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君
今年41歲的吳貴燕已經在金川縣河西鄉木居里村當了五年的第一書記了,在她的帶領下,2019年底,木居里村建檔立卡的28戶貧困戶112人全部脫貧。她說:“這里就是我的家。”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吳貴燕從扶貧尖兵變身戰“疫”先鋒。在家里,她是妻子、是女兒、是媽媽;在脫貧攻堅和防疫一線,她是能征善戰的“女戰士”,“巾幗不讓須眉”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她是疫情防控的“戰斗員”
2月1日晚上,一個不尋常的電話打亂了吳貴燕的春節假期,正和家人團聚的她接到鄉上電話:“吳書記,疫情嚴重,村里事務多,你趕緊回來吧!”
放下電話,如坐針氈的吳貴燕打算馬上返村,丈夫擔心地問:“都這么晚了,明天再去嘛!”
“我是村上的第一書記,越是困難時候就越要和大家在一起,我們連夜駕車回村,現在就走。”吳貴燕對著丈夫堅定地說道。
回到村上,吳貴燕迅速與村“兩委”擰成一股繩,第一時間召開木居里村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全面落實卡點設置、防疫值守、宣傳指導、藥物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
“報告鄉防疫指揮部:我村兩名從重點疫區返鄉人員身體無異常,相關區域已消殺完畢;派出3名村干部在卡點值守,共勸返勸散鄰居串門10起……” 戰“疫”期間,吳貴燕每天都要向鄉里匯報村里的防疫情況。
在她和村干部的組織帶領下,木居里村設置了黨員志愿崗,成立了黨員突擊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對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外出趕集的村民及時勸返,對來往車輛做好排查、登記,及時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哪家有紅白事,哪里有群眾聚眾打牌,哪里是衛生死角需要清理……村里的情況吳貴燕了然于心,在她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清楚地記錄著村里的大小事。她說:“疫情發生以來,從早忙到晚,工作量太大,怕有遺漏,就隨時拿個本子記錄,要不心里不安。”
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初期,村里缺乏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她組織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兩委”成員通過網絡、電話、微信群等緊急采購了一批防疫物資,第一時間分發給村民和工作人員,保障了防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 她是助農增收的“銷售員”
“這幾天把吳書記辛苦慘了,村里的防疫工作這么忙,她還要騰出精力幫我賣雞蛋,真是難為她了。”提起吳貴燕對自己的幫助,村民胡應新是打心眼兒里感激。
木居里村屬半高山村,村民居住分散。近年來,在吳貴燕和村干部的帶領下,養殖土雞發展成為木居里村的一大優勢產業。現在身邊的同事、朋友要買雞就找她,村民要賣雞也找她。
可是,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村民家中的土雞、土雞蛋等農副產品滯銷。吳貴燕在走訪排查疫情防控工作時,發現不少村民為自家雞蛋賣不出去而發愁,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果雞蛋滯銷的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動搖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吳貴燕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保護村民的“錢袋子”,不能因疫情變癟。于是,她與村干部碰頭商量對策,決定一邊帶領村民戰“疫”,一邊當好義務“收購員”“銷售員”。
吳貴燕組織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干部挨家挨戶統計土雞、土雞蛋等農副產品數量,然后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和電話等方式在親戚朋友、單位同事和幫扶力量間幫村民聯系銷路,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村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疫情發生后,吳貴燕帶領駐村干部已幫助農戶銷售土雞100余羽、土雞蛋2000余個,拿到“貨款”的村民們紛紛對吳貴燕豎起了大拇指。
“現在我們村土雞蛋銷量還不錯,存貨基本沒有了,看到村民們的土雞蛋能銷售出去,還賺了錢,我心里踏實多了。”吳貴燕笑著說道。
? 她是春耕備播的“保障員”
這些天,吳貴燕忙著入院戶、跑田坎、爬山坡、下溝渠,“春耕備播耽誤不得”。
為了不讓“封村封路”的防疫措施影響全村村民來年致富增收,防止村民因疫情返貧,吳貴燕和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干部堅持“兩腿邁向農戶,兩耳貼近群眾”,全力當好村民春耕備播的“信息員”“監督員”“配送員”“聯絡員”,堅決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嚴勇:正紅311玉米種子 6斤;蔡燈云:高山大棒玉米種子 4斤、肥中玉玉米種子4斤、正紅311玉米種子 6斤……”吳貴燕的工作筆記上寫滿了村民所需要的春耕種子,“針對春耕備播過程中村民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我們采取線上溝通,通過短信、微信平臺向村民了解農資需求,分門別類建立臺賬。”
“把大家日常所需的物品集中采購回去,既做好防疫工作,也不耽誤生產。”吳貴燕帶頭成立的采購和配送兩支小分隊,采取“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方式,將種子、肥料、農膜、農藥等物資送到村民手中,“每天少則幾單,多則十幾單”。
按單采購、送貨上門,是這兩支小分隊的特色。每天,吳貴燕和“代購員”們上山下坡、翻溝越壑,將采購回來的物資放在各片區指定地點,再由村民自行到該地點領取物品,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物資,小分隊直接“送貨上門”,最大限度降低聚集風險。
備好了春耕農資,吳貴燕又馬不停蹄地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平整土地、撒種、施肥,鉚足了勁兒、搶抓季節時令,春耕備播如火如荼。木居里村的土地上已是一番熱火朝天景象。(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