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軍
(安徽地礦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地質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礦區地質能源結構的一種本地資源,這種資源存在于不同地質環境中,具有不可再生、開發方面、利用可靠、環境效益良好的特點[1]。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深層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深受當地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對地質資源的高效率利用,在開發和利用這類資源時候需要相關人員對其周圍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2]。
深層地質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會應用到地質勘查系統,即在該系統的作用下利用地下地質資源結構來進行勘查測定,利用勘查定位回聲系統,使其在埋于巖土內部的地質結構情況進行勘查,從而實現和巖土的信息交換。該地區深層地質資源開發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自然地理條件。本文研究區域安徽,省位于中國的東南部。北部是平原,中部是丘陵,西部和南部是山區。第三,安徽淺層地下水以基巖裂隙為主,地下水位不穩定,隨著季節的變化,水位變化會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最終會使得不同位置埋管換熱能力出現偏差。
(1)溫度。安徽省是一個介于暖溫帶和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地區。淮河以北是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是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季節變化。結合安徽地區溫度多變的影響,對于寒冷地區可以在冬季的時候利用深層地質資源探測設備,而對于夏季溫度比較高的地區則是可以利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勘測,從而實現地區范圍內的地質勘查情況。
(2)地質水資源條件。①地表水。安徽省境內河流眾多,位于淮河、長江中下游,總面積13.9萬平方公里。河網結構類型多樣,區域地形復雜。年平均降雨量在800mm~18mm之間。②地下水。長時期河流的沖刷、沉積等作用使得安徽形成了平原區的第四系松散巖類堆積體,獨有的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可以作為交換熱源來使用。當前,安徽地區地下水可以分為松散巖磊空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基礎巖裂隙水四種類型,其中,松散巖類水是最容易被開發利用的孔隙水。③巖土體條件。安徽地區的巖土體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平原地區的松散巖類堆積區,巖體主要為砂礫卵石層,非常適合開發淺層地下水和埋管。另外一種是基巖分布區,巖石十分堅硬,不適合用作開發淺層地下水。
(1)適合利用地表水的地區。安徽省整個地區臨河地段可以直接利用地表水作為空調系統的地質資源交換,通過對地表水的合理利用能夠有效節省工程費用,在減少對地下水的反復抽取作用下來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穩定。安徽地區地表水適宜性關鍵因子選取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地區地表水適宜性關鍵因子選取指標
(2)適合應用地質地下水的地區。安徽省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且地下水滲透性良好,在地質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發和抽取地下水來獲得開發能源。從水資源分布和滲透性來看,適合開發深層地質資源的地區包含平原地區的核心,一些高原重點地區在冬季也可以開發利用地下水。
在此基礎上為了能夠確保地下水抽水和回灌能夠順利實施,需要相關人員在前期做好一系列論證和地質勘查測評工作。地下水適宜性關鍵因子的選取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地下水適宜性關鍵因子的選取信息
(3)深層地質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性評價。深層地質資源是不可再能源,其生性是十分有限的,如果開發利用不恰當就會出現不節能、不經濟、不環保的問題,安徽地質資源開發利用不同方式適宜性的劃分結果如下:多數礦山建設規劃區域適宜于地質資源開發,淮北平原城市局部地區適合地下水源型,地表水體周圍適合選在地表水源型。不具備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開發的地區可以利用土壤源的方式來開發和利用深層地質資源,比如安徽地區的紅層丘陵地區和攀西地區。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個礦山地區的巖石硬度較小,鉆探成本費用較低,適合利用土壤源豎式埋管來作為重要的資源交換來進行開發利用。
安徽省面積大,水資源十分豐富,地層溫度變化比較小,地質結構異常復雜,經濟發展速度高低不一,整個地區的經濟和地質情況適宜開發和利用地質資源。基于安徽地區的這個地區,該地區需要根據氣候、水文、地質和經濟等情況積極開發和高效率來開發當地地質資源。當地寒冷和夏熱冬暖地區需要根據當地氣候變化和自身經濟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深層地質資源。在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支持下加快打造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系統,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對整個系統運行后的地質結構變化進行全范圍的監測,了解整個地區的水質變化,實現對當地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從而更好的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地質資源是地球表層巖土體中重要資源,也是一種分布比較廣泛、可持續再生、儲藏量大、清潔環保的新型優質清潔能源。不同地質、水文環境下所能夠開發利用的地質資源是不同的,伴隨深層地質資源勘查利用的深入發展,鉆探泵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深層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會在一時間出現大量的數據,為此,在開發和應用這項技術的時候需要相關人員在分析開發地區自然、氣候、地質、水文、經濟等影響條件的基礎上,加快打造完善的深層地質資源評價動態管理體系,在這一體系的約束和規范作用下來進一步促進深層地質資源的深化發展,減少深層地質資源開發利用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