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蕾
張先生今年47歲,是一家廚房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副總監。最近,他的頂頭上司被總部調走,技術部門總監的位置就空缺了出來。張先生以為自己已經做了3年的市場部副總監、4年的技術部副總監,完全有資格被提拔上去,但最后卻是總部直接派遣了一名總監。張先生心覺不甘,自己為何做了多年副手還是升不上去?
近年來,“千年老二”已經成為很多中年人要面對的職場危機,要想解決這一職場難題,必須在內心處理一下在象征層面與父親的關系。該怎么理解這句話呢?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認為,職場的成功是人格完善的副產品。我們在青春期以前,與母親建立充分的、安全的依戀,能讓孩子幸福成長,因為這種依戀、安全感,會提升孩子的情商;而與父親的充分磨礪則能讓孩子成長,即父親能讓孩子的人格更健全、更社會化,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有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多數職場上的“千年老二”都與老板、師長等權威人物關系不好,因為這些權威關系在心理動力學的象征意像是父親。因此,只要他在青春期前沒有與父親很好地在一起,不認同父親,青春期時又沒有從內心推開父親,認為自己可以超越父親,到了職場后,他就很難與領導、權威人物很好地相處,也很難逾越他們。這就是職場心理中你看不到的那個“扳機點”,很多人都不會將自己職場的關系與父親聯系起來。
所以,我建議張先生,若他的父親還健在,那就一定要去好好梳理自己與他的關系,多與他相處,與他重新建立一種良好的連接;若父親已經去世,那就寫一封告別信吧,內容只需跟隨自己的內心,這樣的行為主義處理也是從內心真正推開父親的一種行為,讓父親的權威意像不再禁錮自己。
除了從深層的潛意識層面去尋找心理癥結,還要考察自己的關系模式。職場中的人際關系模式直接影響到升遷,而中年的升遷則主要取決于對上下級關系的處理。大多數的“千年老二”在人際關系上都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對上級領導不認同,對領導的一些觀點或管理模式從內心不贊成,有的甚至直接反對,而大多數情況下領導直接掌握著升遷大權,他會認為你是一個執行力、策劃力強的人才,而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人才;二是對下級則像帶孩子一樣,總是像老媽教育孩子一樣告訴下級應該做什么,這樣會讓下級產生類似青春期叛逆的心理。所以,我建議中年人在職場中,有必要認同上級領導,求同存異,顧全大局;向下則只要告訴下屬或團隊,“你不應該做什么”,讓他們知道不可觸碰的底線和邊界在哪里,并且學會適時適當的安撫。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對于職場上的中年女性,則要突破自己內心的“天花板”。因為很多中年女性,尤其是丈夫經濟實力較強的女性,覺得自己衣食無憂便不愿意工作了,或認為升遷反而會增加壓力和工作強度。可現在的職場往往是不進則退,若是婚姻出現問題,需要再回到職場上拼搏,必將面對更大的壓力,這也是很擔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