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霍齊克


在時間長河中,人類永遠渴望著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并依靠自身力量改變事物的自然發展軌跡,因而從未停止探索。人類憑借著創造力、勇氣和才智,不斷地接近這些渴望,并將空想變為現實。這有賴于人類的自帶屬性、一種天賦,我們稱之發明和創造的能力,它會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被激活繼而茁壯。這種天賦使得人類在自然界的物種等級上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由此也可引出我們項目之所以能成功的兩個決定要素:根植于項目理念之中的想象力,以及所有工具和技術在項目進程中的輔助性。所以,在我們自己的認知中,人類所擁有的是天賦之異稟,為了將該稟賦發揮到極致,我們不惜投入自己全部的激情、專注和勇氣。于是我們看到,世界正在被人類按自己的需求不斷地塑造著,然而,巧妙的工具和技術的紛至沓來卻讓這個世界越發復雜,以至于沒有人再能輕易地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再沒有比發明更加愚蠢的事了。”一一詹姆斯·瓦特(1736-1819)
為蒸汽機改良作出杰出貢獻的詹姆斯·瓦特(1769年),為什么會發出如此感慨?或許他只是在某個瞬間感到疲憊或沮喪,但這樣的感慨,卻道出我們本次探索所具有的復雜性。因為,無論我們多么需要將人類的一些品質——如激情和勇氣——延續下去,又多么需要假借這些品質來實現自身的發展,我們也同樣需要一個位置來自我反省,讓我們在自己的行動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并通過思考讓自己對未來的一切有備無患。
這次展覽將目光投向過去的40年。在此期間,所謂的“數字革命”迅速興起,席卷全球,帶給全球社會顛覆性的挑戰。雖然一開始,它看來不過是工業革命在追求目的性和效率上的延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無孔不入,逐漸將傳統的工業模式全盤數字化。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與科技的關系也在不斷演變,一輪全新的范式轉換正在醞釀之中。跡象之一就是數字本身從自動化到自主化的一場獨立運動。這次范式轉換不僅對工業產生影響,也將作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入之為人的定義。
科技“人性化”
本次展覽的主角自然是一些藝術界的“物種”,也就是那些不斷帶給我們批判性視角的媒體藝術家們。一直以來,他們都以另類的切入點和獨特的思考方式來定位社會上的“新技術”;他們以充滿哲思的遠見和嫻熟的專業技能(遠不止是批判性和鼓動性的反思),使“新技術”得以普及,并在新技術與人類之間構建別具新意的聯系。比起科技,人類才是永恒的焦點——科技人性化。
我們對于參展的藝術項目有兩點要求:第一,必須能夠與藝術話語之外的不斷復雜化的環境建立直接聯系;第二,能夠以開放而新穎的合作文化來融合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次展覽意在探討藝術、社會和科學之間的關系。本次展覽由全球媒體藝術界兩家重量級機構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悠久的媒體藝術家培育基地;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一一全球最重要的媒體藝術機構之一,自設立以來已走過40個春秋。由該機構頒發的電子藝術大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媒體藝術大獎之一,迄今為止已有超過六萬件媒體藝術作品提交建檔。電子藝術中心每年都會舉辦這一世界級的重要媒體藝術節。脫穎而出斬獲電子藝術大獎的藝術家將攜獲獎作品與中國的媒體藝術陣地進行碰撞。通過這種碰撞,他們將一同呈現媒體藝術如何與社會生活產生交集,以及在社會中具體扮演何種角色。
REMAINS-Vallee de Joux遺跡 @Quayola圖片惠允:中央美術學院、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設計互聯
Pleasant Places宜人之地@Quayola圖片惠允:中央美術學院、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設計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