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歲,前不久突然感到右側胸痛,不敢深呼吸。幾天后疼痛減輕,我便以為沒事了,沒想到近來逐漸感到胸悶、憋氣。我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有少量胸腔積液。請問少量胸腔積液能自己吸收嗎?是怎么產生的呢?
湖南 魯先生
魯先生:
正常人胸腔內有3~15毫升液體,在呼吸運動時起潤滑作用,但胸腔中的積液并非固定不變。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時亦有500~1000毫升的液體形成與吸收。胸腔內液體產生增多或吸收減少,即可產生胸腔積液。
根據胸腔積液的發生機制可將其分為漏出性胸腔積液和滲出性胸腔積液兩類。
1.漏出性胸腔積液,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肝硬化、上腔靜脈綜合征、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透析、黏液性水腫等引起的胸腔積液。
2.滲出性胸腔積液,包括胸膜惡性腫瘤(如原發性間皮瘤、轉移性胸膜瘤)、胸腔和肺的感染(如結核病和其他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感染)、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綜合征)、淋巴細胞異常(如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藥物性胸膜疾病(如米諾地爾、溴隱亭、二甲麥角新堿、甲氨喋吟、左旋多巴)、消化系統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膿腫、胰腺炎、食管破裂、膈疝)、血胸、乳糜胸、尿毒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放射性損傷、心肌梗死后綜合征等引起的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是可以治療的。首先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胸腔積液。檢查方法包括免疫學檢查,胸膜活檢,超聲檢查,胸腔鏡或開胸活檢等。確認存在胸腔積液后要及時鑒定胸腔積液的性質,即區別漏出液和滲出液。最后根據伴隨癥狀、各項檢查結果和漏出液或滲出液所涉及的病因范圍,進一步尋找證據,明確病因,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治療。
少量的胸腔積液是可以自己吸收的。比如類肺炎性的胸腔積液,量比較少,經過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以后,胸腔積液就可以自己吸收。如果量比較大,則需要行胸腔穿刺抽液,同時應用抗生素治療。結核性的胸膜炎所導致的胸腔積液,原則上要盡快把胸腔積液引流,防止胸膜粘連。惡性腫瘤所導致的胸腔積液,多數不能自己吸收,因為通常積液量都比較大,生長也比較迅速,大量的積液會引起患者嚴重的癥狀,多數需要置管引流,而且引流效果也不是特別好,通常還需要注入抗腫瘤的藥物。
建議您先去醫院檢查明確病因,積極配合治療。日常要注意避免受涼和勞累過度,預防呼吸道感染,遠離煙酒。同時定期性到醫院復查,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的現象要馬上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