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惠
內容摘要:本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效非通用語素質選修課教學優化探索——以德語教學為主》為基礎,通過調查問卷與電話訪談,呈現了寧波大學德語專業畢業生在以一帶一路為中心政策展開后的就業滿意度和職業發展狀況,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同時本研究結果將為德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課程設置提供借鑒。
關鍵詞:就業情況 一帶一路 職業適應性 培養方案職業規劃
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本課題通過調查問卷與電話訪談分析了寧波大學德語專業畢業生(以下簡稱“畢業生”)在以“一帶一路”為中心政策展開后的就業滿意度,職業發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6份,電話采訪7人。根據現狀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相關可行性建議,為在校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職業提供參考。
1.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
1.1畢業生就業情況
數據顯示,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分布廣泛和工作單位類型多樣。71.43%的畢業生從事與德語相關的工作,但也有28.57%的畢業生從事與德語無關的行業。可見,德語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工作也不僅只局限于德語圈,在別的行業也能有立足之地。根據調查可知,47.62%的畢業生進入了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的不同崗位中,這是占比最多的選擇。28.57%的畢業生選擇在民營企業或個體企業中從事工作,14.29%的畢業生則進入了事業單位。僅有4.76%的畢業生選擇進入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
畢業生就業的工作地區有縣城、鄉鎮、地級市、省會城市、直轄市。其中,14.29%的畢業生選擇縣城、鄉鎮作為其工作地。38.1%的畢業生在地級市工作,33.33%的畢業生則于省會城市就業。
1.2選擇職業時的側重
畢業生選擇職業時的側重也不盡相同。據數據顯示,80.95%的畢業生都會選擇薪酬待遇更高的企業。此外,66.67%的畢業生看重行業的發展前景。這就要求畢業生具有對現在和未來市場分析的能力。符合興趣方面僅僅占了總數的19.05%。不過受訪畢業生也表示,最好能在已經滿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再考慮選擇與興趣相結合的工作。
1.3目前職業滿意度及德語行業如今的就業形勢
問卷結果顯示,61.9%的畢業生對正在從事的工作表示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的占比4.76%,幾乎沒有人對目前的工作表示不滿意。就業滿意度的背后是目前德語行業的就業形勢狀況。半數畢業生認為德語專業的就業形勢還不錯,一般都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也有少數畢業生認為現在的形勢嚴峻或不清楚現在的就業形勢。90.48%的畢業生對現在德語行業的發展形式有過了解,其中42.11%認為市場對德語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發展狀況良好,另外57.89%的畢業生則認為市場關于德語人才的需求不大,但正處在緩慢發展中。可見當今德語行業處在穩步發展的階段。這對在校生來說是好消息。
1.4“一帶一路”政策要求德語專業人才綜合水平的提升
新型開放政策條件下,要求學習外語的人才具有更豐富、更有競爭力的技能。數據顯示,大多數畢業生認為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綜合性素質比扎實的專業素質更為重要。同時問卷結果表明,德語畢業生認為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國家政策的扶持為他們未來職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但同時也提高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不僅要求更高的專業素養,還需要結合其他的專業能力。
2.原因分析
2.1挑戰與機遇并存
在近年來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嚴峻,小語種專業就業受到一定影響,德語專業學生在就業方面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提出后,涉及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和地區將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尤其在基礎設施和貿易往來方面,外語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對于國家之間的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參與“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國家。毫無疑問,在這樣的形式下發展復合型德語人才十分必要。
