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子鈞


摘要:自2016年,我國實行全面“營改增”以來,為降低我國實體企業的壓力,一系列增值稅深化改革政策相繼出臺。2018年5月和2019年4月,我國的增值稅稅率歷經了兩輪調整,對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本文站在中小企業的角度,探究增值稅深化改革對財務管理具體產生的影響,并給出了一些粗淺的建議,旨在幫助中小企業抓住增值稅深化改革的契機,提高企業的收益。
Abstract: Since 2016, China has implemented a comprehensive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T" polic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China's physical enterprises, a series of deepening reform policies for value-added tax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May 2018 and April 2019, China's VAT rate has undergone two rounds of adjustment, which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SMEs. Based on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ecific impac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AT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gives some superficial suggestions to help SMEs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AT to improve the company's income.
關鍵詞:增值稅;改革;財務管理;稅負;投資
0? 引言
“增值稅深化改革”主要是指自2016年5月份之后,國家實行全面“營改增”,為減輕實體企業的運營壓力,國家出臺相關稅改政策,降低增值稅的稅負,擴大可抵扣范圍,重新界定小規模納稅人等政策。這其中主要包括2018-2019年度的兩輪改革。2018年5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增值稅率下調1%,制造業等行業的稅率由原先的17%下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等領域及農產品貨物等增值稅率由11%調整為10%。2019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再次宣布對增值稅進行改革。自2019年4月1日起,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6%再度下降為13%,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等領域及農產品貨物等增值稅率由10%下降為9%。在增值稅率改革的同時,不動產進項稅額的抵扣政策也發生了改變,由60%和40%的分次抵扣變為一次性全額扣除。小規模納稅人的界定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轉換范圍被放寬。在這一系列的改革當中,中小企業由于成立尚早,處于成長期,稅負的降低對其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 增值稅的改革
1.1 增值稅的內涵
增值稅是我國的主要稅種之一,是以商品在生產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而進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是對商品從生產過程一直到流轉、出售、服務等環節產生的增值額或附加價值而征收的稅額。該稅的承擔者為商品的消費者,流轉過程中發生了增值則需繳納增值稅,沒有發生增值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增值稅在我國的稅收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增值稅的收入約占我國全部稅收收入的60%,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稅種。增值稅的征收由國家稅務局負責。一般情況下,該稅收收入的50%為中央財政收入,50%為地方收入。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則是由海關負責征收,稅收收入全部歸為中央財政收入。
1.2 增值稅改革的必要性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處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當中。進出口貿易量不斷增加,國內的實體經濟也在飛速發展。在可喜的發展環境背后,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貿易摩擦、關稅過重使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現金流的問題捉襟見肘。國內的高額稅收和居高不下的房價令很多實體企業遭遇瓶頸。而反觀周邊的中小國家,增值稅率逐漸調整至穩定狀態,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為鼓勵市場經濟的發展,2020年1月1日,中央人民銀行發文,自2020年1月6日起,下調金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增值稅作為我國的第一大稅,是決定企業稅負壓力的關鍵。隨著國際形勢的改變和經濟方面的迫切需求,增值稅的改革對于國內大多數實體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等劣勢使其在成長期便難以維持,增值稅的深化改革對其降低稅負壓力,擴大競爭力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
1.3 增值稅改革的內容
1.3.1 增值稅率的改變
近年來,我國對增值稅的稅率進行了兩輪調整。2018年5月1日,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率由11%調整為10%;6%一檔的稅率維持不變。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提出了減稅降費的要求,為支持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增值稅的稅率仍需調整,三檔稅調整為兩檔稅將成為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
2019年,隨著年初出臺了《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第39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2019年第14號)等文件的出臺,繼續對增值稅率進行了調整。自2019年4月1日起,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6%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筑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0%降至9%,原適用6%增值稅率的維持不變。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1.3.2 不動產抵扣政策的改變
依據《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的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起,對于企業所取得的不動產的進項稅額不再分兩年進行抵扣,而是一次性全額扣除。對于2019年4月1日之前購入的不動產,還沒有抵扣的進項稅額從2019年4月所屬期開始,允許全部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3.3 小規模納稅人要求的改變
2018年4月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自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下。已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位和個人,轉登記日前連續12個月或者連續4個季度的累計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在2019年12月31日前,可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其未抵扣的進項稅額作轉出處理。
該準則的發布,意味著之前關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界定將發生改變。我國之前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定義為: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為小規模納稅人,對上述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為小規模納稅人。現將其范圍統一放寬至500萬元,并可在限定期限內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意味著我國將有更多的企業可以享受到小規模納稅人所能享受到的權利。
