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云

2019年9月開播的《水下中國》,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這是史上第一部以水下視角展示我國人文自然的高清紀錄片:云南撫仙湖水下金字塔、河北潘家口水下長城、千島湖底百年古村……湖南女孩周芳三年磨一劍,冒死帶領團隊走訪中國24座城市,首次完整拍攝多處水下古跡,讓全世界了解那些被遺忘的中國文化。
周芳是一個漂亮的80后長沙女孩,擁有美國MBA學歷,回國后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金領。她一直喜歡旅游和戶外運動,對登山、徒步、露營等滿懷熱情。2012年,當看到一位潛水的朋友拍攝的水下作品后,周芳又對潛水產生了興趣。
周芳考取潛水資格證后,就帶著家人去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度假。如魚得水的她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海底這么美,五顏六色的!我特別想留住那一刻,想把這種美景分享給朋友們。初次在深海潛水,就激起了我對海洋的熱情。”
隨著潛水次數增多,周芳深深熱愛上了這項運動。因為每次深潛海底變身成“美人魚”后,她都感覺自己是輕松愉悅的,海底沒有都市的喧囂,更沒有接不完的電話和郵件,靜到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還能在清澈海水中與熱帶魚共舞,欣賞美麗多姿的珊瑚……周芳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海洋美景,原本就喜歡攝影的她有了做水下攝影師的想法。
此后,周芳每年都用幾個月的時間到世界各地潛水,學習水下攝影。周芳多次去無人區、無人島以及偏遠的海域,其間和家人是完全失聯的狀態。2014年,她到古巴出海潛水,當地沒有網絡,沒有信號,周芳整整“人間蒸發”了9天。回到生活區后,她急忙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母親又心疼又著急,氣憤地對周芳大吼:“野丫頭,你能不能讓我多活幾天!”但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瑰麗的水下世界,周芳還是義無反顧地繼續著她的水下攝影事業。
2015年,周芳完成自己的第一部水下作品《尋找鯨鯊》。周芳眼中的鯊魚溫柔又害羞,一見到潛水員就會游走,并不會主動攻擊人,她希望大家保護海洋,愛護鯊魚,不要吃魚翅。
在《尋找鯨鯊》的拍攝過程中,周芳還勇敢嘗試了北極圈冰潛,只為尋找在極寒海底生存的大白鯨。潛水是休閑運動,但冰潛卻是一項極限運動,普通的潛水裝備不能進行冰潛,否則一下到海里就會被凍住,令人呼吸困難。而且冰潛需要在結冰的海面鑿一個洞,下到海里后,要準確找到那個洞才能出水,極其危險。為了避免出現事故,周芳積極鍛煉體能,接受專業的培訓。
2017年,周芳將自己在北京的公司交給下屬管理,讓老公照顧好剛上小學的女兒,自己全身心投入出品了一部25集的紀錄片——《潛行天下》。
同年在北極潛水時,一位俄羅斯冰潛教練問周芳:“你知道撫仙湖嗎?有沒有探索過中國的水下世界?我在那里,看到過完全不一樣的水底……”外籍教練侃侃而談,周芳竟一無所知,此事對她打擊很大,自己幾乎走遍世界各個角落,卻不了解中國的水下世界。
此前,從未有人涉足“水下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因為拍攝成本高、難度大,只要天氣、水流、水溫、能見度等有一點偏差,都會造成拍片失敗。周芳知道,英國BBC拍攝的《藍色星球》是一部水下紀錄片的標桿,它讓全世界的人開始對水下世界感興趣。我國擁有299.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以及世界上最多的河流、綺麗的湖泊、神秘的地下水與偉岸的冰川,卻沒有一部水下視角的紀錄片。周芳不服氣,更不甘心,她決定拍一部《水下中國》,彌補這個空白和遺憾!
