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東峰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466000)
肉骨粉是動物屠宰加工過程中的下腳料,產品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組成比較合理[1],是一種公認的優質動物蛋白原料,適于與植物性蛋白搭配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益。
硫酸銅—氫氧化鈉法是測定飼料真蛋白比率的國際標準方法,它準確性高、精確度好,常常被應用于肉骨粉的蛋白含量測定,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測定成本較高。三氯乙酸法是企業內部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一種簡易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的優點。該研究擬用硫酸銅—氫氧化鈉法和三氯乙酸法兩種方法對5 種肉骨粉的真蛋白比率進行測定分析,以期為肉骨粉蛋白含量的測定檢驗提供高效的方法。
硫酸銅—氫氧化鈉法和三氯乙酸法都是利用飼料樣品在熱水溶液中,非蛋白態的含氮化合物被溶解,同時浸出蛋白質加入過量的蛋白質沉淀劑,蛋白質被沉淀而形成不溶于熱水的化合物的特點,通過沖洗、過濾使真蛋白質沉淀下來。然后,再將沉淀物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出真蛋白的含量[2]。
5種肉骨粉購自農資市場。
研缽、孔徑0.45 mm 分樣篩(40 目)、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高溫爐、電爐(1 000 W)、滴定管(酸式,50 ml)、凱氏燒瓶(250 ml)、凱氏蒸餾裝置、錐形瓶(250 ml)、容量瓶(100 ml)。
硫酸(化學純);硫酸銅溶液(10%水溶液,W/V);氫氧化鈉溶液(40%水溶液,W/V);硼酸溶液(2%水溶液,W/V);氫氧化鈉溶液(2.5%水溶液,W/V);氯化鋇溶液(5%水溶液W/V);鹽酸溶液(2 mol/L);三氯乙酸溶液(10%水溶液);甲基紅0.1%乙醇溶液,溴甲酚綠0.5%乙醇溶液;鹽酸標準溶液(0.05 mol/L);蔗糖。
稱取試樣1~2 g(精確到0.1 mg)于200 ml 燒杯中,加蒸餾水50 ml 煮沸,加入10%的硫酸銅溶液20 ml 和2.5%的氫氧化鈉溶液20 ml,邊加邊攪拌,加完后繼續攪拌1 min,放置2 h 以上或靜置過夜,沉淀物過濾,用70 ℃以上熱水反復洗殘渣,直至濾液無SO42-為止(取5%氯化鋇試液5滴于表面皿中,加2 mol/l鹽酸1滴,滴入濾液,在黑色背景處觀察無白色沉淀)。將濾紙與殘渣包好,放入烘箱,75 ℃干燥2 h。后續步驟參照粗蛋白的測定[3]。
稱取1.5 g 試樣(精確到0.000 1 g),加適量三氯乙酸(10%水溶液,要求三氯乙酸的質量為樣品質量的5倍),攪拌凈置10 min,全部轉移到漏斗中過濾,并用三氯乙酸溶液洗滌濾渣2遍,于105 ℃下烘干,小心折疊放入250 ml凱式燒瓶,按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含量[4]。
真蛋白比率(%)=(真蛋白含量*100)/粗蛋白含量。
硫酸銅—氫氧化鈉法和三氯乙酸法分別對5 種肉骨粉樣品的真蛋白比率的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真蛋白比率測定結果
三氯乙酸法和硫酸銅—氫氧化鈉法的測定結果統計分析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結果統計處理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硫酸銅—氫氧化鈉法和三氯乙酸法所測結果的精確度均較好,兩者測定結果的標準差0.11、變異系數0.22,均符合國際標準的誤差規定要求。結果顯示三氯乙酸法所測結果比硫酸銅—氫氧化鈉法低約0.49個百分點,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肉骨粉蛋白質的沉淀時間不夠充分有關,硫酸銅—氫氧化鈉法蛋白質的沉淀時間≥2 h,而三氯乙酸法僅僅靜置10 min[5]。總體而言,三氯乙酸法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節約試劑、成本低等優點,可大大減少試驗耗時,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
該試驗對常用的硫酸銅—氫氧化鈉法和三氯乙酸法兩種測定飼料原料蛋白質的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方法都能很好地測定肉骨粉中真蛋白比率,和國標硫酸銅—氫氧化鈉法相比,三氯乙酸法具有省時省力、成本低效益高的優點,可以在試驗室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