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安
摘? ?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最基本職責。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強化監督安全檢查工作,加強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建設,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確保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關鍵詞:工會職責;職工安全健康
以人民為中心,首先就要以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根本。企業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創建和諧企業首先要關愛職工在生產生活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保障職工群眾的安全與健康,是工會組織的職責,是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對職工權益最根本的維護。對于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天”字號工程,是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對于職工來說,沒有生命安全與健康的保障,其他利益就無從談起。為此,工會組織必須毫不動搖地把保證職工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一、加大源頭參與力度,依法實施監督
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從源頭上對職工的勞動保護權益進行維護,是工會加強勞動保護工作,維護職工生命與健康的根本和關鍵。源頭參與和維護的主要形式有五個方面:
1.充分發揮職代會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的作用,落實職代會安全生產的審議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做到應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或決定的有關勞動安全衛生、勞動保護措施等事項,必須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或決定。
2.依據《勞動法》、《工會法》和《集體合同規定》,代表職工就勞動安全衛生、勞動保護等方面的問題與行政進行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協助并監督集體合同條款的落實。
3.根據《工會法》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召開有關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障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的規定,積極參加企業有關安全生產會議,如實反映職工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呼聲,參與企業有關勞動安全衛生重大問題的決策,參與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獎懲辦法、勞動保護重大措施等與職工安全與健康有關制度、辦法的制定。
4.對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的“三同時”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職工不因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等原因而受到傷害,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
5.積極支持、協助和督促行政,不斷改善職工的勞動環境和工作條件,努力為職工群眾創造更文明、更安全的生產和工作環境。
二、加強職工安全生產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是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前提。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抓宣傳、重教育,從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提高職工安全素質入手開展工作。
1.職工安全意識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內在因素,提高職工安全意識,是保障職工安全與健康,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工會組織要加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和勞動保護工作,首先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通過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訓,以每名職工的職工安全意識、安全行動、每個班組的安全管理、安全生產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形成自覺學習安全知識,不斷增強安全意識的好局面,實現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
2.安全規章制度,是安全生產規律性的結晶,是安全文化規定性的體現,對安全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保證作用。工會組織要主動配合行政職能部門,結合安全生產實際,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全面推行安全持證上崗。要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做到“四不傷害”。
3.職工安全技能是職工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落實“四不傷害”、保證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工會組織要積極督促行政職能部門,不斷加大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堅持定期《安規》、《運規》考核、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許可人、工作負責人資格考試、生產一線職工安全資格認證考試,不斷提高職工安全技能。
三、健全勞動保護監督網絡,強化監督檢查
實施群眾監督,是維護職工勞動保護權利,保障職工在生產、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確保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辦法,也是工會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為此,工會組織在職工勞動保護工作中,必須抓監督、重實效,認真落實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不斷強化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業工會廠、車間、工會小組三級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網絡,為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其次,要將勞動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配齊配強勞動保護工作人員。次之,要建立實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責任制》,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健全機制。
在此基礎上,抓住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組織開展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一是關口前移,做到事前監督,通過多種方式教育職工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事故的發生。二是以對職工安全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強化生產過程中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加強對保障職工人身安全和主要生產環節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監察與防范,把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從事故案例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幫助職工規避事故。同時,要充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重要作用,通過廠務公開、安全生產提案的征集和處理、職工代表巡視檢查、班組安全生產民主管理等形式,強化群眾監督,實現群防群治。
四、大力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營造安全氛圍
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意識的深層積沉,是企業全體職工自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準則,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環境氛圍和深層次保障。大力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用安全文化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促進安全發電生產,維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實現本質安全,是工會組織開展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方面。
安全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要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和“安全永遠從零開始”的理念,企業有責任為職工創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環境,工會有權利維護職工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要建立嚴格的安全制度,形成嚴細的安全管理,培育嚴謹的安全作風;要以職工高度認同的安全理念教育和引導廣大職工,使其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安全生產工作中來;要以安全培訓為先導,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要以嚴格的安全管理規范職工的安全行為;要以嚴謹安全作風保證安全生產制度的落實,要教育廣大職工增強責任心,落實責任制,堅持“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總之,要充分發揮安全文化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發揮規范作用、導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將企業安全理念、安全價值觀、安全法規轉化為職工群眾理智的、自覺的行為。同時實現安全文化與制度文化、班組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安全文化的滲透,形成了濃郁的安全人文環境、嚴格的安全生產保證,從“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保障安全生產這個“天”字號工程的健康運行,為維護職工根本利益,實現企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穩定的安全基礎。
五、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發揮工會作用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對工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切實履行工會維權服務的基本職責,做好關愛服務職工工作,維護職工身體健康,助力企業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在突發事件中肩負起工會重要的政治責任,自覺服從服務黨和國家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大局,貢獻工會智慧。工會干部要提高大局意識和職工意識,增強應急處置實踐本領,走在職工群眾前列,走在應對突發事件的第一線。堅決防止“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第一線。
把職工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及時開展職工心理疏導,緩解不必要的恐慌情緒。指導企業做好勞動用工、工資支付,妥善處理突發事件造成的勞動關系問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同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領職工群眾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生產經營任務,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俊超: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企業研究》2014年14期
[2]田田:淺析工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職責作用《工人日報》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