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健康中國,是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戰略。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國家層面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這一中長期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一個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為了令廣大讀者更加深入學習了解《健康中國行動》,擁有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本刊特開設“健康中國”欄目,關注相關重大行動,傳播科學的健康理念,助力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在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種與吸煙有關,每3個吸煙者中就有1個死于吸煙相關疾病,吸煙者的平均壽命比非吸煙者縮短1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明確提出:把“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作為控煙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營造青少年遠離煙草煙霧的良好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國開展一次青少年控煙專項行動。《通知》從6個方面入手,多角度營造青少年無煙環境,例如,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影視劇中不得出現未成年人吸煙鏡頭;不得向未成年人發送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等等。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啟民語重心長地談及,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控煙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既然是工程,就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歷來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十分關注,未來關工委也將對學生控煙以及健康相關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并建議教育、衛生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真正做好校園控煙工作。
近年來,為青少年學生免遭煙草的危害,教育部從制度建設和健康教育兩個方面積極推進學校控煙工作。只有加強青少年控煙教育,阻斷青少年吸煙,才能有效減少新增吸煙人口,逐年稀釋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最終實現既定控煙目標。學校控煙、創建無煙校園是建設文明學校、優化育人環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健康素養、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控制吸煙、預防疾病的健康意識和崇尚文明、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的需要。
青少年控煙工作面臨著一些新形勢和新挑戰,比如在青年人群中電子煙的使用日益流行,電子煙的使用容易誘導青少年開始嘗試使用傳統卷煙,從而加快了吸煙人群的年輕化趨勢。
深圳市一名男子因在公交站臺吸電子煙受到處罰,這是全國第一張電子煙罰單。與此同時,國家煙草專賣局等部門要求企業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煙,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相對于傳統煙草,電子煙是個新玩意,大凡新奇的東西,對于年輕人總是充滿誘惑。電子煙最大的特點是“好玩”,不少年輕人將電子煙視為電子玩具,邊玩邊炫酷。而在初嘗了電子煙的滋味之后,很快便轉向嘗試傳統煙草。據調查,很多電子煙商把青少年作為營銷重點,故意將電子煙標榜為“年輕”“時尚”“潮流”的代表,用“健康無害”等謊言誤導消費者。目前,電子煙使用率在青少年人群中呈明顯上升趨勢。如果放任自流,失于監管,電子煙極有可能淪為青少年吸煙的“誘餌”,導致青少年過早吸煙。
據統計,不少青少年首次吸煙是因為“出于好奇”,最終毀于“第一口煙”。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成年后的吸煙量越大,也越難戒斷。因此,管住青少年“第一口煙”,是降低人群吸煙率的關鍵。只有讓青少年對“第一口煙”沒興趣、買不到、買不起,才是控煙的治本之策。《通知》倡導青少年“拒吸第一支煙”,成為“不吸煙、我健康、我時尚”的一代新人。
讓青少年遠離煙草,不僅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吸煙帶來的健康和經濟損失巨大,已經成為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控煙是全球公認的、針對單一危險因素進行預防控制的最有效措施。健康中國控煙行動是利國利民的良策,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營造“人人關注控煙、人人參與控煙、人人享有健康”的良好氛圍,為建設健康中國努力奮斗!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