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探究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設計的傳統文化再包裝;重視文化傳承;緊跟新興技術的經驗,分析得出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理念落后;產品序列混亂;設計隊伍不強;設計創意不新等劣勢,得出提升設計理念;優化設計隊伍;挖掘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發展策略。
關鍵詞: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034-02
一、湖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不足
大湖之北,絕艷江城,楚文化獨領風騷數百年。湖北省博物館乃國家文化之名片荊楚文化之寶庫。荊楚文化在中國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湖北省博物館可謂集荊楚文化之大成,現有館藏文物24萬余件(套),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雖然坐擁如此眾多的文化資源,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主要是受設計能力的制約,迫切需要學習先進的設計理念。
(一)設計理念落后
相較于故宮博物院位于首都北京,對于先進的設計理念接受的更快,然而湖北省博物館地處中部,信息傳播速度不如北京等一線城市。人們對博物館的概念通常是對文物的保管保護、科學研究和相關的展覽教育等,導致把博物館與文創產品割裂開來。湖北省博物館在文創產品上投入的資金和精力遠遠不夠。一方面,對于文創產業認識不足,甚至不支持、偏見;另一方面,由于理念或者眼界的限制,把文創產品等同于旅游紀念品,將一些文物的形象生搬硬套在紀念品上,顯得粗制濫造。導致在文創產品政策上支持不夠、經費的投入不夠、理念也沒有緊跟時代潮流,起點低,起步晚,發展慢成為了湖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現狀。
(二)產品序列混亂
湖北省博物館更多的像是一鍋“大雜燴”,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品線,產品種類繁雜,沒有統一的風格,這樣也難以形成很強的產品力。對比北京故宮博物院,以故宮生活為主線,通過文創產品再設計,解開這個古代皇家禁地的神秘面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以清代皇宮的生活用品居多,容易與人們的現代生活相結合。故宮博物院抓住這一聯系,以清代宮廷人物、器物等作為設計的靈感來源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設計的內容十分廣泛。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將故宮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改以往博物館紀念品只能當作擺設的刻板形象,形成了較大的規模效應和品牌影響力。反觀湖北省博物館,從越王勾踐劍,到曾侯乙編鐘,從鄖縣人頭骨化石到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文化資源十分優越。不論在時間跨度還是文化的跨度都十分的大,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這一點既可以成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優勢。相反,時間跨度大也難以擰成一股繩。涉及面廣,散而亂,未能形成核心主題,未能構建出明晰而可持續的產品系列,進而影響了產品的規模效應。
(三)設計隊伍不強
湖北省博物館與故宮擁有強大的專業設計和研發的團隊相比,其文創產品設計并沒有自己的專業設計團隊,大部分通過外包給社會上的團隊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公司并不了解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化底蘊,湖北省博物館在設計過程中也沒有很好的參與其中,話語權弱,既缺乏宏觀規劃的能力,也缺乏具體落實的機制,易于導致博物館真正的核心文化要素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丟失。不同文創公司設計水平的不同和對于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兩者溝通有著明顯的隔閡,無法形成聯動,無法構建穩定的產品風格,所設計出來的產品也就難以產生巨大的反響。
(四)設計創意不新
文創產品的關鍵在于創意,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想要有別于普通的博物館紀念品就要從創意入手,設計是博物館文創產品價值增值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將挖掘出來的文化符號通過創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賦予文創產品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是文創產品是否成功的關鍵。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缺少讓人眼前一亮、腦洞大開的代表性作品。例如曾侯乙編鐘的巧克力,提取自青銅器紋樣的抱枕,依然停留在簡單的復制粘貼,缺乏荊楚之地的文化氣韻,嚴重影響其文創產品的市場效果和號召力。
二、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研究
(一)傳統文化再包裝
當下傳統的博物館文化產品,更多的是對原有藏品進行仿制、臨摹,著重追求仿制的相似性,進而產生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仿制藏品的工藝十分復雜以及材料昂貴,致使文創產品價格也水漲船高,擠壓了目標市場范圍。另一方面,對消費者的文化水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必然附帶一定文化價值觀的輸出,如果傳統文化屬性過于厚重,則意味著消費者要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消費的門檻,進一步擠壓了文創產品的受眾范圍。
