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安 張勛
我們無法選擇歷史,歷史卻總在選擇我們。歷史是命,選擇是運,這就是命運。
8400多平方公里的武漢,真正是人類江湖天地。至少一萬年前有過“漢陽人”的足印,5000多年前的武昌東湖放鷹臺,則留存了武漢先人湖畔種植水稻、生活居住的痕跡……
3500年的盤龍城遺址,改變了史家認為商朝文明沒有到達長江流域的觀念。這里成為武漢城市之根。從此,武漢不負江漢之地。
3100年前,楚國東拓江漢,楚文化得以擴幅到整個長江流域,華夏文明南北并進。武漢人“不服周”的血性,始于這一時代。
武漢人相信屈原來過江城,東湖“行吟閣”就是一座城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存念。
卓刀泉、魯肅墓、鸚鵡洲、漢陽樹……三國改寫武漢,武漢改寫三國。今日武漢中心城區,崛起于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漢陽郤月城、武昌夏口城開啟武漢“雙城時代”。直至500年前漢口躋身于中國“四大名鎮”、159年前漢口開埠通商,武漢人開辟全國獨有的城市發展局面——兩江三鎮、鼎足而立……
高山流水古琴臺,過盡千帆黃鶴樓。這里,收盡武漢人的浪漫,更留存華夏風骨。
886年前,岳飛鎮守鄂州(武昌),武漢成為這位大宋元帥北伐中原的基地。“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這篇《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和人們熟知的《滿江紅·寫懷》,都是岳飛在武漢深情感嘆之作。岳飛抗金,有力保護了中國南方的農耕文明。至今,東湖畔的岳家咀、蛇山上的武穆雕像、漢口岳飛街……一樣寫滿武漢人的精忠報國情懷。
739年前,鄂州(武昌)成為蒙元帝國湖廣行省治所,武漢進入省會城市時代。75年后,漢陽、武昌先后成為反元“天完”“大漢”政權的都城。鄱陽湖一戰,由武漢沿江而下的陳友諒兵敗,中國進入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時代。
182年前,湖廣總督林則徐“武漢禁煙”,點燃中國人焚毀鴉片第一把火,禁煙行動推及兩湖地區。
168年前,洪秀全太平軍攻克漢陽、漢口。次年,太平軍在長江上架設浮橋攻克武昌,這是萬里長江之上第一座橋。之后,太平軍沿江而下,金陵王氣黯然收。
131年前,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武漢成為洋務運動的重要基地。從此,武漢成為中國近代工業、軍事、科技、教育和文化重地。大武漢比肩大上海,“東方芝加哥”譽滿全球。
109年前,武昌首義一聲槍響,千年帝制終結,古老的中國從此走上共和之路。武漢,首義之都、英雄之城。
100年前,董必武等人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武漢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搖籃之一。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就有五位來自于湖北武漢。
97年前,“二七大罷工”,樹起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偉大豐碑,也是國際工人運動史上悲壯一頁。
94年前,國民革命北伐軍攻克武漢三鎮。第二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三鎮合并,始名武漢市。同年,中國人收回漢口英租界,此前已收回漢口德租界、俄租界。中國半殖民地歷史,也首先在武漢開始破解。
93年前,毛澤東在武昌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完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從此,毛澤東逐漸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式的革命道路——由農村包圍城市。同年,在武漢召開的“八七會議”,開辟了中國共產黨全面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22年后,新中國成立。
82年前,武漢大會戰打響,中日命運在此大交鋒,中國抗日戰爭由是進入戰略相持階段。7年后,漢口中山公園有了“受降堂”,中國人民迎來了百年抗擊外國侵略者第一場偉大勝利。
71年前,以武漢為中心的九江至宜昌段渡江戰役打響,武漢三鎮和湖北絕大部分解放。
63年前,武漢長江大橋通車。“龜蛇靜,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中國南北交通歷史在武漢率先改寫。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先后48次來到武漢,許多影響中國和世界的重大決策源于東湖之畔。
1954年和1998年,“人在堤在!”武漢人民先后現兩次取得抗擊特大洪水偉大勝利。湖北武漢“抗洪精神”,成為當代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后,首次聘用外國人當廠長、首開小商品一條街……敢為天下先的武漢人,一時走在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前沿。
1992年,鄧小平南巡首選武漢站。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全新階段。
2009年12月26日,武漢至廣州高速鐵路開通。中國進入高鐵時代。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進行考察,在武漢召開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在武漢會晤印度總理莫迪。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印關系也揭開新的一頁。
2020年1月23日,武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封一座城,救一國人。一場罕見的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人民戰爭打響。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中國勝。
2020年3月10,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考察武漢時這樣深情贊嘆:“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必將通過打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斗爭再次被載入史冊!”
江漢浩蕩,匯入大海;歷史長河,波瀾壯闊。
武漢,總這樣改寫著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