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楊 悅,莊志成,徐文娟,何淑卿,李佩詩,陳 紅,楊秉嬌,楊麗勇,黃 兵,耿秀梅,周 翔
(1.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珠海 519001;2.佛山市順德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300;3.珠海市香洲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珠海 519070;4.湛江市霞山婦幼保健院,廣東 湛江 524013;5.珠海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金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8)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組兒童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以社會交往、情感溝通障礙及重復、刻板的愛好和行為模式為基本特征[1]。盡管目前醫(yī)療條件還無法治愈ASD,但神經生物學研究證實,年齡越小的兒童,大腦具有經驗期待和經驗依賴的突觸形成(即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能力越強;研究發(fā)現,后天豐富和恰當的環(huán)境刺激使先天發(fā)育障礙的ASD患兒大腦有重回正常發(fā)育軌道的可能[2]。如果在生命早期對ASD兒童進行強化、系統的康復治療,絕大部分ASD兒童的癥狀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兒童甚至可以達到社會功能“正?!睜顟B(tài),成年后具備完全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3-4]。而沒有經過恰當康復治療的ASD兒童,難以適應正常生活,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大多數終生處于殘疾狀態(tài)。由于ASD生物學基礎尚不明確,缺乏特異性的生物標記物,其診斷往往依賴于醫(yī)生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及家長對兒童行為的有效描述。現有研究提示8~12月齡的ASD兒童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行為異常[5-6];不幸的是,絕大多數家長及非專科醫(yī)生并沒有識別ASD兒童早期行為特征的能力[7],往往等到患兒3歲后才發(fā)現,造成診斷延遲,使得相當一部分ASD兒童失去最為重要的早期干預機會,導致后續(xù)治療困難。而迄今為止,理應承擔發(fā)育障礙早期篩查的婦幼保健機構多數并沒有把ASD的早期篩查納入日常工作[8],同時也缺乏恰當、適宜的ASD早期篩查管理模式。因此,本文在珠海市ASD二級早期篩查模式(指初級衛(wèi)生保健機構進行一級篩查、專科確診的早期篩查模式)的基礎上,擬對廣東省不同地區(qū)應用該篩查模式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探索ASD早期篩查及管理模式。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珠海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某區(qū)人民醫(yī)院預防保健科、佛山市某區(qū)婦幼保健院及湛江市某區(qū)婦幼保健院健康體檢的16個月~3歲兒童共計4 822人作為篩查對象。
1.2.1制定ASD早期篩查模式
在珠海市ASD二級早期篩查模式基礎上,把該模式推廣到廣東省不同地區(qū)(佛山市順德區(qū)、湛江市霞山區(qū))。珠海市ASD二級早期篩查模式是指在ASD的早期篩查中,依托初級衛(wèi)生保健機構或保健科室,針對16個月~3歲正常體檢兒童,在家長知情同意下填寫相應的篩查問卷,并對問卷初篩陽性兒童進行診斷性觀察及評估,確診其是否為(可疑)ASD兒童,以達到早期篩查ASD兒童的目的。篩查以嬰幼兒孤獨癥量表中文簡化版(Chinese simplified version of M-CHAT,M-CHAT中文簡化版)為一級篩查工具,即對于所有適齡范圍內的正常體檢兒童,均讓家長對其進行M-CHAT中文簡化版的評估;針對一級篩查結果陽性兒童,進行二級??拼_診,也就是篩查陽性兒童轉診至當地(市)具有診斷資質的??崎T診進行確診;篩查陰性結果兒童按照一般體檢常規(guī)進行隨訪。
1.2.2 M-CHAT中文簡化版
M-CHAT中文簡化版用于篩查16個月~3歲的嬰幼兒是否存在ASD的風險,共計18個條目,由熟悉孩子的養(yǎng)育者對孩子行為表現進行四級評分,記為3、2、1、0;但15項和17項為反向計分項目,計分標準為0、1、2、3。根據龔郁杏等[9]的研究結果,以13分為篩查界限分(陽性界值)的時候,問卷整體具有對ASD篩查的最佳信、效度,此時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92和0.83。本研究也選擇13分及以上為篩查界值(陽性)。
1.2.3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編制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醫(yī)師或兒童心理測驗專職人員的他評量表,主要適用于2歲及以上兒童。CARS從15個主要方面對ASD兒童進行評估,每項按四級評分(1~4分),得分越高,說明ASD癥狀越明顯。其對ASD的敏感性為0.86、特異性為0.79[10]。本次研究以總分30分為界限分。
1.2.4確診標準
對一級篩查陽性的可疑兒童,由2名??漆t(yī)師進行病史詢問及行為觀察,2歲以上兒童結合CARS得分(≥30分)并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DSM-5)[11]中ASD的診斷標準者最終診斷為ASD兒童;2歲以下兒童表現符合DSM-5標準者診斷為疑似ASD兒童。
應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AS 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共計篩查4 822人。其中在珠海市共計篩查2 183人,收回有效問卷1 904份,回收率為87.22%;一級篩查陽性236人,陽性率為12.40%;最終確診ASD兒童(包括疑似)18人,確診率為0.95%。在佛山市某區(qū)共計篩查2 000人,收回有效問卷1 894份,回收率為94.70%;一級篩查陽性218人,陽性率為11.51%;最終確診ASD兒童(包括疑似)12人,確診率為0.63%。在湛江市某區(qū)共計篩查639人,收回有效問卷589份,回收率為92.17%;一級篩查陽性77人,陽性率為13.07%;最終確診ASD兒童(包括疑似)3人,確診率為0.51%。3個地區(qū)問卷回收率、陽性率、確診率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地區(qū)ASD初篩及確診比較(n)
