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強

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整體建設。出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細化市、區、街、社區黨組織職責任務,建強“黨建主軸”。組建區級黨建大聯盟,與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形成三級區域化黨建平臺。深化街道體制改革,推動職責精準化、賦權精細化、執法綜合化、機構科學化,增強區域統籌能力。發揮青和居、百步亭等典型示范作用,建好用好社區干部學院,在全市命名11個社區名書記工作室,編印社區工作法教材,社區書記全覆蓋培訓提能。推動“紅色物業”提檔升級,逐步實現公益物業市場化、市場物業紅色化,全市物業服務滿意率超過90%。
筑牢農村基層戰斗堡壘。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組建興鄉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黨組織396個,成立農村區域綜合黨委326個。市級舉辦20期農村帶頭人培訓班,打造8個現場教學點,選派貧困村干部到發展強村、農業企業跟班學習,育強“紅色頭雁”;選聘724名大學生擔任村干部助理、農村黨建專員,壯大“雛雁”隊伍;吸引900余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培養4064余名本土發展骨干,積蓄發展力量。深化“黨建引領、村社共建”“百企幫村”等活動載體,吸納社會資金430.32億元,實現農民增收53.09億元。
健全行業系統黨建體制機制。召開全市行業系統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推行“一單一諾一書”制度,創新“六個一”工作機制,建立101個市級聯系點和641個區級聯系點,市區兩級行業黨委達到72個。聚焦機關、國企、教育、衛生等系統,召開市直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建立市屬國企重大事項決策黨委會前置研究事項清單制度,強化各行各業黨的領導。
推動“兩新”黨建提質增效。開展“兩新”黨建“百日提升行動”回頭看,新成立黨組織500個,調整規范260個,并以民營百強、上市公司為重點,培育115家黨建強發展強黨組織。堅持“一樓一圈一特色”,深化“四服務一提升”工作法,全省園區非公企業黨建暨互聯網企業黨建座談會在漢召開,武漢市作交流發言。
2020年將圍繞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編制黨員教育培訓五年規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員必修課,分層分類建立師資庫、教材庫、陣地庫、優課庫,引導廣大黨員學習新理論新思想走深走心走實。
圍繞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縱深推進“民呼我應”改革。深化拓展“紅色引擎工程”,推動黨的組織體系與城市治理體系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各級各部門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效能,逐步實現“即呼即應”“不呼主動辦”,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下一步,將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化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在城市,健全由黨組織統一調配、集約利用區域內黨建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的體制機制,提升領導基層治理能力。在農村,構建強組織、強隊伍、促治理、促發展的“雙強雙促”工作體系,抓黨建決勝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在行業系統和“兩新”領域,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釋放黨建活力,服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