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華
現在的人們是否都有這樣一種習慣,比如,遇到電腦死機了,要上網查一下怎么解決;肚子不舒服,上網查一下是怎么回事;有道題不會做,上網查一下有沒有答案;寫論文沒思路,上網查一下有沒有可參考的文獻;想買一本學習資料書,上網看看其他網友有什么好的推薦;等等。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人出題考愛因斯坦:“您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嗎?”愛因斯坦回答說:“不知道,我必須查一下書本資料才能回答,因為我從不去記資料上能查到的東西。”是的,為什么這些知識一定都得裝在自己的腦袋里呢?面對知識爆炸,人的大腦用來裝最重要的知識,其它知識可以儲存在外部,當我們需要時,可以精準搜索、快速學習并應用。
還記得之前被曝光的“莆田系醫院”事件嗎?男子感到身體不適,于是上百度搜索相關癥狀,按照網站推薦的醫院去就診了,結果不僅花費了大筆資金,病還越來越嚴重,這樣的事例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吧,這是一個反面案例。這里的關鍵就是人們除了快速學習能力外,還要提升自己的搜索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搜商”。那么,什么是“搜商”呢?
“搜商”英文縮寫為SQ(Search Quotient),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與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類智力因素。正是在這樣一個處于搜索時代的實踐先鋒,對于“搜商”的洞悉更為深刻。
面對海量信息的重重包圍,面對信息爆炸時代的降臨,人們通過工具獲取知識的能力快速升級。搜商理論的誕生,是對現有人情商和智商的完美補充。概念的提出者黃泰山,后來跨領域經濟學家陳云進行了多次完善,認為搜商更多的是通過搜索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區別于陳沛提出的獲取知識的能力。黃泰山認為搜商不同于情商和智商的地方在于,搜商馬上讓人得到結果,有時是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時是解決問題的線索而且是基于數量龐大的網民和專家智慧的結果,因此搜商讓人們第一次可以最大程度的站在整個人類文明與智慧結晶的基礎上去解決問題。
因此,黃泰山給出的搜商公式是:SQ=M(s)*IQ * EQ,SQ=搜商,其中M(s)=Mind(sourcing)搜尋意識,IQ=智商,EQ=情商。此概念更多強調的是搜尋意識,而同時搜商也與智商和情商密切成正比,很好地給出了搜商與智商、情商的關系和區別。

該概念的另一提出者陳沛提出了另外一個搜商公式:SQ=K/T(C),SQ=搜商,其中K=knowledge知識,T=time時間,C=搜商指數(社會平均知識獲取能力)。
可見,搜商理論更加注重時間和知識的比值,也就是說,搜商關心和解決的問題是智商和情商不能度量的問題——效率。
不同于陳沛提出的“獲取知識”的搜商定義,黃泰山認為其實“知識”是有價格的,銷售的知識和如何把地擦好的知識是有不同市場定價的,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應該追求獲取高質量的知識或者能夠創造高價值的知識。所以如果只是把搜商定義為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和效率,那么那些專門從事信息獲取的情報工作者的搜商肯定最高,但這并不符合我們對搜商的直接感覺:搜尋資源解決問題而不是拿到一堆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紀,除了智商、情商,面對海量信息包圍的困境,決定人生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什么?是“搜商”,即一種通過工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索能力。提起現代工具,最著名的顯然是搜索引擎,它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偉大發明。其實,搜商早已存在,只是未被人認識,未被人重視而已。從問路、查地圖、翻閱圖書資料,到使用搜索引擎,都是人類搜商的體現。搜商強調的是你所獲得的知識與所花費時間的比值,是智商和情商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效率問題。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人們不得不承認,即使人類擁有再高的智商,再多的大腦容量,再充足的生命時間,也不能滿足理解和儲存全部知識的要求,更何況現代的知識正以幾何級數量迅速增長。因此,我們必須在海量知識中快速地搜索出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幸運的是,搜索引擎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疑給人們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善用搜索技術可能會演變成網絡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這時候提出“搜商”概念,并把它與智商,情商比照研究,頗有新意和啟發。
搜商的本質特征是搜索,如果沒有搜索,那自然也就沒有搜商了。搜索之所以成為搜商的本質特征,是因為搜索使得搜商明顯地區別于智商和情商。
“搜商就是人們的搜索智力。”用這句話解釋搜商似乎已經明白無誤了,其實不然。問題在于:這里所說的“搜索”,其論域是什么?也就是說,“搜索”一詞適用的范圍有多大?由于人們對“搜索”的論域理解不同,因而對“搜商”含義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搜商”的概念是剛被提出來不久的概念,然而據調查所知,對于“搜商”已經有了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分歧就在于對“搜索”的論域有不同的看法。
具體說來,有以下三種不同觀點或主張:
第一,搜商僅指人們運用搜索引擎的智力,這是狹義的“搜商”概念,這樣理解“搜商”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在當代,搜索引擎作為搜索工具,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如果沒有搜索引擎的存在,我們是不可能提出“搜商”概念的。
第二,搜商是指運用物質性工具進行搜索的智力,這是一種廣義搜商的概念。這里強調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義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還包括諸如圖書資料、目錄索引,乃至“老馬識途”的老馬,等等。
第三,搜商應指人們所有搜索行為的智力,這是最廣義的“搜商”概念,我們不妨叫它“泛搜商”。它包括了“搜索”一詞的一切應有之義。
這里可以舉例來說明: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通過使用它能夠逐漸提高搜商,引導用戶在搜索過程中,通過勛章形式,去發現和識別優質搜索結果,利用優質的搜索結果可以更快地獲取到信息,提高搜商。

