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晨鵬 (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購物中心在國內的房地產高速發展時期經歷了較大的變化,大型購物中心不再是一二線城市專有,諸多內地商業地產品牌(如萬達、新城、寶龍等)由于大規模擴張的發展需求,紛紛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新開業的購物中心數量呈現大規模增長的趨勢。規模化效應下,諸多品牌開始建立自己的產品標準化設計體系。由于建筑立面需要反映各個城市或地區的特色及開發企業品牌文化,教條的采用標準化會喪失建筑的精神屬性,從社會效應及行業發展角度來說并不宜推行。立面設計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內容,在筆者的工作過程中,發現購物中心的立面設計如果從其自身規律出發,可以歸納出一些設計邏輯與步驟,再結合設計師自身的構思創意,有助于創作思路的整理與項目的推進。
用語言學的理論來解析建筑問題早已有之,布魯諾·賽維在《現代建筑語言》中就用現代的語言來讀建筑,寫建筑;查爾斯·詹克斯在《后現代建筑語言》中將語言學作為一種方法論或破解的模式反映對建筑學的啟發。通過建筑的語言學特征這種研究方法,購物中心的立面設計可以通過“語境-語法-語匯”的框架形成一個清晰的邏輯層級關系。
設計主題是整個項目的精神內核,在統領設計大框架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每個項目因處于不同的城市及區域,如何反映項目的特有主題也是一個核心需求。建筑的地域性一直是主流建筑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建筑的地域性不僅是對環境要素、歷史人文因素的總結,還包括創新、融合、再創新、再融合的過程。設計師在做立面設計的前期準備中要積極了解項目的相關信息,在梳理項目的地域文化、城市產業發展及城市遠景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給設計帶來很多的靈感。國內已經有許多優秀案例,如西安的大悅城、廣州的天環廣場、銀川的西夏萬達廣場等,這些項目或利用城市符號,或體現超前的未來感,圍繞主題特征來打造項目特點。

圖1 西安大悅城,屋頂采用唐代大屋頂元素

圖2 廣州天環廣場采用“魚躍天河”設計理念
其次,在統攬全局的過程中,也要考慮項目具體的定位與效果。簡要來說,根據項目所處的具體區位層次及投資預算,確立項目的立面設計定位,避免出現因初期方案超出項目預算過多之后進行刪改出現欲速不達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是考慮整個立面幕墻與涂料的投影比例關系,根據預算估計幕墻的使用范圍,保證主要立面的材料效果;其次是幕墻的細節復雜程度,例如雙層幕墻系統或雙曲面表皮造型的造價就遠高于普通幕墻系統。滿足成本與立面效果的雙重需求也是在初期定位的階段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在建筑語言與設計手法上,有兩個設計理論是非常適合用來分析商業建筑立面。第一個是朱小地先生的“層”論,他主張將建筑立面按照材料或是構造分為不同的“層”和“組”,再通過編輯來組織立面語言。在購物中心立面設計中,同樣需要將立面語言分清楚層次關系,逐層逐級進行尺度與比例的劃分,形成清晰的邏輯關系。第二個理論是同濟大學阮忠老師的“邊緣”理論,借鑒繪畫中圖像邊緣的處理手法,他主張在建筑立面設計中,注意建筑邊緣的設計參與建構立面的形式的秩序和表達建筑的藝術感染力。
以某項目為例,項目為地上面積約8萬㎡,四層局部五層的購物中心。因項目地處沿海城市,立面便以“律動海語”作為設計主題,翻涌的海浪是海洋傾吐出的美麗符號,提取律動浪花的形象演變出形體,營造出立面的曲線。

圖3 設計主題推導出形體演變
在形體演變的過程中,結合商業平面確定建筑輪廓,打磨立面“邊緣”,重點需要考慮的一是建筑平面造成的建筑外輪廓的進退關系,這對于建筑立面的結構線控制有著較大影響;二是購物中心屋頂一般都有較多的機房,且可能會有影院夾層,這就造成購物中心的女兒墻高度一般都會大于3m以便遮擋這些屋頂層的結構。立面的外輪廓需要根據這些布置適當的調整,達到功能和造型的統一。
立面的“層”上,用局部雙曲線結合單曲線突出建筑形體的流動感,打造動感時尚的商業氛圍,滿足成本與商業效果的要求。表皮利用五邊形為立面肌理的基本元素,通過五邊形的組合形成多樣豐富的圖案,采用漸變曲線的形式呼應海浪的形勢。

