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縱觀近幾屆全國美展作品,不論是中國畫、油畫、綜合材料以及壁畫展的優秀作品中無不透露著豐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本文通過結合唐秀玲教授總結的中國畫創作與構圖解析理論體系,分析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入選作品,從中發現視覺設計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的形式美體現。
關鍵詞:中國畫;視覺設計;圖形語言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155-02
在商業經濟發展的當今社會里,人們生活狀態、物質條件、精神文化等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對中國傳統繪畫技藝的傳承之上,中國畫的創作者們在一直摸索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尋求突破前人思路,開闊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道路。縱觀近幾屆全國美展作品,不論是中國畫、油畫、綜合材料以及壁畫展的優秀作品中無不透露著豐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當代的中國畫創作者們在不斷探索尋求中尋找適合中國繪畫語言上的藝術表現內容,受視覺設計藝術的影響,他們在汲取著設計領域中關于色彩、構成等視覺要素的研究成果,應用于中國畫的創作之中,使得近些年美展上中國畫作品在當代展露出嶄新的畫面風貌。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說明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對審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的興起,視覺傳達設計在當代生活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意義。由于商品市場經濟的需求,視覺設計與商業緊密相關,它是帶有一種時效性與功利性的行業,又因為視覺設計注重追尋當前潮流或超前于大眾思想意思觀念的宣傳方式與引領時尚信息的傳媒手段,能夠抓住不同時機更新人們對生活觀、消費觀、投資意識的認識。中國畫的創作融入視覺傳達設計的元素自然能夠顯現出一種新的生命力。如:視覺傳達設計大師靳埭強的作品風格清新亮麗,構圖多以對稱式結構布局,端莊穩健,設計元素多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構建商業文明與文化意境的和諧結構,設計表現風格大多融中國水墨造型與西方版式于一體,用簡約空靈的水墨語言詮釋現代視覺設計的“中國風”。同樣,中國畫創作者們意識到視覺設計對于國畫創作的創新應用,受視覺設計元素的影響,在保留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將視覺元素運用到中國畫的創作中互相借鑒,融會貫通。
在這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國畫創作者,除了掌握中國畫創作的技能、技法之外,還應具備其他藝術門類的技能去滿足創作的需求,將自身的文化涵養、藝術修養融入到創作中,為欣賞者展現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以前的中國畫作品尺幅較小,因為只限于在書桌、案頭把玩、欣賞之用,但現在大多數的藝術作品放在展廳、博物館、室外等寬敞的地方,當展覽空間發生巨大變化,對畫面的整體、視覺、構成、語言、表現、筆墨、色彩、造型等都需要發生改變。視覺感成為人們觀賞的第一印象。
從視覺設計的要素圖形、色彩、造型中深入分析中國畫的形式美展現:
一、圖形
圖形往往是最具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的物質媒介,大多數的視覺傳達設計是將圖形內容第一時間直觀地呈現出來,也有一些是根據抽象或者異化的形式進行敘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視覺傳達最終還是在圖形的作用下獲得豐富的傳統繪畫藝術元素告知。
在中國畫創作中,除了基本線的運用,還有基本形的使用。不同的圖形會給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基本線與圖形在作品中不但彼此緊密聯系也有不同之處,基本線方向性更弱,圖形的團塊性更強。西方繪畫運用圖形,在形式美上追求變化、統一的趣味性,在空間上強調精致細微的縱深感和體積感來表達三維空間,而中國畫在運用圖形所強調的是二維空間的表現。
(一)方形
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在視覺上顯得規矩、嚴肅、簡單的特點,也會給人一種對稱規整的視覺感受。方形在對畫面整體性處理時,可以使畫面有平穩感,并擴大和增強畫面的整體張力等作用。第十三屆美展中郭茜《幸福中國年》、謝文霞《十里紅妝》中均用方形進行構圖,使得畫面成熟穩重,規矩大方,正直剛健,一絲不茍。這種基本形的使用使得畫面既簡單又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二)三角形