在一般情況下,搜索信息時,恰當地使用關鍵詞,會使得搜索結果更符合你的需要。對于特殊類型的信息,你可以考慮使用特殊的搜索工具。比如你要找招聘信息,可以登錄專業招聘網站進行站內搜索。此外,使用搜索引擎也有很多的技巧。例如,你要搜索一本老舍的書《茶館》,此時你在搜索框里輸入“茶館”兩個字,效果就不是很好,如果帶上書名號結果就準確多了。又如,你想搜索一篇關于最新加密技術的Word論文,在搜索引擎里輸入“filetype:doc加密技術”,即可得到大量相關信息。使用搜索引擎的時候,我們習慣輸入關鍵詞,不過,也許你還不知道,用簡單的運算符號或者標點去連接關鍵詞,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這就是大學里《信息檢索》課程所要介紹的內容。譬如:
1.+:用加號把兩個關鍵詞連成一對時,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關鍵詞的匹配才有效,而只滿足其中一項的將被排除。比如我們鍵入“電腦+計算”,則在查詢“電腦”的結果中將不包含“計算”的結果排除。
2.-:如果兩個關鍵詞之間用減號連接,那么其含意為包含第一個關鍵詞,但結果中不含有第二個關鍵詞。例如,我們鍵入“電腦-計算”,則在查詢“電腦”的結果中將包含“計算”的結果排除。
3.():當兩個關鍵詞用另外一種操作符號連在一起,而又想把它們列為一組,就可以對這兩個詞加上圓括號。我們可以鍵入“(電腦-計算)+(程序設計)”來搜索包含“電腦”、不包含“計算”但同時包含“程序設計”的網站。
4.*:可代替所有的數字及字母,用來檢索那些變形的拼寫詞或不確定的一個關鍵字。比如鍵入“電*”后查詢結果可以包含電腦、電影、電視等內容。
5.“”:用雙引號括起來的詞表示要精確匹配,不包括演變形式。比如我們鍵入帶引號的“電腦報”,則“電腦商情報”等信息就不會在結果中出現。
如果說,高IQ者與高EQ者是“天生麗質”,那么高SQ就是后天爆發的“小宇宙”。提高SQ,離不開嚴密的邏輯訓練、豐富的信息素養和對信息檢索工具的駕馭。但是,即使邏輯嚴密、信息素養極高的人,如果沒有全面使用信息檢索工具的能力,依舊會在面臨學術問題時形成非條件反射“百度一下”。耗費大量精力于垃圾信息、廣告、學術權威的甄別中,能不能得到“你就知道”的結果還要打一個問號了。要想提高個人學習效率,我們必須學會駕馭好信息檢索工具。

有一句話說的好:“假如你不能改變世界,那么就改變你自己。”當你的智商難以超越他人,當你的情商與他人處于同一水平線,當你已經不可能拒絕這個突如其來的信息時代,那么,請提高你的第三種能力——搜商,它將帶你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搜商呢?
1.建立搜商意識
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有“搜商意識”呢?有“搜商意識”的人,每當遇到一個問題時,不是馬上開始冥思苦想,或是馬上開始埋頭苦干,而是會問自己類似下面的問題:
這是一個什么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
有沒有相對現成的解決方案?
可以從哪里獲得解決問題的資源?
2.提煉關鍵詞
首先,使用搜索引擎時規避口語化思維,提煉關鍵詞檢索,有助于獲得更多信息。例如,我們搜索word閃退的解決方案,分別用口語化搜索和關鍵詞搜索,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從搜索的結果可以看出,關鍵詞搜索能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搜索條目。同時關鍵詞搜索還有一點能更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搜索效率,那就是搜索前想好“找什么”,有的放矢。在搜索前確定自己要找的內容同樣也是幫助我們高效搜索的一大前提。如果是一份文件,我們可以明確找什么格式的文件、什么類型的文件;如果是一個網站,我們可以事先確定網站類型。
3.學會使用工具和知識庫
知識庫顧名思義,就是儲存知識的地方。例如萬方學術期刊數據庫、豆瓣的書評庫、IMDB電影評分庫、百科詞條庫等;我們平常就要有意識收集知識庫,尤其是質量高的知識庫,并在知識庫和問題之間做個對應。一旦遇到一個問題,就可以馬上反應出要去找哪個知識庫。
工具則有常見的搜索引擎,例如通用的百度搜索,以及各類垂直搜索引擎,例如學術搜索、音樂搜索、房產搜索、應用搜索等等。當然,要想搜出令人滿意的結果,一是要積累關鍵詞,拓展自己的知識概念庫,如果你不懂得用什么關鍵詞,給你搜索引擎,你還是搜索不出想要的結果;二是要掌握搜索引擎的規則,這些可以通過查看搜索引擎的使用幫助來學習。
這個時代的知識是學不完的,而且也不應該死記硬背學知識,我們要學的應該是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我們應該學習各種模型,這些模型和方法只會慢慢演化,就像查理·芒格所說,我們需要掌握多元思維模型,而剩下的知識可以隨時搜索、隨時更新而來。
如果說,知識爆炸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命運,那么,搜商就是這個時代人們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當然,我思故我在,凡遇問題依舊還是保持先思考后搜索的習慣,畢竟,思考力才是提升搜商的核心。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