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風敏
生活中,有關癌癥的傳言滿天飛,時刻誤導著大眾的生活。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傳言,帶您看看它們的真相究竟如何。
真相:“養生酒”是不存在的,防癌最好還是滴酒不沾!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酒進入身體后會被分解為乙醛,它能夠直接與DNA結合,誘發基因突變。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與飲酒有直接關系。當然,和酒精關系最密切的癌癥,來自酒精會直接接觸的人體組織,例如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來自美國的最新數據顯示,41%口腔癌、21%食管癌都和飲酒有關。
真相:確實有很多關于大蒜的研究,不過網上流傳的那么多功能,有些試驗未驗證,有些還存在爭議,還有一些只是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不能簡單地推到人身上。至于洋蔥的抗癌說法,來自于發現洋蔥含有抗癌活性物質,包括硒元素和槲皮素等的研究。硒有抗氧化作用,動物實驗顯示其可降低某些癌癥的發生率。至于槲皮素,有研究讓結腸癌細胞直接接觸從洋蔥中提取出的槲皮素,結果為癌細胞被殺死了。不過,跟大蒜兄弟一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人體研究結果支持這種結論。人類的身體構造是非常復雜的,癌癥同樣也是。單一的某種食物并不能影響癌癥發病率。事實上,人體攝入營養物質成分的平衡才對機體內環境的穩定至關重要。
真相:人們擔心手機致癌主要是因為手機會發射無線電波,這是一種非電離輻射。離天線最近的組織可以吸收這種輻射。癌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而手機發出的非電離輻射是不會破壞基因的低頻能量。日常生活中真正致癌的其實是高頻電磁場(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它們可以破壞DNA或細胞。
真相:說隔夜菜致癌,是因為當中含有亞硝酸鹽。葉類蔬菜的硝酸鹽比較高,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剩飯菜中,一般只有高硝酸鹽的蔬菜、長時間(超過24小時)存放才可能產生較多的亞硝酸鹽。而未經過加工的動物性食物中,并沒有多少硝酸鹽。所以我們常推薦:寧剩葷菜,不剩蔬菜。
真相:很多人心存憂慮,會不會吃得越好,就越會給腫瘤提供養分?那就不吃或少吃來“餓死”癌細胞吧!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營養攝入不足會讓正常細胞難以發揮生理功能,摧毀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餓死的只能是患者自己。對此國際醫學界已經給出明確的答案:腫瘤患者獲取營養后,其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當患者有了足夠的營養做支撐,再配以藥物治療、化療、放療和手術,可以使患者抵抗腫瘤的能力變得更強大。所以,我們鼓勵患者盡可能保證營養狀況,做到能吃、善吃、多吃。而當患者無法進食時,需給予腸內營養。請一定謹記,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攝入數量充足、配比科學的營養物質,才能真正有助于戰勝腫瘤細胞。
真相:所謂傳染,簡單地說就是某種疾病從一個人身上通過某種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傳染必須具備3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而臨床資料證明,癌癥患者并不是傳染源,癌癥并非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傳染病。唯一的例外是器官或組織移植,接受癌癥患者捐贈的器官或組織的人,將來發生移植相關癌癥的風險會增加,但這種風險極低——每萬例器官移植中只有兩例。
雖然癌癥不會傳染,但是某些可導致癌癥發生率升高的細菌或病毒可傳染!比如可導致胃癌的細菌(幽門螺桿菌)、宮頸癌的高危因素HPV(人乳頭瘤病毒)、鼻咽癌的高危因素EB病毒、可誘發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預防此類細菌病毒的感染,可以預防相關癌癥。比如積極接種HPV疫苗、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吃魚生(預防肝吸蟲病)等。
真相:不一定。癌癥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只有約5%~10%的癌癥是因為遺傳。在具有遺傳性突變基因的家庭中(比如與乳腺癌密切相關的BRCA1及BRCA2基因),多個家庭成員通常會患上相同類型的癌癥。這些癌癥被稱為“家族性”或“遺傳性”癌癥。例如遺傳性乳腺癌,具有遺傳性的突變基因使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概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遺傳性致癌突變基因呢?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評估。如果發現基因突變但還未患乳腺時,可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但需要說明的是,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癥易感突變基因,也不一定意味著每個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上癌癥。
其余90%~95%的癌癥則是因為個人一生中發生的基因突變引起的,這些突變是因為細胞衰老和接觸環境有害因素(如煙草煙霧和輻射等)的自然結果。這些癌癥被稱為“非遺傳性”或“自發性”癌癥。
真相:當然不是!在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死于癌癥的數字已經穩步下降。一些癌癥(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的5年存活率現在為90%或更高。中國國家癌癥中心跟蹤近66萬癌癥患者,分析了26種不同癌癥,反映了2003- 2015年間中國的癌癥患者生存實況:整體生存率從30.9%提升到了40.5%,其中胃癌從27.4%增長到了35.1%,腸癌從47.2%增長到了56.9%,甲狀腺癌從67.5%增長到84.3%,婦科腫瘤中的子宮內膜癌從55.1%增長到72.8%……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與治愈率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真相:網上流傳的化療“只有3%能起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了抗癌藥物對癌癥的治療效果。例如,因為抗癌藥物順鉑的應用,睪丸癌治愈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不到70%提高到現在的96%;而化療將兒童癌癥的治愈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大約25%提高到現在的75%。當然,我們必須知道,無論是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還是如今新興的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細胞治療等,不可能對身體完全沒有損傷,尤其是傳統的放療、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正常細胞造成了較大損傷,因此不良反應、副作用較為嚴重。另外,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到了癌癥晚期,治愈是非常困難的。盡管癌癥治療可以減輕癥狀、延長患者壽命,但是它不太可能“治愈”晚期癌癥。對于癌癥末期的患者,治療的目的是減緩癥狀、盡量延長生命,即常說的“緩和醫療”,而非“治愈”這些患者。接受治療,患者可以有延長生命、減輕痛苦、等待救命希望的機會;不接受治療,患者不僅僅是等死,還會讓生命的最后階段無望痛苦。生命長度和質量之間的平衡把握,是每個癌癥患者及其家屬必須做的艱難抉擇。
真相:尚無科學依據!維生素C大概是最有名的抗氧化劑,你或許聽說過它能抗感冒、抗癌,然而,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的臨床試驗否定了維生素C可以治療癌癥的說法。近年來還有研究指出,維生素C可能干擾一些化療藥物的藥效。
必須強調醫學領域的建議:在沒有因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導致營養不良或各種慢性病的情況下,完全不用額外補充。即使真的需要,與其冒著風險花冤枉錢買保健品,不如遵醫囑買作為藥品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