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芃,方榕華,王 鑫,龔曉曄
(杭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炭砂濾池分12格,雙排布置,兩側各6格,炭床吸附停留時間為10 min。濾料上層采用原煤破碎炭,濾料厚度為1.3 m,采用8×30粒度,下層采用細砂濾料,厚度為0.50 m,采用長柄濾頭方式配水,期終水頭損失為2.4 m。以單獨氣沖3 min加單獨水沖10 min方式進行反沖洗:氣沖強度為55 m3/(m2·h),水沖強度為25 m3/(m2·h),反沖周期約1~2 d。炭砂濾池相關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隨著2013年膜處理系統的運行,以及炭砂濾池存在跑炭現象,細顆粒比重由2013年5.5%增大到下一年的6.5%,2014年清泰水廠開始對炭砂濾池進行換炭。換炭主要從工藝、進出水濁度以及實際生產中的問題考慮,經技術委員會會審后決定選取8×20目的原煤柱狀炭。
2014年,清泰水廠首先選取6#池進行換炭,新活性炭較之前使用的舊活性炭具有粒徑大、強度高、亞甲藍及碘值略低等特點。作為深度處理工藝的重要一環,炭砂濾池吸附凈水工藝可以進一步降低濁度,有效去除有機物和氨氮等[1-2]。因此從2014年10月起,清泰水廠對新舊活性炭濾料濾池出水水質的濁度、氨氮、亞硝酸、耗氧量等指標進行分析,去除效果如下。

表1 清泰水廠30萬m3/d炭砂濾池參數Tab.1 Parameters of 300 000 m3/d Carbon Sand Filter in Qingtai Water Treatment Plant
統計濾池出水濁度平均值,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濁度去除率Fig.1 Removal Rates of Turbidity
由圖1可知,試驗期間6#濾池出水和同側1#~5#濾池濾后總水的濁度相差不大,平均值為0.07 NTU,去除率平均值為 99.7%。結合混凝沉淀工藝,對濁度的去除率均達到99%以上。由此可知,相對于粒徑更小的8×30粒度的舊活性炭濾料,新活性炭濾料濁度的去除率相差不大。
對氨氮檢測數據進行去除率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氨氮去除率Fig.2 Removal Rates of Ammonia Nitrogen
由圖2可知,6#濾池和同側1#~5#濾池濾后總水的出水氨氮均在0.03 mg/L以下,去除率基本在85%以上。出水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別為86%和85%,6號濾池的氨氮去除率大于濾后總水的氨氮去除率。因此,新活性炭濾料在一年的使用中去除氨氮的效果略強于使用近5年的舊活性炭濾料。
統計亞硝酸檢測平均值,計算去除率,如圖3所示。

圖3 亞硝酸去除率Fig.3 Removal Rates of Nitrite

圖4 耗氧量去除率Fig.4 Removal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由圖3可知,6#濾池和同側1#~5#濾池對亞硝酸的去除效果都比較高,達到95%以上,且6#濾池的亞硝酸去除率均大于濾后總水的去除率。由此可知,新活性炭濾料在一年的使用中去除亞硝酸鹽的效果略強于使用近5年的舊活性炭濾料。
對化驗室水質日報耗氧量進行統計,耗氧量去除率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6#濾池對耗氧量的去除率為55%左右,同側1#~5#濾池濾后總水對耗氧量的去除率為50%左右,6#濾池的耗氧量去除率均高于濾后總水耗氧量的去除率。因此,新的活性炭濾料對耗氧量的去除效果也有提高。
通過換炭后為期一年的濾后水檢測,更新后的8×20目原煤柱狀炭可以滿足炭砂濾后的水質內控標準要求。氨氮、亞硝酸、耗氧量指標優于使用時間近5年的舊活性炭。
2015年6月30日,分別對所有濾池濾料厚度進行了測定,與2014年9月29日測定的濾料厚度數據比較,如表2所示。
測定時每個濾池南北兩側分別取5個點取平均值。由表2可知,運行10個月后,濾池濾料厚度相差不大,除6#池外,濾料下降厚度約為2~4 cm。粒度為8×20目的新活性炭濾料的6#濾池下降厚度為1 cm,較其他濾池濾料降低得更少。

