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贊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欽州 535000
大腸埃希氏菌通常稱為大腸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也是正常棲居在畜禽腸道中,大腸桿菌分為很多血清型,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引起家禽致病的以078,O1,02血清型多見。大腸桿菌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在南方地區主要發生在春夏兩季。傳染途徑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母源性傳播,細菌通過污染的種蛋傳播給胚胎,垂直傳染下一代雛雞。第二種接觸傳染,大腸桿菌從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創傷等入侵傳染,病雞排出的糞便為主要污染源,被污染的飼料、飲水會成為傳染媒介。
雛雞階段多發,臨床表現為腹部膨大,臍孔紅腫、閉合不良,容易感染,雞只精神萎靡,垂翅,雞群打蔫常臥,厭食,飲水減少,排黃綠色水樣稀便,屁股常粘有污物。病雛生長緩慢,發育基本停滯。出殼后幾天死亡率較高。主要為種源污染及育雛室溫度不足導致出現。剖檢病死雞可見殘余的卵黃囊腫大充滿黃綠色液體,卵黃吸收不良或吸收不完全,膽囊腫大,肝臟土黃色、腫脹、質脆,有斑點或點狀出血。
氣囊炎主要在肉雞上,雞群往往會表現出咳嗽現象,個別雞只眼瞼腫大,需要與鼻炎區分。解剖癥狀為氣囊渾濁增厚,嚴重者附著纖維素性滲出物。
該癥狀主要在3~7周齡左右雞群出現,死亡率3%左右,如果繼發感染其他疾病死亡率會達到20%,患病雞多為急性發病經過,病雞在雞舍內呆立不肯走動,雙翅下垂,肛門周圍被排出的糞便污染,排黃綠色水樣稀便。鼻腔分泌物增多,患病雞呼吸時氣管發出“咯咯”聲音。病死雞雞爪干癟,肝臟腫大,存在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膜與心肌黏連。
3.1 無菌采集病雞肝臟和脾臟,在實驗室中剪切采集的病料,無菌的鑷子夾取小塊病料組織輕輕涂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
3.2 恒溫培養箱37 ℃培養24 h,取出后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可見灰白色半透明的圓形小菌落,麥康凱培養基上可見紅色圓形邊緣整齊的光滑菌落。
3.3 無菌挑取培養基中的特征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大量紅色桿菌。
飼養管理水平差容易導致該病的發生,雛雞保溫不足,過早脫溫造成卵黃吸收不良,發育遲緩,抵抗力低易感染。密閉雞舍通風不良,長期不清理雞糞,造成舍內氨氣濃度過高,引起呼吸道疾病繼發大腸桿菌病。
欄舍建設布局不合理造成通風不良,欄舍與運動場排水不暢,導致舍內有害氣體重,濕度大。地面積污水,容易污染細菌造成感染。飲用地下水大腸桿菌超標也容易造成感染。
一些疾病容易引起免疫抑制,造成雞群免疫力低下,容易繼發大腸桿菌病。例如雞的馬立克病毒就會造成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抑制免疫體統;雞的法氏囊病也同樣會造成機體的免疫抑制,它會抑制B細胞的漿細胞抗體合同,從而使免疫系統受到干擾,而雞的新城疫病毒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由于近年養殖戶藥物使用不合理,使細菌有一定的耐藥性。如有條件的養殖場,可根據藥敏實驗的結果選擇出結果最好的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可先了解周邊養殖場的發病情況,適當的作為參考。根據近年的藥敏試驗結果:氟苯尼考效果較為明顯,按200 g氟苯尼考藥劑配1 t飲用水,連用5 d。如果雞群癥狀較為嚴重,投喂效果差,則按2 mg/kg劑量的林可壯觀霉素進行肌肉注射一次。在接近上市肉雞應使用沙拉沙星進行治療,沙拉沙星以 10 mg/kg內服給藥。每隔 12 h給藥一次,連續使用5 d。其停藥期為0。在治療過程中,對無治療價值的雞只及時淘汰做好深埋或者無害化處理,養殖過程中,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嚴格控制好雞舍的濕度、溫度及通風管理。同時注意水源監測是否大腸桿菌超標,使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雞群30日齡以后在飲用水中投放泡騰片消毒。
雞大腸桿菌病的傳播和流行將造成雞群死亡率的上升,飼料報酬的增加,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通過不合理的使用藥物治療,容易使病菌產生耐藥性,不利于當地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也與國家所提倡的生態養殖,限抗政策的初衷相違背。可以通過使用近年來開發的益生菌改善雞群腸道,減少氨氣的產生。指導養殖戶改善飼養環境,提高養殖管理水平,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