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去年早早買了基金的人,都相當于豬年抱回了金豬!怎么說呢?2019年基金平均收益超過20%,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甚至接近40%。也就是說,你買一只股票型基金就可能賺到40%,更別提那些買到動輒超70%以上牛基的人了。
然而數據雖然好看,并不是所有基民的體驗都好。基金賺錢,一些基民卻不賺錢,更別提那些股民了。問題出在哪兒?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沒有?當股民越來越不容易,股票越來越難炒。作為《投資與理財》的主編,我也算個業內人士,自我揭短:2019年我的股票投資并不成功,雖然買中國平安等藍籌股賺了點錢,但是在風口上追高買了豬肉股,結果全折給了“二師兄”。大牛股星期六我也買了,提前潛伏了小半年,等到了電商帶貨的風吹來,我5塊多買的到了8塊,高高興興地離場,哪知又眼睜睜地看著它一路狂奔漲到了30多塊……買的兩只基金倒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喜,其中一只2019年收益率超過70%,另一只也有60%。我這一盤算,自己膽戰心驚炒股干嘛?不如買點基金踏實。2020年,我要多買基金,少炒股!
最新發布的《權益類基金個人投資者調研白皮書》公布的一個調查結果令人震驚:近一年來,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通過權益類基金投資實現盈利,收益率集中于0~20%的區間內。但是,有近39%的受訪者稱,最近一年陷入虧損。虧損的投資者中,半數虧損在10%以內,半數則超過10%。基金賺了這么多,他們怎么還會賠錢呢?
我的一個朋友就說,她去年買了兩只基金都賠錢了。我一看,她買的一只是保險指數基金,另一只是證券指數基金,都買到了七八月份的高點。我勸她長期持有,既然看好這兩個行業,拿著指數基金,肯定會有回報。她采納了我的建議。但是其他大多數基民呢?有些人一賠錢,是不是可能馬上贖回?
我總結了賠錢基民的三個特點:一是喜歡追高買基金,生不逢時。市場越熱的時候,他們越是追加投入金錢,結果漲的時候賺小錢,跌的時候有大損失。中國股市的特點是牛短熊長,市場狂熱時追加投資是一種冒險,應該在市場低迷時加倉買基金。二是不能做到長期持有,往往在最差的時候贖回。三是盲目購買基金。很多人買基金時壓根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基金,甚至分不清是股票型基金還是貨幣基金。牛市來了,你買了貨幣基金能賺大錢嗎?不能。
買基金一定要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我剛才提到的那只2019年幫我賺了70%的基金,其實是我在2015年上半年上證指數臨近5000點時買的,最多時虧損超過40%,但是我信任基金經理堅守成長股的風格,因此堅持持有。果然,目前已經盈利了。
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基金長期持有者回報較高,持有時間越短,虧損的可能性就越高。《權益類基金個人投資者調研白皮書》調查發現,單只基金平均持有時間低于半年的受訪者中,虧損人數過半,明顯高于總體38.6%的虧損概率;單只基金“持有3-5年或5年以上”的投資者,盈利比例超過80%。
因此,請跟我一起“多買基金少炒股”吧。耐心點,時間會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