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天,在央視專題片里上鏡,很吉利,感謝劇組的各位老師和朋友們,“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國山西,別名為晉。曾經的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今日的山西,是擁抱‘一帶一路,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內陸大省。何以造就了今日的山西?本期《博物志》特邀古建筑畫家連達@連達畫古建,解讀中國建筑集大成者——晉祠,作為此次山西之行的第一站,讓我們跟隨@蔡紫重返歷史現場,回溯山西文脈大歷史。”
這是一次美好的經歷,頗值得回味。看到“鳳凰網博物志”節目我穿戲裝的模樣,自己對著手機笑噴了。在漂亮的主持人蔡紫老師身旁顯得又肥又蠢,我以后得少吃點了。
2019年月 我竟然出現在“學習強國”里了——中國青年報《國家圖書館開始收藏追夢故事》,我成了有故事的追夢人,位列窮盡60年之力,為中國在世界歷史領域爭得重要位置的歷史學家劉家和、發明王碼五筆字型輸入法、讓漢字進入信息化時代的王永民之后:“連達,1978年出生,深愛中國古建筑,從1999年起,自費走遍了大部分明長城,同時尋訪山西各地古建筑。尤其是那些行將消逝的鄉野古建,把它們用筆畫了下來……”
莫大的榮幸!
曾經,我充滿熱情地一篇接一篇寫著公眾號,但我申請到的只是一個沒有評論功能的號,好像關在小黑屋里自說自話、絮絮叨叨的老人。漸漸地我就懶得更新了,甚至已經有兩個多月沒再寫了。看到許多朋友都在回顧2019年,我感到似乎該寫一篇,也算是給自己寫一段備忘吧。
1月,北京——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講座“不一樣的長城”;北京——2019北京圖書訂貨會,機械工業出版社展位現場講座“畫筆存古韻”;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講座“斗栱飛檐畫古建”;我的新書《得乎檐角梁柱間》出版。
2月,《佛教文化》雜志刊發:連達:用畫筆記錄山西古建。
3月下旬,帶女兒走河北省盧龍縣至遷安市段明長城;北京——奧倫達原鄉,參加“尹淼書房”活動。
4月,榮幸出現在《匠意》雜志創刊號上:匠意|連達:描寫山西古建筑最好的畫家;《大河報》對我進行了報道;參加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志》劇組,在山西省陵川縣拍攝。4月下旬到5月上旬,深入鄉村,開始春季古建筑寫生之旅。
6月9日,我的繪本《長城》出版。至此,我已經出版了6本書:
《山西古建寫生》
《觸摸,寺廟》
《尋訪山西古廟》
《斗栱飛檐畫古建》
《得乎檐角梁柱間》
《長城》。
6月,“走吧網”發文:他在長城上舉辦婚禮,“苦行僧”般行走20年,只為用畫筆留下中國古建之魂;北京——牡丹園“彼岸書店”,繪本《長城》發布會;北京——簋街“行一空間”“古建之美——尋訪山西不為人知的古建筑”講座。
7月21日,中國國家圖書館,登上“我們都是追夢人”活動舞臺。
8月,《太原晚報》連載我的作品。
9月,二女兒入學了;《中華民居》雜志刊登我的作品《丁村古民居》,我還成為本期的民居人物;我畫的插圖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帶閨女到古長城上露營過中秋,帶女兒走長城;我也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可以搜索“連達”試試;參加“鳳凰網”劇組,到山西省太原市、五臺縣拍攝。28日結束,開始秋季古建筑寫生之行,我一鼓作氣,直奔河南,這一次,我和山西相距5塊錢,從山西晉城到河南濟源車票只有五塊錢。但這5塊錢的小距離卻成為我人生中的又一次大跨越,開啟我真正畫遍全中國古建筑的旅程。
十一長假,我先轉戰孟州,就是《水滸》里武松殺西門慶和潘金蓮后被發配的地方,后來又發生了醉打蔣門神等故事。在這靠近河洛之地,古跡卻是所剩無幾,有座鄉野中的元代小殿已經算是很重要的木構了。綿綿秋雨,好在正殿旁還有一排二層樓閣,得以避雨寫生。接著,我打了個沖鋒,殺到溫縣慈勝寺,頂著雨搶畫大雄寶殿; 5號,在沁河大壩旁邊的老廟,味道十足的古建筑,過癮。趕上降溫,冷了點,淌了點鼻涕,剛剛收工就又下雨了; 6日,我在長治“尚書坊”又做了山西古建筑宣講活動,我的幾種書講座還沒開始就全賣光了!
10月,去了趟西雙版納。11月,山西省太原市,“嫻院”演講……
今年,《尋訪山西古廟》下冊,晉中和晉北的內容馬上出版了……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