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日娜
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內蒙古通遼 028000
牛肉是食品供應中重要的肉類,傳統肉牛養殖技術核心在于肉牛產出,忽視養殖過程中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在以零排放為養殖要求的生態技術中,將肉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等進行生態化處理,解決了肉牛養殖中造成的環境問題,構建了科學的、符合生態要求的養殖模式。
該種技術手段下的肉牛養殖,主要是著眼于牛舍墊料,通過對墊料的選擇和加工,使其更易發酵,在發酵過程中完成肉牛排泄物分解。經過分解的肉牛排泄物不會發出臭氣污染空氣,省去了牛欄沖洗消毒步驟,避免被沖洗出牛舍的排泄物造成水污染或土壤污染等。零排放養殖充分考慮養殖對生態的影響,并予以積極應對,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行。
應用該技術需要選擇合適的墊料,根據養殖條件可選擇不同墊料,以南方養殖場為例,發酵效果良好的甘蔗渣是牛舍墊料的優質選擇,北方養殖場則可選擇木屑、經粉碎處理的玉米桿等。墊料準備好以后,需要進行微生物發酵處理。所使用的微生物制劑中最主要的菌種為酵母菌和乳酸菌,此外還有糞鏈球菌和雙歧桿菌等菌種,經過菌種分離和菌種培育,再進行提升和復壯處理,最終得到墊料發酵所需要的復合菌劑,即墊料處理中的微生態制劑[1]。制劑使用時,應按照科學比例與墊料拌合,鋪設在牛舍中。經過處理后的墊料主要作用為促進牛糞發酵。牛糞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但是發酵所需的氮素含量較低,在自然狀態下很難自行分解,鋪設經過處理的墊料之后,為牛糞分解提供了更優質的環境,只需要3個月處理一次排泄物即可。完全熟化的墊料無氨氣和臭氣發出,可作為肥料輔助農業種植[1]。
肉牛養殖常見環境影響為空氣污染、水污染與噪聲污染,經環境監測與環境評估,零排放的生態養殖對空氣、水資源以及周邊聲環境的影響皆符合養殖標準,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說明該養殖技術對環境友好度較高。
水污染控制方面,該種養殖技術減少了牛舍沖洗步驟,在肉牛養殖中不會產生沖洗后的污水,肉牛排泄物在墊料中完成發酵,排泄物不會被直接排放到環境中,沖洗飲水池時雖然會產生一些污水,但污水量有限。污水可進行沉淀處理,用于農田灌溉。該模式的肉牛養殖有配套防滲處理,污水可下滲數量有限,排泄物清除過程中造成的泄漏應第一時間處理,還應做好舍棚加固加密,避免雨水滲入牛舍影響墊料對排泄物的處理效果。
零排放養殖的常見固體污染物除了排泄物以外,還包括養殖人員的生活垃圾、病死肉牛等,排泄物發酵還田可創造價值,同時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生活垃圾應定期科學處理,病死肉牛應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在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也防止了病死肉牛身上的殘存病害傳播蔓延。
該模式的肉牛養殖噪聲污染程度較低,符合環保要求,但在飼料處理過程中也會產生噪聲,影響周邊環境,應進行減震處理,并使用消聲器,盡量降低影響。
綜上所述,生態環保理念下的零排放肉牛養殖,通過技術手段,將肉牛養殖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物轉變為可利用資源,在降低養殖業對環境影響的同時,做到了高質量的廢物利用。此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我國養殖業綠色環保水平,促進健康養殖模式建立,使我國在經濟層面和生態層面雙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