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喜 (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018年5月份,最新版《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數超過3000萬,失能老人數超過4000萬。老人自報需要照護的比例已經由2000年的6.6%大幅提升至2015年的15.3%,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需求更為強烈,自報需要照護的比例由2000年的 21.5%攀升至2015年的41.0%?,F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在繼續加深,各類需要照護的老人數量持續增長,子女與父母異地而居、子女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父母等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可見,養老設施將成為我國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需要重點建設的項目。居室空間作為養老設施中建筑面積最大、采光要求最高、老年人使用時間最長的功能空間,對老年人的養老生活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
相較于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較晚,養老設施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F存較早的養老設施大多建于20世紀末,受限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生活觀念,居室空間呈現單一化特征。居室空間類型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平面戶型單一,我國早期建設的養老設施居室空間偏集約型,一個居室住2~4人,一個養老設施往往只有一種平面戶型,未能針對不同老年人需求設置多種可選平面戶型,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希望單獨居住的老人不得不同時包下多張床位[2];②使用功能單一,早期的養老設施居室空間在設計時借鑒了酒店和醫院病房,主要只是滿足老年人的居住功能,缺乏其他使用功能的拓展與延伸。
老年人入住養老設施時所選居室空間的類型主要由老年人當時的身體健康狀況而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條件會發生轉變,進而對其居住空間也會產生新的需求。目前,國內養老設施居住空間應對新需求的可持續變化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①普通居住房間和特殊居住房間缺乏轉換可能性,一位長期在普通房間居住的老人因身體健康不佳,不得不換到一個環境陌生的護理型居室,這增加了老人對新環境的適應壓力,反而不利于老人的身體恢復;②單人間和多人間無法高效轉換,一對夫妻老人開始入住時是住在一間雙人間居室,但是多年之后其中一位老人去世,而雙人間居室無法就地轉換成單人間居室,健在的老人不得不和另一位陌生的老人合住一間;③房間內部裝飾變化不足,研究表明,空間色彩和家具陳設的轉變都有助于激發老年人的生活活力,而國內養老設施裝飾幾乎一成不變,缺乏可持續變化的可能性。
我國建筑規范中強調了無障礙設計要求,各類老年人使用的建筑都會設置無障礙入口坡道、無障礙廁所、無障礙電梯等,做到建筑室內地面平整,同時為輪椅留有足夠回轉空間,但是在老年人生活人性化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①許多養老設施居室空間的床鋪移動不便,當老人在床上出現突發情況,無法及時推出;②房間窗戶的開啟與關閉、窗簾的打開與收起無法滿足行動不便的老人使用;③房間有效的儲藏空間不足,過高和過低的儲藏空間利用率低,許多老人只能將物品堆放在過道地面上[3]。
養老設施單一的居室空間已經無法滿足現在老人的使用需求,通過對國外成熟養老設施的研究,結合國內養老設施的運營模式和現狀,我國養老設施居室發展方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居家型老人居室、護理型老人居室、醫養型老人居室[4]。居家型老人居室主要針對身體健康、自理能力強的老人,注重保持老人的居家生活狀態。老人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單間居室、雙人間居室、帶客廳的套間居室。居室內通常會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以滿足老人居家生活需求。護理型老人居室主要面向行動不便、有專業人士護理需求的老人,居室內除了老人休息空間外還需設置專門的護理室。為了提高護理設備和護理人員的服務效率,護理型老人居室多為雙人間、多人間。醫養型老人居室主要面向身體健康狀態差的老人,居室內設有緊急救護設備,有專門的醫護人員照顧老人。
目前國內養老設施居室空間裝飾風格統一單調,而國外養老設施則提倡為老人預留個性化裝飾的余地,居室內只為老人提供最基礎的護理床、床頭柜、儲物柜等生活必需的家具,鼓勵老人依據自身習慣和喜好攜帶自己熟悉的家具、物品來裝飾居室空間,營造居家養老的空間氛圍[5]。因此,我國養老設施可適當借鑒國外前沿設計理念,為老人居室空間裝飾預留一定的自由度,這也是人性化的體現。
我國建筑規范對無障礙設計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對比國外成熟的養老設施,仍有許多發展空間。①居室空間除了滿足地面平整、預留輪椅回轉空間外,還需注重老人在實際使用時的無障礙需求,如墻面設置無障礙扶手、推拉式門改為自動感應式門、遙控式窗簾等。②無障礙需求還應根據老人身體狀況針對性設計,國外許多養老設施鼓勵老人適當的自我行動,減緩身體機能衰退,建立老人的自信心??山梃b此理念,鼓勵身體健康的老人多通過自身行為延緩身體衰退,減少對無障礙設計的依賴[6]。
養老設施居室空間依據其居住人數、老人護理需求、建筑面積等,可以分為單人間居室、雙人間居室、雙拼間居室、多人護理間居室、套間居室、失智老人居室[7]。下面,筆者對分別以上各類型居室空間平面設計進行解析。
單人間居室在日本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主流的居室形式,其具有私密性高,裝飾個性化強,居住品質高的特點。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體經濟條件尚不足,大部分養老設施還未大量采用此居室形式,但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有以此類居室形式為主的高品質養老設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此類居室形式會越來越普及。
單人間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為老人預留足夠的個性化裝飾余地,允許老人依個人喜好添置必要的家具、電器。②房間進深不宜過大,為室內爭取更多的自然采光。③護理型單人間居室需要為醫護人員設置專門的空間(圖 1)。