圖4 方案表皮演變
在立面建筑材料的選擇上,現有的購物中心多數選擇全幕墻體系或幕墻+涂料體系。基于投資成本考慮,開發公司都會將立面設計的重點放在主次入口和臨主街的商業展示面。幕墻體系的材料主要是玻璃、金屬板材及石材。因商業項目對采光無特殊要求,在大多數項目里,除主入口及部分顧客觀景區域,建筑主體多以金屬板材和石材覆蓋,立面色彩也通過材料色彩來體現。色彩上一般使用明度較高、彩度較低的顏色,營造明快溫馨的商業氛圍。以參考項目為例,建筑主體以銀色穿孔鋁板在日間體現時尚感與科技感,夜間配合穿孔板后的夜景照明體現不同的色彩變化,主入口處以大面積玻璃幕墻起到通透效果,將商業人流引入建筑。而建筑背立面因為展示效應較低,采用銀白色涂料處理,并減少非必要的幕墻,滿足成本與商業效果的要求。
現代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的名言“上帝存在于細部之中”,始終是設計師們經久不衰、津津樂道的話題。在購物中心立面設計中,打造立面的主要特征空間,在立面細部、材質肌理等細節方面做細節設計和微觀創新(結合建筑立面風格、材料、色調、當地元素等),在滿足設計需求和框架的基礎上,呈現設計特色,才能完成不斷推敲和逐步完善的過程。
2.3.1 入口形式
購物中心入口作為聯系建筑內外的關鍵性過渡空間,是最重要的建筑形象展示區域,對于整個建筑特征的塑造意義重大。常規的入口形式歸納為三種,即集中式、整體式、構件式。
“集中式”入口是通過立面形體的獨特或夸張設計成為立面的突出元素,使得入口區域立面形體明顯區別于主體立面,形成強烈的標識性。例如韓國首爾的D-Cube City,通過凹入的入口,通高的門廳,通透的玻璃幕墻以及溢出的明亮燈光形成突出的標識感;泰國曼谷的Elem ent Mall,入口設計成一個突出的半圓柱體,這個凸出的整體也有很強的視覺吸引力,同樣是很成功的入口設計手法。

圖5 韓國首爾的D-Cube City

圖6 泰國曼谷的Element Mall
“整體式”入口是結合立面整體造型和形體處理手法的大開大合,保持了立面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建筑性格更加完整。例如南寧安吉萬達廣場,結合立面的起伏曲線自然的形成了弧形的主入口,配合玻璃幕墻非常自然的起到了立面的視覺重點效果。建筑整體造型回歸于一體,沒有過多強調變化,以最簡單的形式表達設計主題。

圖7 南寧安吉萬達廣場

圖8 新加坡ion購物中心
“構件式”入口是以結構和構造的突出處理手法來突出視覺效果,形成建筑入口的視覺集聚。通常以入口雨棚、立柱、挑板等功能性構件作為載體,結合裝飾性元素,運用穿插、搭接、懸挑等手法,塑造出個性化的立面形象。例如新加坡ion購物中心,入口水平凹入,利用入口上部巨大的異性雨棚烘托入口,也形成了鮮明的建筑特征。
2.3.2 廣告位與標識
廣告位與標識出現在立面上最初是商業宣傳的功能性需要,主要包括購物中心品牌標識,主力店標識,廣告位展板,LED屏幕等,國內各商業開發品牌也對各個立面的標識廣告數量及尺寸做了標準化要求。在建筑立面的設計過程中,筆者發現從視覺感官效果上,廣告與標識也是立面設計的良好補充手段。一是廣告與標識可以作為圖底關系中的點綴補充立面的設計空白與表皮上比較單調的區域;二是廣告與標識一般色彩都較為明快,可以活躍立面色彩,起到點綴作用。在實際設計中,如何將廣告與標識與立面協調處理也是需要反復推敲與處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2.3.3 櫥窗
櫥窗相當于店鋪的臉面,在店鋪與消費者之間擔當起了溝通的角色,通有藝術化的情景展示,讓商品宣傳更生動化,提升了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品牌地位和聲譽的象征。櫥窗作為購物中心親人尺度的商業展示界面,大多都布置于建筑的首層或首層與二層,與立面玻璃幕墻結合處理,使用高透明度的超白玻璃。同時控制好豎向型材的間距,尺寸與整體立面協調,層間梁的位置需在玻璃后加背襯板或玻璃貼膜處理。
2.3.4 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設計應著力表現建筑與景觀特質,強調照明城市效果,塑造能夠表達城市和企業文化的光環境,形成購物中心獨特的個性和商業氛圍。標準較高的項目可以考慮燈光秀的概念,能夠體現文化性,故事性和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燈光效果在設計中應該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并須考慮平時、周末、節假日及不同時段的照明效果。照明手法要做到“見光不見燈”,以點、線、面分開或相結合的方式布置,要點一是勾勒出建筑形體與輪廓;二是清晰反映出立面主題與特征;三是突出重點部位,如入口與店招等,吸引顧客視線。
購物中心立面設計要求設計師從設計邏輯、造型控制及細節處理上,都要有一個系統化的概念與判斷。本文提到的設計思路,希望給讀者帶來一定的設計啟發,綜合多種實際的設計條件,創作出更多為社會認可的項目,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