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扭傷過左腳,但并未接受治療,之后左腳就經常習慣性崴腳。特別是穿高跟鞋時,崴的角度很大,但感覺不是很疼,所以也沒怎么在意。最近發現穿平底鞋也容易崴腳了,請問為什么總是習慣性崴腳?如果繼續不治療會有什么危害嗎?
四川 孟女士
孟女士:
您的情況,很可能在第一次崴腳時,就已經傷到腳踝外側的韌帶。但由于當時沒有接受治療治療,自行恢復的韌帶比正常人的松,無法將踝關節固定在正常位置上,導致踝關節像沒有固定好的桌腿一樣,一旦承受力量就會搖晃,就是我們常說的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就很容易崴腳。
您目前穿平底鞋也容易崴腳,說明病情變得嚴重了。雖然您表示崴腳后感覺不是很疼,似乎沒有什么影響,但如果不治療,隨著崴腳次數的增多,您會習慣性地將重心放在在另一只腳上,這會導致容易崴腳那一側(左側)的腿部肌肉萎縮,平衡能力下降。另外,踝關節在反復崴腳的過程中會受到繼發損傷,如骨頭挫傷、軟骨損傷、肌腱損傷等。有的時候即使沒有崴腳,但是由于韌帶松弛,整個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增加了關節磨損,久而久之便會出現關節酸痛的癥狀。
建議您先到專科的運動醫學門診,或者骨科門診做詳細的體檢。由醫生鑒定踝關節的韌帶松不松,哪個位置疼痛。然后需要做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診是哪里出了問題。檢查方式包括:X光片,可以檢查踝關節有沒有骨質增生、骨折等情況;磁共振,可以看到患者韌帶和軟骨有沒有損傷,以及關節積液的情況;超聲檢查也可以看到韌帶的情況,比磁共振看得更清楚,但看不到軟骨。門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做哪些檢查。
具體的治療方案,也需要做了全面的檢查之后才能制定。鑒于您崴腳頻繁,情況比較嚴重,康復訓練、理療等保守治療的方法,效果可能不會太好。但仍然可以嘗試先做3個月的康復訓練,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就建議做手術了。手術可以修補或重建韌帶,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但手術后還需要做康復鍛煉來增強肌肉的力量,恢復本體感覺,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療效。如果等軟骨、周圍肌腱損傷了再做手術,那么手術后即使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或者活動能力,也無法完全恢復踝關節的正常結構,仍然可能出現關節疼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