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樂領域中最高級別的應該就是合唱指揮,合唱指揮在一個音樂團體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個音樂團隊的靈魂核心,對于所有從事合唱指揮的音樂人來說既要懂得音樂理論又要擅長音樂藝術形式的表演,而且在整場音樂表演活動中,只有合唱指揮把握了現場的節奏氛圍才能收獲更好的表演效果。這篇文章就從音樂藝術和技巧的角度分析一下合唱指揮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技能。
【關鍵詞】合唱指揮;音樂技巧;知識理論;演奏效果
【中圖分類號】J67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133-01
【本文著錄格式】黃茜雨.淺論合唱指揮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北方音樂,2020,02(03):133,137.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物質上的需要,新時代的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足,這種需求推動了合唱指揮事業的迅速進步,更對合唱指揮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唱指揮者的自身能力對整個音樂團隊的演奏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團隊中合唱指揮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要學會利用自己的音樂知識儲備帶動觀眾的情感。
一、合唱指揮的基本理論知識
(一)文史知識
音樂中的合唱指揮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具有文化色彩,作為一個合唱指揮者在音樂藝術中必須要具備音樂知識,具有對藝術的熱愛。一個專業能力良好的合唱指揮者應該擁有豐富且健康的精神世界,通過內心的良好提升外在的氣質和修養,與此同時,還要了解與音樂相關的一切藝術形式和藝術文化,首先在音樂文化氛圍中要感受到情感共鳴,這是音樂藝術的起始點,只有把自己塑造為一個具備音樂文史知識和藝術氣息的人才能更好地演奏音樂、表達音樂。
(二)綜合性音樂基礎知識
合唱指揮是一個同時具備音樂知識又具備指揮能力的綜合性實踐專業,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合唱指揮者必須要具備綜合性的音樂知識。首先從樂理知識的角度來說指揮者必須要有敏銳的聽力和臨時應對能力,這些都需要用到樂理知識,比如在排練的過程中如果團隊音調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還要控制團隊演奏的音調波動不能異常;其次,合唱指揮者作為團隊演奏的靈魂中心人物早在開始演奏前就要對樂譜進行分析,根據樂譜的結構合適制定一個合理的指揮計劃,讓團隊演奏的質量水平獲得提升;最后,合唱指揮者對樂譜的理解和想法必須正確,由于不同風格的樂譜具有不同的難度和復雜程度,樂譜中音調的變化也比較復雜,所以指揮者對樂譜的規律尋找、讀譜能力都要有一定水準。
(三)豐厚的文學修養
合唱指揮中的文化要求不僅僅是音樂的要求,也是一種文學修養的要求,對于合唱指揮者來說能夠讀譜和能夠對樂譜中的情感表達有通透的理解也是一種基礎的理論知識。一名優秀的合唱指揮者在排練時不可能只要求了解歌曲的音調和結構特點,更應該了解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特點,了解這首音樂作品想要借著歌詞訴說的故事。對于一首樂曲來說精神內涵全在于所表達的情感,只有對樂曲的思想表達有了深入了解,才能讓合唱團體有關于這首歌、這首曲子的情感共鳴,才能把整首音樂的靈魂表達出來,才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感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美好。因此,對于一個合唱指揮者來說要適當地拓展與音樂有關的知識,自身具備的知識需要滿足合唱指揮工作中不同角度的需要,讓文學修養幫助合唱指揮獲得更好的效果。
二、合唱指揮原則、條件與手段
每個合唱指揮者都應該把音樂的感情變化表達出來,通過手臂的擺動幅度和肢體動作給觀眾更深的印象,如果指揮者在臺上始終按照拍子的圖式不聽的揮舞只會讓觀眾覺得僵硬和呆板,反而不能發揮合唱指揮的作用。所以,一名優秀的指揮者應該懂得改變,通過多重比對形式層次化地加深或者減弱作品的情感表達。
(一)漸強與漸弱
