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耳宜常彈,是歷代養生家推崇的保健方法。古人云:“腎氣通耳健全身,彈拉搓揉除病患?!碧拼筢t孫思邈,相傳他活到141歲才仙游,他的養生十三法,又名耳聰明法,“耳常鼓”是其中之一。明代養生家冷謙享有150歲高齡,他的養生十六宜中有“耳宜常彈”。乾隆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的長壽之最,活了89歲,他的養生“十?!敝幸灿小岸棥???梢姡湓陴B生中的重要性得到眾多養生家的認可。
耳朵是人體靈敏的聽覺器官,并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于耳,故耳的聽覺及平衡功能與腎的精氣盛衰密切相關。在耳廓上面分布的79個穴位(國際標準化方案確定標準),關聯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當某一臟腑或部位發生病變,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廓相應穴位上。因此,通過對耳的彈、提、拉、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可疏通十二經脈,調理五臟六腑,平衡陰陽,強腎健腦,聰耳明目,舒肝健脾,消腫止痛,從而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目的。
經過歷代養生家的總結,現今流傳下來的保健耳朵的方法有不少,比如:
搓耳廓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后,先從耳正面向后搓49次,再從后向前搓49次,以局部皮膚潮紅有烘熱感為度,每天早、晚各1次。此方法可疏通經絡、強腎健腦,令人神志清爽、容光煥發,可防治頭痛、頭昏、胸悶、心慌、陽痿、尿頻、便秘、頸肩腰腿痛等病癥。
振耳道 用雙手掌心分別緊壓兩耳(包括外耳道口)6秒鐘,使耳腔內外氣流受阻,耳腔內壓力瞬間增高,6秒鐘后再急速放松雙手,造成氣流沖擊而產生輕度彈響聲,反復做6次。該方法醒腦通竅、增強聽力,適用于頭暈、耳鳴、鼓膜內陷等疾患。
鳴天鼓 兩手掌分別緊貼于耳部,掌心緊按兩耳孔,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將兩手的食指壓在中指上放在腦后枕骨上面,然后順勢迅速滑下彈叩后腦部的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有“咚、咚”鳴響如聞擊鼓之聲,稱為“鳴天鼓”。反復彈擊15~20次,該方法提神醒腦、定眩聰耳,適用于眩暈、頭痛、耳鳴、神經衰弱失眠等癥。
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后,用拇、食指的指尖捏起耳屏,自內向外用力均勻提拉,直至脹痛感傳至耳內,每次3~5分鐘。此方法適用于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復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該方法可健腦聰耳,適用于神經衰弱、健忘、耳鳴等。
叩翳風 兩手食指指尖同時對兩側耳垂后耳根部的翳風穴,進行叩、擊、揉、按,力度適中,至穴位處有脹痛熱感,每次大約5分鐘。此法通竅醒神、利耳止痛,適用于耳鳴、耳聾、耳閉、神經衰弱、健忘、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推耳后 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耳耳輪后溝,從上至下搓百十次,至局部皮膚發熱,適用于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對低血壓者,則由下向上搓百十次,至局部皮膚發熱,可使血壓上升。
拉耳垂 兩手分別用食指、拇指輕捏雙耳的耳垂,搓摩至發紅發熱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50下。此方法健腎醒腦、舒肝明目,適用于頭痛、頭昏、耳鳴、老花眼等疾病。
需提醒的是,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及年老體弱者搓耳朵時手法要輕柔。此外,耳廓上若有炎癥、濕疹、凍瘡破潰、潰瘍等,也不宜搓揉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