在訪談中,多數畢業生選擇地級市、省會城市、直轄市,通常是出于區域經濟形勢的發展考慮。城市相較于鄉鎮擁有更多的外資企業,更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隨著“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持續展開,各類外資企業應運而生、蓬勃發展。畢業生能夠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薪酬待遇。據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地級市、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概率占總數的85.91%。選擇民營企業和外資合資企業單位的概率達到了76.19%。這充分證明了就業吸引力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地域的重要原因。同時在大城市里,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醫療衛生等方面也更先進,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體驗。
2.2德語專業學生技能素質有較大提升空間
調查顯示,76.19%的受訪者認為提高自身職業技能,考取相關證件可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同時,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認為,專業的就業指導、明確自身優勢準確定位和培養創新能力是必要的。據統計,目前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普遍存在著英語專業泛濫,重復辦學,資源浪費的現象。而與此相反的是開辦小語種課程的學校過少,學習周期短,通常學生直到畢業都無法流利使用外語進行溝通交流。畢業生短期學會的小語種基礎薄弱,應用能力差,同時欠缺針對市場和企業的技能知識和行業知識,尤其是剛畢業的學生,這對于他們的工作會產生相當大的困難。
除了扎實的專業素養,市場與企業也要求員工擁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而這些都需要在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活動中慢慢培養。
2.3專業培養方案仍存在欠缺之處
本科教育中的一些欠缺之處也會導致畢業生無法完全適應工作。這主要體現在德語專業學科同社會需求的崗位相關性低,學校與社會接軌的課程少,課程學時較短且模式較單一,實踐類課程占比偏低等方面。
據畢業生透露,當下校內德語專業基礎課程在授課內容和方式還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一些與社會對接的課程授課時間較短,短期內學生無法掌握并且運用這樣的專業知識,無法實現學習效果顯著的遷移;實踐機會太少,無法判斷自己的優勢和弱勢,無法進行針對專業性訓練。同時,德語專業學生的培養偏向文學性的研究,對于企業和市場的研究不足。
3.建議
3.1基礎課程實現德語教學與社會熱點、就業形勢的融合
結合畢業生訪談和問卷結果反饋,建議授課教師在教授德語專業基礎課程時,兼顧國內外實時新聞的思考引導,將講授專業知識與社會熱點,就業形勢相結合,不僅能教會學生基礎技能,也能提早培養他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
3.2增設實踐類課程
實踐類課程的增設也尤為關鍵。增加實踐類技能類的課程數量與種類,提供更多真實情境下的授課機會,如邀請在職德語外籍教師、往屆德語畢業生傳授相關工作經驗,舉辦關于新聞時事的德語研討會等等。通過這些加強在校本科生與在職德語外籍教師、往屆畢業生以及任課老師之間交流機會,有效鍛煉思考能力和聽說能力。
3.3調整課程內容,對課程細化優化
課堂上經常像學生滲透有關德國國情文化的知識。比如德國一些眾所周知的領域:哲學、科技、歷史、工業制造等。
以學生學習的不同興趣為導向而對課程進行細化和優化,這一舉措十分重要。德語選修課可以被細化為“德國文學”、“德國工業”、“德國汽車”、“德國飲食”等多種不同方向的課程供學生選擇。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強化學生對德語語音和語法的掌握,也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啟示學生未來如何自學和總結;除此之外,大量豐富知識的攝入,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開闊眼界,借助語言感受另一個國家風土人情。
了解行業動態,對于德語專業的學生及時學習與鍛煉職業所需能力和技能,對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尤其有重要意義。本項研究調查了寧波大學“一帶一路”新形勢下德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為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課程設置提供借鑒,以期在國家大力開放的政策下探索出更好地培養應用復合型德語人才之路、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小娟.“一帶一路”形勢下的高校外語教學,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8,31(08),23-24
[2]彭玥.楊蕾.“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語素質選修課教學優化探索——以德語教學為例,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3),190-192
[3]文秋芳.亟待制定“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培養戰略規劃[R].教育部咨政報告,2014.
[4]張鶯.“一帶一路”亟需小語種人才[J].半月談,2015(19):34-35.
[5]王藝靜.“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6(9):1-3.
[6]戴磊磊.德語通選課的教學法研究[J].語文學刊,2015(3):154-155.
[7]朱桃英.“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6(6):118-122.
[8]顧尚可.順應“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跨文化能力培養——高校德語第二外語教學實例研究和反思[J].大眾文藝,2017(13):222-223.
參與寫作:楊素敏、王倩茹、吳瑕玉、陳芷一、馮樂宜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