周芳組建的團隊最后只有6個人,4男2女,除了一名美國人,其余都是中國人,有探險家、攝影師、潛水教練和志愿者。大家都沒有工資,完全出于志同道合與熱情走到一起。他們有的是周芳的好朋友,有的是她在國外拍攝時合作多年的搭檔,也有陌生人,每個人都有超過10年的水下拍攝經驗。
2017年初夏,周芳作為《水下中國》的總導演,懷揣著夢想,率隊行走中國。他們潛入冰冷的水庫、高原湖泊,徜徉在幽暗的洞穴、洶涌的海洋,只為尋找過去和現在的線索,探尋中華大地的血脈,重現被封存在水下的文明。
周芳不僅把自己“煉”成了“海的女兒”,還將女兒培養出了與自己相同的興趣愛好。女兒8歲時,就已隨周芳去過30多個國家。拍攝《水下中國》期間,只要女兒放假,周芳就會把她帶在身邊,讓她領略奇妙的水下世界。周芳去女兒的學校做關于海底世界的演講,女兒為有這樣的母親感到自豪!
拍攝《水下中國》,潛入水下洞穴是最具挑戰性的。中國的水下洞穴大多未被探索和開發過,沒有明確的地圖指示,進去之后沒有直接的逃生口。“遇到洞口比較窄的時候,潛水員就會被卡住,只能先把氣瓶卸下來扔過去,人再爬過去。”周芳帶領攝制組克服重重艱險,6次踏足廣西。廣西獨立的地下河總長超過一萬公里,約等于地球直徑的長度。廣西都安縣地處偏遠,曾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卻成為全世界洞潛探索者的天堂。
周芳和同事們探索了20多處洞穴,最終拍攝到中國水下最具代表性的6個:靈婉洞、白龍洞、紅軍洞、九送洞穴和吞列化石洞。其中最有意義的是九送洞穴,它最早被法國人塞班發現,沿著他留下的引導繩探索,攝制組還意外發現了洞壁石花和盲蝦。
拍攝盲蝦的經歷,周芳每次回憶起來都心有余悸。盲蝦是最稀有的洞穴水生物,生長在完全黑暗的熱泉環境中,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雖然拍攝盲蝦是預定的計劃選題之一,但國內從未有人真正拍攝到它。
周芳的團隊在水下洞穴里拍攝,只靠一根引導繩保命,一旦脫離,極有可能憋死在洞里。可當時,因看到盲蝦太激動,周芳和另一位女攝影師追隨著盲蝦進入一個側洞,絲毫沒有意識到已經脫離保命的引導繩!
進入一個側洞幾米深的位置后,周芳剛踢了兩下腳蹼,就發現整個洞內沙塵彌漫,能見度瞬間為零,她的心完全被死亡恐懼所籠罩。周芳和女同事失散了,只能靠右手摸到一個參照物繼續往前走,卻突然發現路被堵死了!此時的周芳反而松了一口氣,因為知道方向錯了,這在水下探索中是一件大好事。
“要保證在空氣充足的情況下找到出口,最怕潛水員自己慌亂,緊張的時候亂動亂抓,甚至會把對方的呼吸器抓下來。”周芳折回來的時候撞到了那位之前失散的女攝影師,她把手用力地在同伴的面鏡前晃動,兩個人朝著反方向游,才死里逃生回到了主洞。
最終的拍攝成果很令大家欣慰,這次拍攝到的盲蝦,在國內紀錄片中是首次!除此之外,周芳團隊在九送洞穴內拍到的水下石花,也是世界罕見。“我們沒有任何前人的資料可參考,只能一邊探索,一邊用鏡頭記錄,完全是拿命在創造選題。”
周芳和隊友們在拍攝千島湖水下古城時,既有驚艷,也有感動。1959年,新安江截流建水電站,浙江的淳安、遂安兩縣瞬間變成滄海桑田,當時遷走20多萬移民。當地的房舍,在中國最大的人工湖——千島湖形成后,被原封不動地淹沒在水底,至今已過去60多年。
周芳和隊友潛水接近那些房屋拍攝時必須格外小心,因為它們隨時都有坍塌的風險。為了完整了解千島湖的水下古城,攝制組拜訪了一位當年的本地移民畫家。老畫家用10年時間挨家挨戶收集線索,還原了一幅水下古城被淹沒之前的原貌圖。拿著一張防水的原貌復印圖,周芳和隊友心里有了底氣。
