住宅以1~2層為主,有少數新建和在建住宅為3層,由于村莊未進行過統一的規劃和建設,村民住宅建設仍舊以村民在宅基地上自建為主。村民住宅建筑質量,一層住宅的建設時代較早,質量稍差;而2~3層的村民住宅建筑質量較好。因為缺乏統一的規劃,建筑風貌上也較為雜亂,未形成具有當地鄉土特色的村莊風貌。
除了村民住宅建筑,村莊范圍內還包括部分公共服務建筑、工業建筑等。公共服務建筑主要分布于村莊南部,包括村委會、小學、幼兒園等,但缺少養老服務設施。在村莊東部現狀有一處化肥企業,對村莊的環境質量具有一定影響,村莊內部也有部分小型的家庭式工業作坊建筑,建筑質量參差不齊。
2.4.2 村莊現狀景觀與公共空間概況
村莊景觀和公共空間方面,現狀村莊范圍內缺少公共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街巷兩側也未形成良好的綠化景觀,不能滿足村民日常休閑游憩活動的需求。
在對小河埃村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后,筆者梳理出小河埃村在本次規劃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產業發展與村莊建設。
2.5.1 產業發展與村民的經濟訴求
筆者認為小河埃村的產業發展并未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態資源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優勢,村莊內現狀的部分第二產業,存在著產出低效、污染較大、與特色資源缺乏關聯等問題,尤其是村莊東側的“金中韓化肥廠”為民營企業,村民僅以打工者的身份參與到生產中,第二產業的紅利只能分享到極小一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和特色農產品資源,實現小河埃村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如何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背景下,在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良好生態資源的前提下,在村莊規劃中為村莊未來的產業需求預留發展空間,是需要在本次規劃編制工作中進行思考的一個問題。
2.5.2 村莊建設與村民的生活需求
現狀村莊建設存在著部分建筑質量不高、公共服務設施有待完善、公共空間缺失、景觀環境較差等方面的問題,村莊人居環境水平整體較差。如何滿足村民的各項生活需求,提升村莊人居環境水平,也是本次規劃編制工作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基于對小河埃村現狀的分析和問題的梳理,筆者在其村莊建設規劃中提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規劃對策。
在村莊規劃中,必須對當地的產業發展進行因地制宜的思考和研究,并在規劃方案中為其預留適當的發展空間。
就小河埃村而言,雖然目前在產業發展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其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和黃桃等特色農產品資源,也為其產業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和基礎。在本次規劃中,對小河埃村的產業發展進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夯實第一產業基礎、逐步退出低效第二產業、積極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第三產業”的產業發展意見。
具體來說,第一產業應該是其產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夯實了第一產業基礎,培育特色農產品資源,才能為產業鏈的延伸,一二三產的融合創造條件。

圖1 小河埃村產業片區劃分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第二產業的發展需要充分與第一產業的特色農產品資源相結合,與第一產業關聯度不高的工業項目不僅不能為鄉村產業的振興提供幫助,反而可能對鄉村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本次規劃中對于現狀的化肥廠和部分小型工業作坊逐步予以退出;而對于培育新的第二產業項目,應在市、區、鎮各級政府的統籌安排下,與周邊村鎮協調發展,以特色農產品為基礎推動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項目,形成該地區農產業加工的規模化和品牌化,避免各村分別發展第二產業造成同質化競爭。
小河埃村在夯實一產基礎的前提下,未來的產業方向應考慮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特色農產品資源,發展以生態觀光、桃花觀賞和黃桃采摘等為主要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并配套發展農家樂、特色民宿、農業科普、農事體驗、共享菜園等鄉村旅游項目,形成具有小河埃村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另一方面,利用小河埃村的黃桃等特色農產品資源,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拓展果農銷售渠道,增加果農營收途徑。
本次規劃編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相關要求,注重對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進行研究,在確保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保留濱河生態空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地、農用地、現有建筑等,發展相適宜的產業項目。主要的產業布局包括:利用林地、果園發展生態觀光和黃桃采摘等鄉村旅游項目;通過將村莊西南側的畜禽養殖建筑,以及與其混雜的村民住宅遷出,并對這一區域的建筑進行改造,形成農家樂、特色民宿、餐飲服務、農業科普等鄉村旅游接待服務設施;通過統一征收、運營部分一般農田,打造共享菜園、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通過化肥廠的搬遷,打造特色農產品的電商平臺,為黃桃等特色農產品資源的儲存、銷售、物流提供場地和建筑。

