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奕晨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演講開始之前,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讀兩句話:“一農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這兩句話出自《管子》一書,想必大家在讀的時候,也讀出了兩個字,那就是“勤勞”。也許,有些人會對這兩個字無動于衷,甚至嗤之以鼻。但你們知道勤勞有哪些“魔力”嗎?
勤勞,讓中華民族人才輩出。回首歷史,但凡偉人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黃帝建造厚宇,縫制衣冠,制造舟車,創制樂律;虞舜種田補魚,燒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無事;蘇秦熟讀兵法,不舍晝夜,終有所成,名垂青史。他們中有誰在成才的過程中,身上不閃耀著勤勞的光芒?
勤勞,讓中華民族得以綿延至今。中華民族的延續性,與長期扎根于農耕的勞動人民所自然形成的勤勞淳樸、任勞任怨的精神特質不無關系。因為勤勞,我們在黃河岸邊的黃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跡;因為勤勞,我們走過了坎坷屈辱、抵御列強的近代重生之路;因為勤勞,我們堅定不移、從容自信地追逐著中華民族的振興之夢。
勤勞,印制出自豪的國家名片。這張名片上,印著蒼茫山脊上的萬里長城、恢弘壯麗的兵馬俑、莊重神圣的莫高窟、橫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鐵路、深入海底的鉆井平臺、靜默不言的跨海大橋、呼嘯而過的中國高鐵。當然,仔細看去,上面還印著一排無形的大字——勤勞的中國人。
英國有句諺語:“懶惰沒有牙齒,但卻可以吞噬人的智慧。”同學們,聽了這樣的話,你們作何感想?或許你們還會說,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勞動啊!可你們想過嗎?高科技能解決我們的全部需要嗎?人類需要更高級的勞動和更高級的智慧來管控科技。否則,被奴役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只有勞動才能使人類有尊嚴地活著,勞動對每個人來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生存需要,更是體現一個人生命價值的所在,任何勞動都會受人尊重。”《平凡的世界》里的這句話,在現在,在未來,都發人深省。
同學們,勤勞就兩個字,但它美麗了人生,詩意了生命,更偉大了家園,它讓生命有了最美的姿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評審團·學亮點】
晨心:這篇演講稿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特別是在闡述勤勞對國家和社會的意義時,兼顧古今,博采眾長,讓人讀來頗受感染。
程丞:本文十分具有感召力。無論是以互動的形式開頭,觸動聽眾神經;還是適時地發問和反問,引起聽眾共鳴;抑或是恰當地引用名人名言,強化演講主題,都很好地傳遞了“勤勞,讓生命有了最美的姿態”的觀點,達到打動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