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李歡

來勢猛烈的疫情,衡量的是基層黨組織的戰力指數;沒有硝煙的戰爭,檢驗的是黨員干部的使命擔當。
作為黃岡市區此次疫情救治的主力軍,黃岡市中心醫院黨委迅速迎戰,啟動傳染病緊急預案,集中全院力量,全力展開排查、救治、轉運等工作。300多名在職黨員主動請戰,以堅強的執行力,帶動全院職工全程戰斗在一線,筑起了抗擊疫情的“紅色鋼鐵長城”。
搶抓戰機,緊急改造三個院區
連日來,黃岡市黃州區白潭湖南岸,被稱為黃岡版“小湯山”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每晚都燈火通明。
這里本是黃岡市中心醫院的新院區,之前僅完成了主體工程,以及大部分室內外裝飾裝修,原計劃今年5月啟用。
疫情襲來,患者劇增,床位告急。擁有戶籍人口約750萬人的黃岡,只有兩家三甲醫院,且規模都不大。唯一一家傳染病醫院,17年前“非典”之后一直廢棄未用。黃岡市中心醫院多為普通病房,不具備集中隔離收治條件。
確診患者無法及時收治,潛在傳播風險加劇。形勢危急。
黃岡市委市政府緊急決策。1月24日晚,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被確定為新冠肺炎專門收治醫院,改造之后立即啟用。
時間就是生命。市中心醫院黨委迅速成立專班,搶奪戰“疫”主動。
當晚,中心醫院黨委成立由63名黨員骨干組成的突擊隊,由院黨委書記夏又春牽頭,組織500余名施工人員、10余臺工程機械車進駐現場。與此同時,通過社交媒體、網站招募志愿者參與改造工程。上千名志愿者群起響應,前來搬運物資、拼裝病床、打掃衛生。
與時間賽跑的三天三夜,日夜鏖戰艱苦異常。眾人以奇跡般的速度,搶出一條“諾亞方舟”——48小時建成19個隔離病區,3天清理整飭1.5萬平方米病區、安裝改造1000張病床、改造出3個院區,收治條件初步具備。
與此同時,醫院黨委抽調212名黨員編入5個臨時黨支部,進駐隔離病房,與援助黃岡醫療隊并肩作戰。
應收盡收,遏制疫情爆發勢頭
1月22日之后的兩周,是黃岡市區疫情發展的高峰。
戰機稍縱即逝。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展現的組織力和執行力,是搶抓戰機、扭轉戰局的關鍵。
自疫情發展的萌芽之初,中心醫院黨委班子成員和支部書記挺在前線,擔當表率,鼓舞和號召了全院職工進入緊急戰時狀態,廣泛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隨著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啟用,中心醫院黨委一方面根據院區布局,科學調整隔離方案;另一方面科學研判,迅速組織醫務力量有效救治、有序運轉,實現黃岡城區內“四類人群”應收盡收、不漏一人,有效遏制了疫情暴發。
1月27日,湖南、山東首批醫療隊全員進駐,展開病房準備工作。1月28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啟用。當日晚10時,中心醫院開始轉運發熱患者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治療。
隨后不到一周時間,黃岡城區確診、重癥、危重病例悉數轉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這一舉解決了黃岡城區規范收治的難題,使湖南、山東醫療隊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保證市區所有確診病人都能入院治療,既有效提高治愈率,也減少傳染風險。
山東醫療隊一組組長賈新華不禁贊嘆:“黃岡的動員能力、行動速度太快了。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奮勇迎戰,踐行初心在戰“疫”一線
疫情如戰場,極大地考驗著應戰者的臨戰決策和指揮調度能力。
大戰當前,院黨委書記夏又春及時調整領導班子成員和職能科室分工,建立力量整合、分片負責工作機制,并組建起抗疫一線臨時黨支部。
1月24日上午,經黃岡市衛健委黨委批復,中共黃岡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防控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由抽調參與防控救治的26名黨員骨干組成。
臨時黨支部由內科一支部書記陳文平任書記,內科二支部書記王洲羿任副書記,內科一支部組織宣傳委員黃虎翔任組織委員,剛從團風對口支援歸來、第一批組建傳染病醫院護理總負責的科護士長劉桂蓮任紀檢委員,一直奮戰在隔離病區一線的內分泌科護士長張春麗任宣傳委員。
在啟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同時,中心院黨委再次升級改造和接管市傳染病醫院,為隔離患者再開辟一處規范救治的場所。
陳文平作為新組建的傳染病醫院專家隊成員,和改建工作組一道,幾天內將其改造成隔離病區。1月22日15點30分至次日凌晨5點,患者開始有序地向市傳染病醫院轉運。陳文平在隔離病區參與全程轉運工作。
在老院區值守的王洲羿,聽聞傳染病醫院啟動診療的消息,并了解到醫務人員不足。在與陳文平商量后,他在內科黨支部微信群積極組織接力報名。在他號召下,所屬科室黨員紛紛請纓,表示“只要組織需要,隨時聽候調遣”。
1月23日晚,王洲羿揮別家人,帶隊增援傳染病醫院。越來越多其他支部和科室的醫務人員,也相繼加入了請纓增援一線的熱潮中。
由于傳染病醫院臨時組建,條件有限,現有設備陳舊,大批治療所需的醫療儀器、設備需要人員肩挑手扛,逐個搬運。很多醫務人員親自上陣,充當臨時搬運工。
大年三十晚上,一直駐守在傳染病醫院的市中心醫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夏光明聽說病區氧氣罐不夠,急需人員搬運,便與陳文平、王洲羿一起,三人吃力地在樓道里往返搬運氧氣罐,默默為各隔離病區配足夜間使用的氧氣。
剛從團風對口支援歸來的護士長劉桂蓮,同時擔任門診黨支部的紀檢委員。她親身經歷過SARS、禽流感等防控工作,有著豐富的傳染性疾病護理經驗。作為第一批組建傳染病醫院護理總負責人,她一方面積極配合組建標準傳染病病區,另一方面全力開展新冠肺炎培訓和護理工作。與她緊密配合的助手中,還有內分泌護士長張春麗,她同時擔任內科一支部的黨小組長。
作為呼吸內科副主任,黃虎翔是因支援區級醫院,往返奔波勞累和頻繁接觸,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從醫生變成病人,他卻并未就此歇下,而是繼續用手機不斷接收科室收治病人的CT影像資料,結合病人癥狀給其他醫生診療建議。
“我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黃虎翔一直踐行著他在支部群里接力增援的承諾。
面對疫情,黨員們以血肉之軀,筑起強大的鋼鐵防線,舍身捍衛老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危難關頭,黨組織、黨員就是最鮮明的旗幟、最有力的依靠。在抗擊疫情期間,黃岡市中心醫院有116人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遞交入黨申請書。王昌鋒、萬里鵬、高聚、熊杰、劉福杰等5名同志經過戰“疫”考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