表2 濾料厚度Tab.2 Thickness of Filter Material

圖5 濾料厚度現場效果Fig.5 Field Rendering of Filter Material Thickness
由圖5可知,濾料厚度達到設計要求(即180 cm)時,剛好處于最底部瓷磚的中間部分,一塊瓷磚的高度為12 cm,同樣表3中的184、183 cm也處于最底部瓷磚中間靠上部分,177 cm則剛好處于瓷磚的底部。而瓷磚表面較光滑,與顆粒濾料結合處不夠緊密,過濾時易造成“短路”,而在瓷磚下部的毛池壁則不存在上述現象。又因6#濾池所在濾料厚度對水質去除效果不比其他厚度的濾池弱,出于減少成本和跑炭率的考慮,清泰水廠今后的炭砂濾池換炭及刮加炭時,活性炭料在175~177 cm即可。
2013年5月、2014年5月和2015年3月,對6#濾池分別取50 cm深濾料進行級配試驗,試驗選取No.8、No.12、No.30篩孔,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級配測定表Tab.3 Carbon Grade Determination
由表3可知:2013年No.8~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93.2%[(45.2+47.8)÷99.8≈93.2%],小于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5.5%;2014年No.8~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92.2%,小于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6.5%;2015年No.8~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99.4%,小于No.30的百分含量約為0.4%。經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更換成的粒徑更大、硬度更高的柱狀破碎炭在運行一定時間后,顆粒變細的趨勢明顯比原先粒度的活性炭濾料少。
結合《生活飲用水凈水廠用煤質活性炭》(CJ/T 345—2010)實際情況,在選擇起始活性炭時要求碘吸附值≥950 mg/g,亞甲藍吸附值≥180 mg/g。在2015年2月,分別取6#濾池和10#濾池濾料,委托檢測碘吸附值及亞甲藍值,與6#濾池新濾料裝填時取樣的委托檢測報告數據制表,對比如表4所示。

表4 碘值、亞甲藍值測定Tab.4 Determination of Iodine Value and Methylene Blue Value
由表4可知,經過半年多的生產運行,活性炭微孔數量減少許多,吸附能力大幅降低。但在去除率的分析中,炭砂濾池仍具有良好的去除率。進一步說明,炭砂濾池主要依靠生物作用[3]。因此,在選擇活性炭指標時,可放松亞甲藍、碘值指標要求,重點考慮強度指標。強度和吸附性能相互制約,強度越高,活性炭的孔隙結構越不發達,吸附性能會有所下降。但炭砂濾池沖洗頻率高,故對活性炭強度要求較高。強度越高,活性炭抗磨損能力越強,使用周期越長。
清泰水廠濾池的濾料厚度為1.8 m左右,上層活性炭濾料厚度為1.3 m左右,下層細砂濾料厚度約0.50 m。為做好濾池的工藝參數試驗,掌握濾料混層情況,通過購買如下的取砂器,可以在不翻池的情況下取到6#炭砂濾池深層濾料,如圖6所示。

圖6 取砂器Fig.6 Sand Lifter
待濾池濾干后,技術人員將取砂器使勁鉆入濾料層,最大深度約為140 cm。擰動內管進行取樣,取樣器內約五分之一部分有濾料。用此種取樣器可以取到較深層次的活性炭濾料,但一次取樣的取樣量不多,如圖7所示。

圖7 取砂器實際效果圖Fig.7 Actual Rendering of Sand Sampler
通過反復取樣,可以觀察到在深度約130 cm,基本為活性炭濾料和極少數石英砂,濾池混層比例較小,混層高度約5 cm,而原先6#濾池的混層部分達到20 cm。因此,運行一年多粒度為8×20目的原煤柱狀炭濾池混層現象比粒度為8×30目的顆粒炭濾池混層更弱。
(1)對濾料更換為8×20目柱狀破碎炭的6#炭砂濾池,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進行水質去除率分析,耗氧量約55.7%,濁度約99.7%,氨氮約86%,亞硝酸鹽約97%,新活性炭濾料水質去除率良好。
(2)通過濾料厚度測定及濾料級配試驗數據對比分析,粒度為8×20目的原煤柱狀炭比8×30目的顆粒炭跑炭更少,細顆粒所占比例也更少。
(3)經過半年多的運行,活性炭濾料亞甲藍值及碘值會大幅降低,說明活性炭物理吸附作用下降,炭砂濾池開始從物理吸附轉向生物降解,說明生物膜已形成。
(4)結合濾池水質指標去除分析、工藝參數試驗和跑炭情況,在今后的炭砂濾池換炭及刮加炭時,活性炭料可以不必達到設計要求的180 cm,在175~177 cm更為合理。使用取砂器可以取到更深層次的濾料,新活性炭的使用可減弱混層比例,混層現象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