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坡 隋奎芳 楊振峰 張連兵

摘要:雖然海上風電場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其存在施工周期長、施工難度大以及投資成本高等不足。以大連某海上風電工程為例,對海上施工作業面布置進行分析,并以升壓站施工、海纜鋪設以及風機吊裝等方面對海上風電的注意事項、施工流程以及技術要點等進行簡單介紹,同時提出幾點施工難點應對策略,以提高施工質量。
關鍵詞:海上風電項目;施工方案;難點問題
1施工作業面
海上風電作業主要涵蓋陸上與海上兩個部分,具有協調難度大、涉及范圍廣等特點,需要對施工作業面進行合理布置,以保證施工效率。海上作業面的布置通常遵循資源選擇經濟、工程策劃可靠等原則。提高作業面布置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能夠形成進度安排合理、資源使用效率高、安裝作業連貫以及工序之間流暢搭接等施工態勢。相比于陸上風電施工,海上施工作業面的組織難點一般為海上機組吊裝、海纜鋪設、升壓站基礎施工和吊裝施工等[2]。
(1)陸上作業面。結合工程特點與施工影響因素,將適合需要、施工要求、經濟、合理、方便作為基本原則,劃分施工區域并布置施工現場。陸上一般在集控中心、臨時設施、出運碼頭以及到導管架拼裝等施工區進行施工區域布置工作。
(2)海上作業面。海上施工企業主要涵蓋場內運輸、廠外運輸、升壓站、海纜、風機核心等施工區域。應該對施工基地進行集中布置,需要保證碼頭能夠滿足海上作業要求,同時配置大型運輸設備和吊裝設備。可以在陸上設置海上設備組裝場,也可以借助大型駁船,在施工布置環節中需要保證不會對現有設施產生較大的影響。
2海上施工關鍵環節
2.1升壓站施工
(1)升壓站型式和結構。大連某海上風電工程升壓站,其樁基礎是鋼管樁,規格為φ1.8m,數量為4根。樁頂高程設計為1.05m,樁長設計為45m。管樁上段25m的壁厚是35m,下肚的壁厚是25m,管樁重量為62t。
由撐桿和主樁腿組成導管架,主樁腿材料是鋼管,規格為φ2m,壁厚35m,撐桿材料為鋼管,規格為φ800mm,壁厚14mm。在路上工廠開展導管架制作工作,在焊接與涂裝作業完成之后向現場運輸,并與樁基礎進行套接,并將登船平臺與靠船構件等設置在導管架上,其重量為17t。
(2)鋼管樁施工和導管架安裝。升壓站基礎設計為四樁導管架構造,完成沉樁作業后將導管架調平并注漿[3]。施工流程如下:①沉放導管架。②沉放鋼管樁。③調平和灌漿。④安裝上部平臺。
(3)升壓站安裝。對起重船進行拖航進點與布錨處理,之后將方駁進行拖航進點與布錨處理,借助自助吊架將升壓站平臺水平吊起,起重船移船,在平潮條件下開展對位安放處理。安裝上部平臺之前,需要復測升壓站基礎施工部分,保證基礎平面與樁管相對高度差滿足安裝規范。安裝上部平臺時,平臺腿底部的豎向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需要控制在0.2g以內。對于焊條均需要進行嚴格檢驗,在其各項指標均符合海上施工標準之后才允許投入使用,并根據廠家要求開展烘干處理,將烘干次數控制在2次以內,嚴禁使用受油、生銹以及受潮等焊接材料[1]。
2.2海纜鋪設
開展海藍鋪設作業時,現場施工受到臺風以急流等方面的影響,對施工季度造成較大阻礙。借助兩翼延展式鋪設方法,設計埋深和與預留余量鋪設防范,使由于潮溝擺動造成的風險得到充分控制,設計海纜精準鋪設方案,使鋪設誤差在0.5%以內,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海纜施工按工期要求完成。
2.3機組吊裝
(1)機組預拼。在風電機組運輸到現場之后,借助檢驗驗收工作對施工企業和生產廠家的質量責任加以明確,若是船上檢查過程發現設備存在質量問題,則由廠家負責。完成卸船工作后,需要開展二次驗收工作,若是發現卸船損傷和設備問題則需要由施工企業負責。
完成機組組裝作業后,施工企業需要進行自檢并進行報檢,之后由業主組織驗收小組開展驗收工作。若是發現問題則需要進行深入討論,找出原因,并確定整改方案,保證設備不會存在隱患。結合潮水情況等,確定機組組裝、卸船等環節的時間,為機組組裝質量提供保障[4]。
借助測量儀器對塔筒進行測量,強化檢測力度,為其法蘭直徑提供可靠的數據。開展組裝作業時,需要對塔筒法蘭的尺寸測量次數進行合理調整,保證塔筒能夠一次安裝完成。
