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安康市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動員推進大會不久前召開。會上,安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趙璟就《關于脫貧成果鞏固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作了說明。
她表示,安康貧困殘疾人不僅體量大,而且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現象大量存在,如果簡單地一兜了之,即使脫了貧也解不了困。“安康下足繡花功夫,把貧困殘疾人保護性就業作為超常舉措,充分結合殘疾狀況、智力條件、心理因素量身打造個性化扶貧方案,使殘疾人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量、更加幸福,確保在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走進漢陰縣雙乳鎮格邦電子社區工廠,工人們正戴著口罩做工。娟娟和恩海是夫妻,“我和老公都患有侏儒癥,身高只有1.2米,出門打工遭過白眼,工資也比正常人少。多虧社區工廠收下我們,做夢都沒想到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我們夫妻倆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資,很知足。”娟娟說。

2020年3月,在旬陽縣國樺農村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工人正在進行香菇挑選、分類工作。
近年來,安康抓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騰籠換鳥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建設人口集聚之機,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就業主導型產業,新社區工廠逐漸壯大。
安康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李萬華說:“新社區工廠中有很多工種對技術要求不高、勞動強度不大,很適合殘疾人就業。我們鼓勵同等條件下優先安置殘疾人,并在用地審批、就業培訓、‘新社區工廠貸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截至2019年底,安康發展新社區工廠587家,絕大多數吸納貧困殘疾人就業,有的采取家庭工坊形式,允許殘疾人把活兒帶回家,通過手機視頻即時對居家就業進行技術指導。”
在旬陽縣國樺農村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負責人周智國告訴記者:“香菇生產過程多是手工活,很多殘疾人能夠做。鎮里投放了20萬元殘疾人就業基金鼓勵我帶動貧困殘疾人就業。目前,基地就業和輻射帶動殘疾勞動力33人,長期務工的人人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
安康市副市長魯琦表示:“除對有就業能力的殘疾勞動力設置公益性崗位,市里還有組織開發了新社區工廠就業型、基地帶動型、勞務輸出型、種植養殖型、電子商務型及醫療按摩型等多種就業崗位,采取免費培訓、創業孵化、合作對接、雙向推薦等措施,最大限度提供就業保障。”
春雨蒙蒙,漢濱區早陽鎮左灣村殘疾人趙成夫婦正在擴建豬圈,駐村第一書記江濤幫著遞磚頭。
趙成夫婦二人分別因為煤窯事故和火災失去了一只手,駐村工作隊動員趙成養豬,并幫其申請了5000元資助款。去年,趙成養了10頭肥豬,賣了40多頭豬崽,還種了15畝玉米和紅薯,收入達5萬多元。駐村工作隊告訴夫婦二人,疫情結束后酒店和農家樂相繼開門,肉食消費會增加,應乘機擴建豬圈。
江濤說,趙成夫婦很要強,當初用3個月時間建起8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趙成還被市區表彰為脫貧攻堅自強標兵,被漢濱區表彰為第四屆道德模范。
談起支持貧困殘疾人創業,江濤說:“選好項目是關鍵,一定要規模適度、不貪大求洋。對殘疾人心理指導更不能放松,最怕的是市場風險引發消極絕望。只要殘疾人增強發展信心,就可能比健全的人更努力,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鎮坪縣曾家鎮殘疾人謝林家,他面前放著4部手機,靈活地點來點去。年幼時,大病導致謝林右半身肌肉萎縮,成了重度殘疾。成年后生活窘迫,妻子離開了他。
“生活的轉機出現在2018年3月,縣殘聯把我作為首批微信創業對象予以重點扶持,教我在微信群、朋友圈發布車輛交易、房屋買賣、尋物啟事、門面招租等便民服務信息,獲取客戶勞動報酬。從開始的每月幾百元,到現在每月最高1萬多元,我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借出去十幾萬元。”謝林說,“以前殘聯幫我創業,現在我要幫助更多殘疾人致富。”
鎮坪縣殘聯理事長汪永琴說:“我在調研時發現,微信平臺創業零門檻、零成本,十分適合行動不便、智力正常的殘疾人居家創業、掌上增收。縣里成立了殘疾人創業就業協會,出臺扶持獎補政策,走出‘協會+微信平臺+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致富新路子。像老謝這樣通過微信平臺網上創業擺脫貧困的殘疾人有97人,帶動貧困戶225戶、非貧困戶618戶,業務覆蓋全國2000余個縣區,實現收入近1000萬元。”
“既幫助殘疾人創業自強,又讓殘疾人有地位、有尊嚴。”安康市委講師團副團長、市脫貧辦副主任趙富振說,“從2017年開始,全市依托‘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組織成立脫貧攻堅扶貧扶志宣講團,特邀陳永兵等一批殘疾人致富自強標兵作為‘群眾講師,用自己勵志故事帶動身邊人。聽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一些肢體健全卻不勤快的貧困戶坐不住了,有的自此改掉了‘懶漢難扶習氣。宣講熱潮帶動了社會各界對殘疾人貧困群體的關注,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在安康蔚然成風。”
“以前我們不找村上,村上也不找我們。現在村殘協主席經常給我打電話,詢問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解決,還主動給我申請生活救助。”嵐皋縣佐龍鎮金珠溝村殘疾人張順說。
正在審定困難殘疾人生活救助申請表的嵐皋縣城關鎮黨委組織委員、鎮殘聯主席田定鳳說:“殘聯改革前,每村配備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有的還是重度殘疾人,讓殘疾人給殘疾人服務,受身體條件、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服務效能大打折扣,不少村殘疾人專職委員形同虛設。”
面對基層殘聯組織體制不健全、服務脫貧攻堅成效不明顯的現狀,嵐皋縣以基層殘聯改革為動力,健全鎮殘聯、村殘協組織,鎮殘聯主席由所在鎮黨委副書記或其他黨委成員兼任,各村(社區)殘協主席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改變了基層殘疾人工作由一人負責的局面。全縣選舉產生了12個鎮殘聯、136個村(社區)殘協領導班子,專兼職委員545名,選配144名村級專職委員。
在安康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王懷中看來,實現殘疾人脫貧只是殘疾人事業的階段性目標,健全殘聯組織構架、完善管理服務網絡、形成長效保障機制,才是推動殘疾人長效脫貧不返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殘聯離殘疾人越近,殘疾人就離貧困越遠。”
(文中殘疾人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