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均
乳腺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超過1%的速率遞增,而小于35歲的年輕乳腺癌患者的增長尤為顯著。有數據顯示,在亞洲國家,每年新增的乳腺癌患者中年輕乳腺癌患者占比約為10%,這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育齡女性在患病時尚未生育。而且,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部分已育的乳腺癌患者仍有再生育的需求。然而,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系統性疾病,有些治療手段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這使有生育意愿的患者飽受困擾。
下面,我將對臨床上接受年輕乳腺癌患者咨詢最多的、有關生育的問題就逐一解答。
可以生育,不影響生存。
過去認為,懷孕以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增多的激素會導致殘留的乳腺癌細胞再度生長,增加乳腺癌復發和轉移的風險。現在的循證醫學證據已經推翻過去的觀點,最新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論激素受體陽性還是陰性,生育都是安全可行的,并不會影響患者的遠期生存,甚至有研究指出懷孕還可以改善她們的總生存率。所以,對于有生育需求及意愿的年輕乳腺癌患者應予鼓勵。在懷孕前建議她們和乳腺科、產科醫師溝通,做一些必要的檢查排除腫瘤復發和轉移。
當然,也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治療后是不適合再生育的:(1)晚期和高復發風險的乳腺癌患者;(2)治療結束后卵巢功能衰竭的乳腺癌患者;(3)攜帶BRCA1/2易感基因的乳腺癌患者。
早期乳腺癌治療后的生育時機,應該避開乳腺癌復發的高峰期,避免殘留化療藥物對胚胎的毒性作用。目前比較認可的乳腺癌治療后生育時機是:(1)導管原位癌及小葉原位癌在手術和放療結束后;(2)淋巴結陰性的乳腺浸潤性癌在手術后2年;(3)淋巴結陽性的乳腺浸潤性癌在手術后5年;(4)需要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在受孕前3個月停止內分泌治療,直至生育后哺乳結束,再繼續內分泌治療。
前面已經提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需采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放療及靶向治療。目前認為,手術治療及靶向治療對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能力沒有明顯影響。
(1)化療:在乳腺癌全身治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具有很強的卵巢毒性作用,可以導致卵巢損害,進而影響生育,對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輕乳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更應注重卵巢功能的保護。
(2)內分泌治療: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卵巢功能,服用內分泌藥物期間可影響排卵或引起子宮內膜增厚;另外,內分泌治療時間一般較長,達5~10年,可加速卵巢功能的衰退。
(3)放療:對生育功能無太大影響,但是在放療期間應該避免懷孕,避免留取卵母細胞。
目前保存女性生育功能的方法主要有3種:
胚胎冷凍保存 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成熟、穩妥的輔助生殖技術,隨著近年冷凍技術的進步,冷凍胚胎的懷孕率已接近新鮮胚胎,甚至可以超越新鮮胚胎。但是對于非常年輕及單身的女性患者不太現實。
卵母細胞冷凍保存 該技術目前越來越成熟,是指通過在治療前留取女性的卵子冷凍保存,在需要的時候解凍卵子,行體外受精然后胚胎移植完成生育。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 該類藥物在化療前使用至化療結束,可以顯著降低年輕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卵巢早衰率,提高懷孕幾率及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