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景
(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國豪礦業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8350)
本次物性測量工作,共采集巖、礦石標本60塊,經過統計分析后獲得該區巖、礦石磁性與電性特征,物性參數統計表見1、表2。

表2 巖(礦)石電性參數統計表
統計結果表明礦區圍巖-花崗巖表現為中高阻高磁性特征,礦體表現為高阻低磁特征。此外,含圍巖角礫的礦(化)體電阻率相對較低,含硅化的礦(化)體電阻率相對高,裂隙發育情況下,電阻率偏低[1]。電阻率因巖石結構、構造、風化程度以及所含成分的不同出現較大變化范圍。
本次高精度磁法測量工作投入儀器為加拿大GEM公司產GSM-19T,數量3臺。該儀器具有輕便、高靈敏性,分辨率為0.0nT,在全溫度范圍內,絕對精度達到0.2nT。其系統主要特點:①微處理器控制,存儲量(可擴展到32Mbytes)。②與基點站保持同步,并對磁場的偏差自動進行日校正。③采集的數據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讀取采用RS-232-C串行口。④在線實時傳輸(RTT)和后操作傳輸。⑤梯度方式對兩個磁場的間隔測量和同時測量進行精密的控制。⑥兼容磁力和梯度儀的VLF測量,要選擇VLF測量時需要選擇VLF(超低頻)傳感器。
本次高密度電阻率測量投入重慶地質儀器廠產DUK-2A測量系統(120道)。如圖1所示。該系統具有輕便,易于搬運;抗干擾能力強,觀測精度高;電極布設一次完成,無需人工跑極;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

圖1 DUK-2A高密度測量系統
本次高精度磁法測量的目的是圈定控礦構造。斷裂構造常具有線性梯度帶、等值線扭曲變異帶、串珠狀異常帶等磁異常特征。由圖2可知,礦區含礦斷裂構造2條,即F1、F2,其中F1走向北東東,長約290m;F2走向北東東,長約140m;ΔT表現為負磁條帶或線性梯度帶特征,其值介于-20nT~0nT之間。由解析延拓(上延)可知,斷裂構造延伸較淺。花崗巖為正磁異常,ΔT多在0nT~40nT之間。

圖2 總強度磁異常等值線平面圖
依照前道礦區礦體分布范圍與推測F1、F2斷裂的展布情況,同時考慮地形對工作布置的影響,礦區內布設3條高密度電阻率剖面,即0號、2號、8號剖面。如圖3。

圖3 前道礦區工程布置圖
0號剖面1號~58號電極(剖面距離約0m~420m)間,視電阻率值相對較低,介于280Ωm0~4000Ωm,屬于花崗巖的響應。58號~120號電極間,視電阻率較高,介于4000Ωm~5600Ωm,結合電性參數特征,推測是由致密花崗巖體或硅化引起。4號剖面58號~73號電極下方存在一高阻異常體,其阻值介于4400Ωm~7600Ωm,傾向北,傾角約70°,處于標高980m~1210m。根據本區巖性參數特征,推測此高阻體為硅化體或致密花崗巖體。8號剖面55號~76號電極下方存在一高阻異常體,其阻值介于4800Ωm~7600Ωm,傾向南,傾角約64°,處于標高1020m~1210m。根據本區巖性參數特征,推測此高阻體為硅化體或致密花崗巖體。
綜上所述,F2斷層在0號、2號剖面上的電阻率響應明顯,連續性較好,可追蹤,且深部延伸較大,具有較好的深部找礦前景。F1斷層在0號、2號、8號剖面上的連續性較好,走向延伸較長,但深部延伸不大,且在其走向上斷層傾向發生變化,為扭性斷裂,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此外,在8號剖面中還推測3條,即Fa、Fb、Fc,均傾向南,規模較小,深部延伸不大,呈雁行展布。
通過高精度磁法測量工作,推測斷裂構造2條,即斷層F1、F2,走向北東東,其中F1長約0.29km,F2長約0.14km。通過高密度電阻率法測量工作,進一步查明了F1、F2斷層的產狀,大致推測了其規模。F1斷層在0號、2號剖面上南傾,在8號剖面上北傾,傾角58°~75°,走向上比較連續,但其深部延伸不大,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F1斷層在0號、2號剖面上北傾,8號剖面上無明顯響應,傾角約70°~75°,深部延伸較大,具有較好的成礦條件。此外,在8號剖面中還推測3條,即Fa、Fb、Fc,均傾向南,規模較小,深部延伸不大,呈雁行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