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誰也沒料到,往年一開春就打響的脫貧攻堅戰,在今年又增加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今年是達州“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全市尚有6763人必須在今年6月底前達到脫貧標準,要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州絲毫不敢懈怠。
兩個戰場,都是硬仗
目前,達州7個縣(市、區)相繼實現脫貧摘帽,但全市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原來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繼續脫貧與防返貧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如何克服疫情影響,打響兩場硬仗,實現戰“疫”戰“貧”雙贏?
“必須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線作戰兩線全勝……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落實解決辦法,確保如期穩定脫貧。”2月14日,在達州市委專題工作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包惠對全年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2月19日,達州市扶貧開發局通過新媒體視頻系統,召開全局干部職工會議。達州市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馮遠國對“彈性制”上班期間工作作出周密的安排部署,細化工作任務,明確紀律要求。
隨后,《達州市“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實施方案》及時出臺,全市2020年脫貧攻堅十項重點工作敲定;《達州市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實施方案》 《“15+1”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應運而生,為全年脫貧攻堅提供了“硬核”支撐。
不僅如此,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各扶貧干部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期間運用信息化手段積極做好扶貧對象信息數據核實核準工作,對全市22萬戶貧困群眾的幫扶責任人注冊和信息數據進行核實、校正,并運用大數據平臺,追蹤幫扶責任人,促進責任落實。
千難萬阻,不勝不休
抗疫情、促就業、穩增收,絕不能讓疫情影響了脫貧攻堅的質效。非常時期,達州各地脫貧攻堅工作始終保持臨戰狀態,堅持科學應對,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宣漢縣扶貧開發局黨員干部嚴守紀律、勇擔責任,全面收集全縣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分析情況并形成綜合報告,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通過“春風行動”,對接縣內1家復工復產公司讓115名貧困人口進廠務工,幫助3個扶貧車間及時復工復產,吸納貧困勞動力33名。
渠縣有針對性地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鞏固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分別從強化心理疏導、堅持統籌推進、抓好就業服務、完善增收措施等十個方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不誤、雙勝利”。
萬源市緊盯戶戶增收目標,全面摸排貧困群眾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需要,積極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提供技術培訓等政策,給予農民工返鄉創業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萬源市扶貧開發局還協助有關部門,在人口相對集中的貧困村組開設30多家“流動醫院”,免費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健康證明,為1000多名外出貧困群眾提供“便乘服務”“就業指南”等。
大竹縣扶貧開發局充分利用農村電商、物流、快遞網點,幫助貧困戶解決農產品因疫情積壓滯銷問題。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寧小禮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甚至通過抖音直播,為本地特產香椿代言,助農增收。
銷售難題要解決,農業生產也絲毫不能耽誤,必須搶抓時節。根據群眾蔬菜種植需求,通川區扶貧開發局為聯系幫扶點磐石鎮渡口村采購了價值2萬多元的辣椒、茄子、西瓜等種苗3萬余株。2月18日,通川區扶貧開發局局長徐通帶隊,并組織駐村工作隊、村組干部將種苗挨家挨戶送到貧困戶手中……
聞令而動,敢于沖鋒
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抗“疫”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兩場“戰役”一起打,達州扶貧系統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敢于沖鋒。
疫情發生后,全市扶貧干部職工慷慨解囊獻愛心,自發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達州市扶貧開發局做到全員出動,局主要領導帶頭奔赴“疫”線,并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輪流到聯系點通川區牌樓社區參加疫情防控活動,并為社區送上口罩、消毒水等物資和5000元防控經費。
開江縣扶貧開發局選派12名干部職工參加縣黨員干部防疫突擊隊,充分展現扶貧干部敢擔當善作為的良好形象;達川區每天抽派8名局機關干部,分組下沉到幫扶鄉(鎮)村開展“疫”線防控,累計走訪群眾800余戶,排查群眾3000余人;達州高新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工業企業密集的優勢,安排扶貧干部為10多名自愿在本地就業的貧困群眾“一對一”找“婆家”,讓貧困群眾有活干、有收入。
“走過寒冬,我們期待疫情早日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我們更期待,經過春的耕耘,澆灌夏的汗水,在脫貧奔康的路上,迎來秋的收獲……”一位扶貧干部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著大家的共同心聲。(作者單位/達州市扶貧開發局)(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