三角形構圖有正三角、斜三角、倒三角等形狀。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三角形在畫面使用較多,而三角形在畫面中所放的方向和角度不同,會給欣賞者不同的形式感受。正三角形具備安謐、平穩的性情,它的外形如同金字塔,有肅穆、繁重、莊嚴、平穩的覺得,在基督教題材、英雄人物等等主題當中常有應用。倒三角形具有搖擺、爆發、動蕩的性格,具有不穩定性,給畫面產生搖擺、崩潰的感覺。斜三角形在兩者之間,既有肯定的安全性,也有肯定的運動感,及明晰的方向感,此種外形在藝術創作造成當中被普遍應用。第十屆全國美展劉文潔《物華》是典型的三角形構圖,用青綠色作為主題,給人以平穩,清新、生機勃勃的感覺。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歐陽波《磐陀一米脂紅》則是斜三角構圖,畫面的橘色突出主題。
(三)圓形
在中國畫創作構成中,以圓形作為主要結構,包含有圓、橢圓、半圓等,圓形的構圖沒有方向性,張力密實,柔和親切、有完整團塊的視覺效果。在圓形構圖中,除了完好的圓形形狀以外,還有常見的“圓缺”或者“C形”。在圓形的某一處出現缺口,吸引人們的視線,焦點或畫眼集中在此處,形成視覺中心。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張研《命運的聚焦》人物形象呈圓形構圖,使畫面人物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畫面充實飽滿。
(四)十字形
十字形的構圖形式是由畫面當中水平線和垂直線交織而成,即畫面主體呈交叉線結構,其交叉點可以在畫面以內,也可在畫面以外,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冷靜的形式感。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車敏《江山·閱》的十字形構圖有較強的平衡性和秩序性。
除了以上四種形狀形式外,畫面構成還可以由各種基本形變化、扭曲出其他形,如菱形、復合三角形等。則還有無定形、均勻分布等多種構成形式。
二、色彩
色彩在視覺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刺激著人的視覺明度,它可以改變設計的風格,可以表達設計的宣傳力度。設計在色彩的作用下具備了象征意義和聯想空間,色彩的單一性運用抑或是搭配性運用,均能使設計產生不同凡響的影響力,同時它還具有一系列的視覺功能。中國畫創作中藝術色彩極為豐富,各種色彩的運用通過對于繪畫藝術的表達詮釋了繪畫風格、繪畫境界。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借鑒西方色彩表現形式和設計色彩構成原理等,形成當代中國畫創作的色彩構成原理。在這其中分為:辨識色階與色域;擺布色彩關系;抽取與轉移;色彩表意。對主觀配置色彩關系有比較到位的理解與掌握,才能主動、主觀地設計畫面色彩調子及色彩關系,取得好的效果。全國第十三屆美展中郭洪蕖《漁村三月》、劉海濤《希望的田野》、劉皓璐《夏至未至》等等都是利用畫面色彩關系處理整個畫面的整體感,補色中找差別,在鄰近色中找黑白,使創作符合當代人們的視覺審美。
三、造型
西方繪畫自文藝復興時期之后,出現的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畫家,在藝術作品的表現性上借鑒了中國畫的以形寫神,當代中國畫的造型從也需要從再現到表現的過渡,近些年美展中國畫作品可高度概括為四項基本原則:
1.構成:在寫生入手時先作構成布局,使寫生成為構圖練習的延伸。
2.意向造型:把畫家的主觀感受和審美意識添加到造型表現中去,使寫生既尊重自然,又有畫家根據審美規律表現主觀意愿的層面。
3.用線規律:強調中國畫的線除了造型功能外,還有獨立的審美功能。在線的組織中要講究疏密聚散、曲直方圓,講究粗細長短、行筆急徐。線是畫面語言的基本要素,是生命也是美感。
4.細節:強調對典型性細節要作深入刻畫,使之成為耐看耐品的地方,沒有細節的活力就沒有整體的生命。
視覺傳達設計元素帶給當代中國畫創作現代感、時尚感、前衛感、高級感。中國畫創作在不斷立足于自身實際,在展現自我筆墨傳承的同時,不斷注重于現代藝術結合的前衛性,創作出更好適應時代潮流的藝術作品,期待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的好作品。
參考文獻:
[1]唐秀玲.中國畫創作與構圖研究[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6.
[2]王建芬.色彩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3]潘天壽.關于構圖問題[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4]何偉民,楊兒.構成設計[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王曉寧,碩士,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美術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