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很多人每天的主食。喝粥時,上面有一層黏稠的膜就是俗稱的粥油。吃飯時,鍋底那層微微焦黃的鍋巴是不是嚼起來很香?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鄭艷華說,其實粥油和鍋巴還是調養身體的美味。
粥油很滋補
家庭通常會用小米或大米來煮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小米味甘咸微涼,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而《新修本草》中則記載大米味甘平,主益氣,止煩,止泄。二者用來熬粥,粥熬好后,冷卻一段時間便可發現在粥的表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叫做米油,俗稱粥油。
鄭艷華說,中醫認為粥油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有助益氣健脾養胃。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腎精不足,常喝粥油,有助補益腎精;幼兒、患有慢性胃腸炎者喝粥油則有助補益元氣、增長體力;產婦適當喝小米粥特別是粥油,也有不錯的滋補作用。
飯焦可入藥
飯焦也叫鍋巴,但不是現在零食的鍋巴。鄭艷華說,很早以前,就有以焦鍋巴入藥的做法了。雖然燒焦的食物在營養學上被列入垃圾食物、致癌食物,但中醫講的“飯焦”只是微微焦黃的狀態,并且用的是無油干烤的方式,通過炒焦來增強消食化積的功能。中醫認為飯焦具有和中、健脾、消食、止瀉的作用,適合胃弱者及慢性胃炎、不思飲食者食用;脾虛、消化不良、久瀉不愈的老人、小兒,以及病后消化力弱、食積腹痛者也可以食用。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