早期篩查是相對于“傳統診斷”的一種疾病診療模式。ASD中所謂“傳統診斷”,指的是家長或老師發(fā)現兒童行為異常,再經由發(fā)育行為兒科醫(yī)生、精神科醫(yī)生、行為分析師等對兒童進行行為觀察及診斷的常規(guī)的ASD診療模式[12]。這種診療模式,雖然能有效診斷ASD兒童,但其效率不高,缺乏“預防風險”的意識,往往導致ASD兒童診斷時間延遲,給后期治療帶來巨大的困難[13]。既往研究也發(fā)現,ASD兒童大腦其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早期規(guī)范的干預,能使ASD患兒更好地融入社會并正常生活。近年來,有臨床對照研究表明小年齡段兒童,尤其是2歲以內的兒童,神經可塑性強,行為問題不突出,早期強化行為治療能夠最大程度改善這些兒童的認知、語言及社會適應能力[14]?,F代醫(yī)學發(fā)展到今天,對ASD的診療已經從傳統的醫(yī)療模式轉變到“預防風險”模式,在該模式中,如果發(fā)現兒童存在ASD風險,在診斷前即可開始進行篩查,對篩查未通過的“高?!眱和纯蛇M行早期干預,以達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早期篩查在ASD兒童的診療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在國內外均是如此[15-18]。如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所有美國兒童在9月、18月和24月常規(guī)體檢時都必須做ASD一級篩查;如果存在陽性結果,則進入二級篩查;如果二級篩查結果仍然為陽性,應立即轉入ASD臨床診斷及早期干預。我國衛(wèi)計委在2013年發(fā)表了《兒童心理保健技術規(guī)范》,也建議有條件的地區(qū)對ASD兒童進行早期篩查,以促進ASD兒童的康復治療,減輕或逆轉其殘疾狀態(tài)[19]。由于小年齡段ASD兒童行為癥狀不典型,家長及基層衛(wèi)生保健人員對其行為表現的識別度較低,缺乏相應的生物標記物等等現實情況,量表篩查成為早期發(fā)現ASD的主要方法之一[20]。近年來,雖然大量早期篩查量表的開發(fā)和應用極大地促進了3歲前ASD早期篩查工作,并在事實上促進了ASD的早期干預。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ASD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直到5歲左右才能被發(fā)現,從而錯過最佳干預期[21],原因之一在于沒有建立有效的ASD早期篩查模式,缺乏有效發(fā)現ASD高危兒童的篩查途徑。由此可見,自由來診的傳統ASD診療模式,往往導致ASD得不到有效的干預;發(fā)展切實可行的ASD早期篩查模式,形成快速、簡便、經濟的篩查流程,對早期發(fā)現ASD高危兒童,改善其預后、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減輕社會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認為對于兒童早期發(fā)育異常,第一發(fā)現人應該是養(yǎng)育孩子的家長或基層保健醫(yī)師。但在我們前期的調研工作中,盡管經過新聞媒體大量宣傳,家長對ASD行為表現的認識仍然很少;而基層保健醫(yī)生對ASD知曉率、認識率也較低,加之其日常體檢的工作十分繁忙,種種情況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ASD患兒的早期發(fā)現工作,導致ASD兒童的漏診,延誤了ASD兒童的最佳康復治療時機。我們認為,如果在基層醫(yī)療機構通過簡要問卷的形式讓家長對兒童行為進行初步描述以篩查ASD高風險兒童,既可以不增加社區(qū)保健醫(yī)生日常工作量,又可以篩查出可疑ASD兒童轉至相應的醫(yī)療機構,那么大多數的基層衛(wèi)生保健人員都能夠支持配合,家長也能接受。本次研究也發(fā)現,在ASD早期篩查過程中,選擇M-CHAT中文簡化版為一級篩查工具,對篩查陽性兒童隨即進行??拼_診的ASD二級早期篩查模式,具有良好的ASD兒童早期發(fā)現率,并且在不同地區(qū)具有相似的篩查效果,提示該模式可以作為ASD早期篩查模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結合我們之前的研究,如果該模式能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之上,其效率會更高,操作更為簡便,可復制性更強,對衛(wèi)生資源占用將最少,同時不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性價比高,值得大范圍推廣。
本次篩查模式效果的研究僅僅選擇了少量幾個地區(qū)進行調查研究,且樣本量并不大,使得結果的解釋相對受限。同時,盡管在篩查前已經對相關衛(wèi)生保健人員進行過專業(yè)培訓和健康內容宣教,包括對M-CHAT中文簡化版使用進行培訓,但仍然發(fā)現在篩查過程中,有部分基層衛(wèi)生保健人員仍然對問卷的計分不熟悉,對ASD的認識不足,這表明還需要不斷提高基層衛(wèi)生保健醫(yī)務人員對ASD的認識,重視早期篩查的重要性,做好陽性兒童的檢出、轉介及隨訪。其中,除外珠海本地,本次研究其他地區(qū)沒有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缺乏相應的信息工作系統,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標準化的ASD早期篩查信息系統(可參考珠海模式,把ASD早期篩查信息系統與兒童保健系統合二為一,提高該信息系統的點擊率,也提高ASD早期篩查工作的效率)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在我國三級婦幼保健體系中,將三級婦幼保健資源聯合基層衛(wèi)生服務機構,構建一個針對ASD兒童篩查、診斷、康復、治療的信息化早期篩查體系,對區(qū)域內所有的適齡兒童進行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康復,可以形成適合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及社會現實的、完善的ASD患兒康復指導公共服務體系;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ASD患兒的早期發(fā)現及早期治療,減輕家長和社會的負擔,而且對構建和諧社會、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