拍攝之前的走訪中,一位許姓老移民向周芳回憶:“我們淹在湖底的家叫余慶堂,門上有一塊石匾,寫著‘山屏水帶。房子里有天井,還有倒塌的大樹……”最后老人悄悄請求周芳:“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希望你可以幫我帶一塊家宅的瓦片上來。”周芳就把許家老宅鎖定為拍攝對象之一,她覺得民宅背后藏著更多的人情味。
下水后,周芳成功找到了老人的家,發現余慶堂在水下保存得非常完整,屋頂的瓦片整整齊齊地蓋著,還保持著60多年前被淹那一刻的模樣!當周芳拿起一片瓦片,剎那間塵土飛揚,瓦片瞬間脫離周圍的環境,變成了一片新瓦。周芳掙扎了好久,最終還是把瓦片放回了原處,“我覺得,應該讓它留在60年前的記憶中,這才是它最好的歸屬。”
千島湖水下的節孝坊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這座乾隆特賜的牌坊頭懸圣旨,是中國傳統四大牌坊之一,也是中國目前水下唯一一座沒有坍塌、保存最完整的磚墻結構的牌坊,被周芳團隊成功地拍攝了下來。
河北潘家口的水下長城,是全世界唯一可以水下零距離接觸并能穿越的長城。30年前引灤入津,一道大壩截斷了湍急的灤河,造就這一段長約50公里的水下長城奇觀。周芳激動地說:“6度的水溫,能見度可以到10米,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長城!”而在云南撫仙湖底占地約2.4平方公里的水下遺跡中,有一座類似金字塔的建筑,塔身的石頭上裝飾著各種圖案和符號,專家至今無法破譯……每每親眼見到這些驚人的水下遺跡,周芳就不由地感嘆:“中國的水下古跡和文化,很值得被傳播出去。”
周芳在臺灣蘭嶼拍攝到的“堡壘號”沉船,是目前中國水域保存最完好、能見度最高的一艘沉船。周芳帶著團隊拍到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沉船、現代的南海沉船,以及為保護海洋而主動投放在海底的人工魚礁沉船,以此講述中國水下的沉船演變。
因為需要大量的高幀率素材,攝制組用red epic w的8K電影機在水下做記錄,這在中國水下紀錄片中是首次。珊瑚產卵,每年只發生20分鐘,錯過一次又要等一年。“這樣珍貴的微距影像,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細節。”能讓生命的奇跡在鏡頭里綻放,周芳和同事們即興奮又感動。
周芳和隊友們歷時兩年七個月,走訪中國24座城市,北至黃海與渤海交接的長島,南抵中國的南海,最東到臺灣蘭嶼島。攝制組歷經無數個自我否定的鏡頭,空手而歸的水下探索,通宵達旦的激烈討論和剪輯,以及被推翻的劇本和注解……有些成員因無法堅持退出了,周芳帶領剩下的6位“勇士”,最終完成了世界第一部從水下視角展示中國的紀錄片。
《水下中國》每集一個主題:水下洞穴、古城、沉船、珊瑚、海底生態、漁業……每個主題都代表了中國水下一種罕見的自然景觀,以及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文化。向我們展示中國的水下文明,它們分別是黑暗洞穴、水下古城、古今沉船、秘密花園、生命綠洲、海底糧倉。
2019年9月29日,6集紀錄片《水下中國》播出后廣受好評。周芳說:“我們并非以物見物,而是以物見人,以物見中國。”接下來,周芳還將為《水下中國》拍攝續集。趁時光未老,她選擇把故事藏在眼底,風霜留在臉上,繼續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