圖2 小河埃村三生空間布局
本次規劃也同時對農業和生態空間的保護進行了思考,在形成良好的三生空間關系的同時,分別利用不同的土地資源去有針對性的發展適宜的產業項目,為小河埃村未來產業發展合理的預留了空間。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除了對產業興旺方面的要求,也提到了“生態宜居是關鍵”。本次規劃也需要考慮村民居住條件改善的需求。
在村民住宅方面,針對現狀不同建筑質量的住宅,分別采取拆除重建、改造提升、現狀保留等手段。其中,對于建筑質量較差的住宅建筑,規劃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并按照江蘇省和連云港市對于宅基地面積的相關規定,結合現狀宅基地進深和巷道間距的具體情況,采用17m×10m的宅基地尺寸,相較于現狀宅基地尺寸有所減小。住宅選型上,根據村民意愿,選擇多種建筑風格一致的2~3層住宅建筑,供每戶村民自行選擇,以滿足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同時也有利于以形成高低錯落的村莊建筑風貌。
充分利用單個宅基地規模減小后,在每條巷道中形成的多余建設用地,增加適量宅基地數量,用于安置村莊西部和西南部的村民,將村莊西部和西南部的宅基地置換為一般農田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用地,在滿足產業發展和居民居住條件改善的同時,實現建設用地的減量;此外,各條巷道還利用宅基地規模縮減后形成的用地空間,形成大小不一的鄰里交往空間,各巷道的鄰里交往空間交錯布置,在延續村莊現有的“主要道路—主要巷道—宅間巷道”構成的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形成南北向錯落布局的不規則的小尺度公共空間肌理,滿足村民步行交通、休閑游憩和鄰里交往等生活需求。
在綠化景觀方面,還利用村委會南側空地、現狀工業作坊退出后的場地,形成多處活動廣場、綠地等公共活動空間,滿足村民各項活動的需求。
村莊公共活動空間,規劃采用鄉土材料和鄉土元素進行建造,避免鄉村景觀風貌城市化,通過鄉土景觀的營造,留住村民的鄉愁回憶,增加游客的鄉土體驗。

圖3 小河埃村村莊建設規劃總平面

圖4 村莊建設規劃效果圖
為了滿足村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產業發展和居住條件改善的同時,還應完善各項配套服務設施。
在保留完善現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基礎上的,補充建設現狀缺失的部分公共服務設施。利用村口的一處建筑質量相對較好的現狀作坊,通過改造提升,打造為養老服務設施;并結合村委會補充完善便民超市、快遞收發點等設施。
本次規劃從產業發展和村民居住條件改善兩方面作為出發點,對小河埃村村域空間的三生空間、產業布局和村莊居民點的建筑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綠化景觀體系構筑等內容進行了思考和研究。但在當前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仍有一些值得去進一步反思和提高的地方。
在以往的規劃工作中,對于村莊規劃的關注點更多停留在物質空間層面。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實現鄉村的“產業興旺”必須是規劃編制工作者們在面對村莊規劃時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在近年來的一部分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中,雖然對村莊的產業問題進行了一些考量,但對本村特色資源的挖掘不足,不同村莊在規劃編制工作中套用相同的產業類型和模式,導致規劃對于村莊產業的發展確實真正能夠落地的指導,或者出現同質化競爭的情況。而在本次規劃中,雖然對小河埃村的生態環境資源和特色農產品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對于規劃的實施路徑思考,也同樣存在著不足之處,由于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欠缺,沒有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指導產業項目的盡快落地。這是在以后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中需要去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關于農村宅基地政策的文件,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然而在包括本次規劃在內的近期若干村莊規劃項目中,地方相關主管部門對于閑置宅基地的退出利用更多傾向于復耕為一般農田。一刀切的做法,并未對各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仔細的考慮和研究。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的兩大政策背景之下,村莊規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必然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以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為導向,以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為目標,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將是規劃編制工作者需要不斷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希望通過對連云港市贛榆區金山鎮小河埃村村莊建設規劃的經驗總結和問題反思,為廣大規劃編制工作者提供些許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