(2)機組吊裝。使用拖將半潛起重船拖進場區周邊深水潮溝中,并借助淺水拖輪將其拖進場區的基礎附近。將絞錨放置于底座位置并下潛底座。完成駁船底座工作后,能夠保證起重船甲板非常平穩,為風機吊裝施工創造良好的條件,可以采用陸上安裝方法開展塔筒吊裝作業。才可以在甲板上開展輪轂組件和三只葉片的組裝工作。
安裝步驟,①塔筒分節開展吊裝作業。②機艙吊裝。③風輪組件的吊裝施工。風機裝配工作和吊裝工作,需要基于制造企業技術人員指導與安裝手冊開展。吊具和吊索需要根據1.25倍組件重量合理配備,開展吊裝作業前需要對起吊索具進行自檢,保證其沒有損壞問題。吊起、轉向以及垂直提升環節中,需要通過四根攬風繩在四個方向上進行牽拉處理,提高機艙穩定性。開展輪轂葉片和機艙吊裝作業時,需要保證攬風繩數量在4根以上,盡量遠距離對4個方向進行操作,比如低潮露灘時,可以在露灘時開展槳葉組件吊裝作業,以便于攬風繩操作。由專人指揮攬風繩牽拉作業,各個攬風繩均需要配備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并借助柔性對接設備,能夠有效緩解起吊部件受到高空風速的影響。
起吊高度達到100mm時,應該停置起吊機,相關人員對起吊索具進行檢查,司機對吊車儀表盤加以檢查,慢速操作吊車回轉、提升以及下降等,尤其在回轉操作中,需要對慣性力和風載進行充分考慮,以降低晃動影響。
3施工難點應對策略
3.1強化氣候檢測,科學處理海上復雜環境
在海上施工中,風浪的影響較大。對此,在開展施工作業時,應該安排專業人員,開展氣象預報收集、分析以及比對等工作。安排專人制定船舶出港、船舶回港的調度制度和管理流程,在保證船舶安全的基礎上,對施工窗口期進行充分利用。見表1。
3.2強化潮位檢測
結合特定海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優選外海淺吃水施工船機以及科學制定錨泊策略,在施工時需要結合潮汐經常開展水深測量工作,為船舶安全、穩定航行提供保障。施工方案需要保證施工作業的快捷性、可靠性,并降低海上施工時長。施工安排應該具有良好的高效性、緊湊性以及周密性。[2]
3.3開展吊裝方案專項制定
對于單樁起吊立樁,結合項目具體情況,科學設計吊裝方案。集合海上吊裝規范進行吊索具選擇、吊耳強度膠合以及吊臂曲線復核等工作,進行科學編制吊裝方案。在吊裝方案通過審評之后,開展作業指導書制定工作,并在參建人員中進行落實[5]。
3.4制定專項施工方案
坐灘施工起重船完成進點就位作業之后,應該將雙層抱住架設置于船上。在抱住架上層和下層配置回路液壓抱緊裝置,數量各為8個,與甲板上對樁垂直度進行實時監測的全站儀互相配合,能夠使單樁垂直調整工作更加便捷。
3.5合理制定營救方案
海上施工時,參建人員較多,在上船、下船、船邊、船舶事故以及結構邊沿等方面可能出現人員落水事故,在涌流作用下將人沖走。因此,施工作業中,需要對人員管理加以強化。制定海上急救以及落水求助等方面的應急元,施工前保證技術交底工作的有效性,對管理工作核心加以明確。[3]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海上風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相關人員需要對海上施工期氣候變化以及地質特點等進行充分掌握,進而制定科學的施工防范,為施工周期和施工質量提供保障。可以通過強化氣候檢測科學處理海上復雜環境、強化潮位檢測、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合理制定營救方案等策略積極應對施工難點問題。
參考文獻:
[1]陳亮,萬鵬,王德銀.海上風電超深孔壓靜力觸探施工工藝及原始數據關鍵問題的探討[C]//.第十五屆全國工程物探與巖土工程測試學術大會論文集.2017(21):123-124.
[2]韓寧寧.海上風電施工方案及難點問題探討[J].工程經濟,28(12):34-37.
[3]鐘鈿.風電工程項目管理的難點及措施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76(22):187-188.
作者簡介:王廣坡(1983—),男,山東梁山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