因此,在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都蘊含著“輕文化”屬性,即以現代化元素作為表現形式的同時在文創產品中植入普世價值,為文創產品披上當代的價值觀的外衣,讓傳統文化以更加輕松愉快的方式接近年輕消費者。同時在文創產品種類的選擇上,既采用創意設計傳遞自身文化內涵,又使得文創產品成為接地氣、尋常百姓喜聞樂見的生活調劑品,營造一種“輕文化”,這種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形式使得文創產品獲得了更廣闊的市場基礎。
(二)重視文化傳承
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設計著重于弘揚傳統文化,強調文化的傳承,特別是結合故宮文物藏品的文化元素,強調故宮文化創意的特色風格,從皇家宮廷文化,服裝特色,明清建筑文化等進行挖掘提煉出文化元素符號,從造型、配色、文案、形態等方面呈現出來。例如故宮藏品千里江山圖(如圖1所示),氣勢恢宏,色彩絢麗。故宮抓住畫卷較長的特點,將畫卷做成包帶(如圖2所示),在做到美觀的基礎上,很好的將傳統文化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既不顯得突兀,又提升了生活的品質,正體現了故宮文創產品的內涵。其他諸如脊獸跳棋,祥瑞主題手機殼(如圖3所示)等等,都是融合傳統與時尚,文化與功能的典范。
(三)緊跟新興技術
故宮博物院重視以科技手段來擴展文創產品的形式和內容,提高文創產品的科技含量。例如故宮博物院在2013年5月推出的一個名為《胤稹美人圖》的APP(如圖4所示)。APP主體是由9幅《胤稹美人圖》的立軸畫卷的形式展現,伴隨著悠揚典雅的樂聲,用戶可以身臨其境的欣賞《胤稹美人圖》的作品細節。畫而不僅可以全屏觀賞,也可以用“鑒賞”功能激活一個虛擬的放大鏡進行細節觀賞;每一幅圖片還帶有畫面構圖以及繪畫的鑒賞文字。在推出《胤稹美人圖》APP后不久,故宮博物院又推出一款名為《紫禁城祥瑞》(如圖5所示)細節。《紫禁城祥瑞》APP采用卷軸瀏覽方式,將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與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同時每種祥瑞的信息點還提供豐富的知識,《紫禁城祥瑞》選取了故宮內龍、風、獅子等寓意“祥瑞”的藏品進行介紹,同時每種祥瑞的信息點還提供豐富的知識,豐富了展覽的形式,起到了寓教于樂的作用。
三、提高湖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競爭力的思考
(一)更新設計理念
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應跳出旅游紀念品的刻板印象,要將文創產品視為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開拓眼界,接受文化創新理念新潮流,建立靈活的機制。將重心放到文化創意上,避免機械的復制粘貼,從湖北省的荊楚文化中汲取影響,賦予文化產品以生命力。
(二)優化設計隊伍
建立自己的設計團隊,提升自主設計能力,培養一批了解熟悉湖北省博物館文化特色的設計人才,設計人才是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建立從設計、制作到售賣的完整產業鏈條,建立自己的專業設計部門或者實體企業。沒有完整的設計團隊,完全自主產權的產品研發也就無從談起,產業也就無法做大做強。站在博物館長遠發展的角度,就必須充分的認識到文創產品在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緊跟潮流,引進培養人才,為設計人才提供平臺。
(三)挖掘文化內涵
立足湖北省博物館自身,從浩淼的歷史長河中選擇最能代表湖北省博物館特色的文化產品,通過提煉、加工,更加巧妙和諧的運用到文創產品中去,將文創產品更好的融入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人民藝術為人民。梳理好文創產品的產品線,避免貪多,產品的亮點不在于多,而在于新。別具匠心的產品才能迎合人們的口味。梳理好產品線,擰成一股繩,更利于塑造博物館形象,形成規模效應。
(四)舉辦文創比賽
集思廣益,通過舉辦文創比賽邀請廣大國民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了解湖北省博物館,了解荊楚文化。在進行文創比賽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宣傳湖北省博物館的作用,也拉近了百姓與湖北省博物館的距離,使得湖北省博物館從宣傳者變為參與者。將文創比賽獲獎作品落地,既可以集思廣益,尋找新的閃光點,又可以與社會形成健康、良好、積極的互動。
四、結語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實現其進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不但可以彰顯文化,也可以體現博物館的創新水平。從根本上扭轉群眾對湖北省博物館的刻板印象,文創產品必不可少。研究優秀博物館的經驗,以技術為依托,培養創新人才隊伍,是提升湖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水平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陰鑫.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12,(34):10-11.
[2]孫亞云.營銷溝通視角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及推廣研究一一以故宮博物院為例——以南京為例[J].文化藝術研究2018.6,(34):1-7.
[3]王偉偉.以故宮經驗分析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23):47-49.
作者簡介:趙萌(1996-),男,河南安陽人,就讀于武漢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