圖1 單人間居室典型平面

圖2 雙人間居室典型平面
雙人間居室是目前國內主流的居室平面形式,適合老年夫妻、熟悉的親友結伴居住,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照應。同時,也存在互不相識的兩位老人共同居住的情況,這種情況會給雙方帶來諸多不便。
雙人間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注重保護兩位老人的隱私,避免相互干擾。兩位老人的性格、生活習慣、作息時間各不相同,長期一同居住勢必影響對方,故而我們在設計時應為雙方營造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可以通過家具、窗簾、燈光設置等限定各自私密空間。②公共用品和公共空間需具有普遍適應性,同時滿足兩位老人的使用需求。③空間的均等性。房間內不同區域的采光和通風是不同的,兩位老人的床鋪空間盡量能獲得同樣光照和通風(圖2)。
雙拼間居室是指一套居室內有兩個獨立的臥室,兩位老人分房而住,共用衛生間、廚房等公共空間。雙拼間居室整合了單人間居室和雙人間居室的優點,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時也增加了公共空間的利用率。
雙拼間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雙拼間居室的兩間臥室相對獨立,互不干擾,且都能為老人預留裝飾余地。2、除了衛生間、廚房等必需性空間,宜設置交流活動公共空間(圖3)。

圖3 雙拼間居室典型平面

圖4 多人護理間居室典型平面
多人護理間居室一般包含1間護理室、4~6張床位、1間公共廁所,其主要針對行動不便、有護理需求的老人。多人護理間居室私密性差,但是護理人員的服務半徑短,服務效率高,是我國目前主流的護理型居室。
多人護理間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保證居室內的床位數在合理范圍內,保證每位老人得到優質高效的護理;②兼顧考慮老人的生活隱私和生活習慣,合理布置燈光等設備,減少老人相互之間不必要的干擾;③重點考慮無障礙設計,保證護理床能及時推出(圖4)。
套間居室是等級最高、費用最昂貴的居室平面形式,其包含臥室、起居室、廚房、餐廳等空間,主要面向身體健康、自理能力強、對生活空間有較高要求的老人。
套間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合理布置各空間的位置,保障臥室的私密性;②合理配置臥室和起居室的面積,提倡“小起居,大臥室”,充分利用養老設施內的公共區域,鼓勵老人更多地參與公共活動;③套間居室面積較大時應注意滿足防火規范,合理設置疏散門(圖5)。
失智老人居室是養老設施中最特殊的居室,其面向有語言、行動、認知和記憶缺陷的老人,為老人提供更專業的照護服務,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
失智老人居室在設計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注重室內空間視線的通達性,老人臥床時宜能直接看到窗外景觀,感受天氣和季節的變化,同時能直接看到室內衛生潔具,引導老人自主排泄;②各類開關設備宜簡單直接,水龍頭宜為不可調節式,避免熱水燙傷老人,門窗宜為防夾手式的,電源插座宜設置在老人不易接觸到的位置;③兼顧老人的私密性和照護的便捷性,門上宜設置小窗口,便于醫護人員隨時看護老人,同時又不會引起老人的注意;④為老人營造熟悉的居家氛圍。在老人的床頭柜、梳妝臺、儲物柜上擺放或貼上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允許老人攜帶部分家具(圖6)。

圖5 套間居室典型平面

圖6 失智老人居室典型平面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養老設施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老有所養,老有所居”是無數老人的需求。本文對我國養老設施居室空間現狀進行研究,同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為各類型居室空間提出設計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