2? 增值稅改革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2.1 降低企業的稅負
增值稅歷經兩輪深化改革,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也隨之大幅減輕。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生產型的增值稅調整為消費型的增值稅,雖然在短期內將導致稅基的減少,對財政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對中小企業而言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內外資企業和國內外產品的稅收負擔實現公平化,有利于稅制的優化,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第二個方面是增值稅率的降低,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6%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筑等行業的增值稅率由10%降至9%,這對于制造業和大多數實體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在此我們以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中小企業為例,具體測算其稅率從17%(改革前)降至13%(改革后)之后稅負降低的準確比例。
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具有超前的創新意識和突出的發展能力,但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等天然劣勢也是阻礙其發展的重大因素。國家此次實行大規模的稅改,對于企業節約資金、擴大規模、升級產業的技術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2.2 對中小企業投資方面的影響
國家此次深化增值稅的改革,對于我國初成立的中小企業及廣大的實體企業而言,將會產生積極的意義。
首先,增值稅率的降低,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企業可周轉的貨幣資金將會增加,從而增強企業的流動性。成長期的企業可抓住眼前的契機迅速壯大規模,成熟期的企業也可因為資金更加充盈而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再者,此次增值稅的深化改革還涉及到了企業的不動產抵扣政策。原先分別按60%和40%的分次抵扣政策現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這對于想實現產業創新和固定資產升級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順水推舟的機會。
綜合這兩個新政策,可以預見很多中小實體企業將會提升活力和競爭力,促進新舊功能的轉換。
2.3 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談及對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企業的稅收籌劃。稅收籌劃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合理的手段來降低企業的稅負。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熟知相關法律的變動,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尋求出企業可以利用的部分,為企業的節稅做出貢獻。增值稅率的下降和小規模納稅人相關要求的變更,必然會對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產生新的影響。中小企業在選擇合作客戶時需重新界定合作伙伴是否是新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是否能夠開具一般納稅人的專用發票;簽訂采購合同時,可以簽訂合同不含稅金額,一方面可以降低印花稅,另一方面減負降稅降低稅率時,可以節省企業運營成本支出,無形中對企業創收增加了利潤。以上也僅僅是稅收籌劃中的一小部分。
隨著增值稅改革的深入,增值稅的發票管理也將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政策要求增值稅發票的申領、網申及進項稅的認證均需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業鑒于規模較小,管理水平有限,更應當高度重視發票管理帶來的影響,不斷完善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流程。此外,還需要妥善的保存各項事務的原始憑證,提高企業的管理素養,從而更好的實現企業的合理避稅。
除此之外,鑒于增值稅率的降低、抵扣政策的改變還有相關政策的調整,企業需及時的調整相關的文件,對于涉及到政策頒布時點前后的事件,需重新核算,對于舊政策與新政策不一致的地方,需及時予以糾正。這對企業工作人員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相關政策更新的培訓工作也需及時開展。今后再遇到跟新政策有關的財務事宜,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也須以新政策為準繩。
3? 啟示與建議
3.1 提高財務人員能力,運用新政策
2019年度的最新增值稅深化改革,降稅幅度大,涉獵的行業領域頗多,各相關行業的企業應當高度重視。在新政策出臺后,中小企業管理者應重視會計政策的更新,實時對財務人員開展新一輪的培訓。按照國家最近的政策標準,對相應的企業內部制度進行更改,使中小企業能夠及時的參與到國家最新的優惠政策當中。
中小企業在充分的掌握最新的稅改政策后,應將其靈活的運用到企業的稅收籌劃當中,合理的進行節稅并增加企業的利潤。企業應當嚴格的界定相關交易的發生時間。如交易的實質發生時間為2019年4月1日前,則按原增值稅率開具增值稅發票。如交易的實質發生時間為2019年4月1日后(當前未發貨或未提供服務),則企業應及時的與交易方進行溝通交涉,明確交易的具體發生時間,爭取以最新的稅率來開具增值稅發票。
3.2 精選供應商,降低營業成本
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企業的營業成本對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是決定企業利潤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增值稅的深化改革后,對于很多供應商而言,他們的產品成本也會隨之降低。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甄選供應商將會成為可以降低企業營業成本的一個渠道。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仔細比對材料和設備供應商,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選擇那些可以因渡稅負降低而售價更低并且產品質量較高的供應商成為新一輪的合作伙伴,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折舊成本和材料采購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3.3 強化合同細節,明確稅率內容
自2018-2019兩輪增值稅深化改革以來,不難看出國家有意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鼓勵其壯大發展。從稅改的趨勢來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的增值稅方面繳納方面,可能會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優惠政策。因此,中小企業在與其他供應商或企業尋求合作的時候,務必強化合同細節,明確稅率內容,從而最大程度的保障自身利益。合同中有必要約定增值稅率一旦發生調整,合作雙方的相關補償事宜,以確保合作的公平性。與此同時,鑒于增值稅的深化改革使中小企業降低了稅收負擔,故中小企業在對外經營時,也應當對產品的價格予以調整,率先建立價格優勢,惠及大眾的同時也完成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
參考文獻:
[1]張倩.淺析增值稅改革對企業財務的影響[J].納稅,2019,13(29):3-4.
[2]趙亭亭.增值稅改革對企業財務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21):228-229.
[3]王雯.深化增值稅改革對中小企業財務影響及對策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9(32):20-21.
[4]王欣,張乃華.我國增值稅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5):115.
[5]楊凈雯.深化增值稅改革的市場反應和影響因素研究[J].商訊,2019(2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