在指揮一些情感比較壯烈或者氛圍表達比較濃烈的音樂作品時,指揮者一般都是通過大臂的動作表達為主,通過大幅度的改變揮舞的狀態和嚴肅的面部表情的相互配合表達效果,這通常也是一些指揮力度較強的音樂作品所用的指揮方式;相反,如果是一些指揮力度較弱和情感表達比較平淡的音樂作品,大臂基本上不被使用,通過小手臂和手腕的揮擺動作委婉的表達情感,最多也就是用到手肘的部分而已,此時的面部表情也相對柔和。在音樂的強弱變化方面指揮的動作幅度也不一樣,比如在音樂節奏加強時應該加大右手動作的指揮幅度,將左手的指揮手位升到一定高度,音樂節奏變弱時指揮動作則恰好相反。
(二)漸慢與漸快
通過對合唱指揮的實踐調查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經常出現的問題。對于大家都熟悉的曲子節拍會超過樂譜本身的節拍也就是趕節拍,相反的比較陌生的音樂也會拖沓;大部分人對樂譜的速度掌握的不好,樂曲速度的快慢常常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總的來說,在樂曲指揮和控制節奏上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在排練或者聯系時應該從節拍速度開始練習,節拍的變化一定要符合樂曲本身的節奏變化,快節奏時要穩中求快不能急于改變,慢節奏時也要適當的放慢不能拖沓節拍。指揮者對于音樂速度的變化要通過手勢的揮舞狀態來表達,通常情況下,速度放慢的時候要適當的拉長左右手的指揮距離,或者延緩左右手的動作速度,當音樂速度加快時,指揮動作的左右手距離就要適當縮短,或者直接采用短距離擊拍的方式,加快手勢指揮的節奏。
三、專業理論與技術修養
(一)理論修養
初次接觸合唱指揮的人基本上都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了手部動作和面部表情上,過于重視實踐動作而忽視了理論學習和理論修養的重要性,純粹是由于不斷變化著的指揮動作支撐他們繼續學習,但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合唱指揮雖然是一個人,但是他是團體中的一部分,無數次強調合唱指揮者是團隊演奏的靈魂中心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指揮者承載了很多的細節問題,這些細節問題的解決也要依靠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解決,所以,合唱指揮不光是指揮動作的單方面學習,更需要專業理論知識的輔助,很多時候專業理論知識可以支配指揮動作。
(二)專業技術修養
作為一名合唱指揮者要對音樂足夠敏感,能夠在排練或者演奏中及時發現團隊演奏的異常音調或者是音準偏差,通過聽覺分析鑒別聲音的音色、音調和唱法技巧是否有錯誤,然后利用專業的音樂藝術知識和指揮理論技巧調整演奏中的問題,要更加迅速且有效的解決,所以指揮者的專業技術修養在該行業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
(三)指揮的動作協調
優美自然的指揮狀態需要調配全身的肢體配合,對于頭部、肩頸部、腰部和四肢的動作更要格外強調。頭頸部的動作協調:頭頸部的動作協調依靠脊椎作為支撐,所以指揮者的脊背應該保持在挺直穩定的狀態下更舒適的活動,而且面部作為頭頸部動作的重點,指揮者應該利用生動形象的面部表情向大家表達更飽滿的音樂情緒;肩臂部的動作協調:作為一名指揮者在指揮過程中肩臂部的運動規律基本上與小提琴的提拉動作相似,保持肩臂部肌肉松弛和自然,通過自由落體擺臂和肩臂部畫圓動作進行協調練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唱指揮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需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既要具備音樂素養和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滿足指揮時的不同狀況可以應用的專業技巧。在新時代下,合唱指揮隨著社會進步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在滿足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文化修養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合唱指揮,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曉宇.合唱指揮者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6):101-102.
[2]裴海青.淺談合唱藝術與合唱指揮[J].黃河之聲,2018 (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