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河 焦春梅
在中共東滿特委領導東滿人民進行抗日斗爭時期,東滿特委書記、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共產黨員、年輕的革命活動家童長榮不顧身患嚴重的肺病,仍組織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游擊隊,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日偽軍大“討伐”面前,游擊隊英勇反擊取得了反“討伐”斗爭的勝利,成為威震東滿的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也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的基礎。東滿抗日游擊根據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白山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動群眾創建東滿抗日武裝
1931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為加強對東北地區抗日斗爭的領導,調童長榮到斗爭更尖銳、環境更加艱苦的東滿地區擔任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不顧重病在身,化名張樹華,經常奔走于延吉、和龍、琿春、汪清四縣,一方面深入發動群眾,整建地方革命組織;一方面著手組建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隊伍。“赤衛隊”“別動隊”“突擊隊”等半軍事性的民眾武裝組織在革命斗爭中紛紛建立。在此基礎上,東滿四縣相繼創建了抗日游擊隊。1933年1月,東滿特委根據滿洲省委的指示,整編了延吉、琿春、汪清、和龍四縣的游擊隊,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東滿游擊隊。
發動群眾創建東滿抗日根據地
在童長榮的領導下,一些群眾基礎比較好的地方紛紛建立抗日根據地,當時比較固定的游擊根據地有:延吉縣的灣灣溝(王隅溝)、八道溝、三道溝、老頭溝、依蘭溝;汪清縣的大荒崴、小汪清、大甸子、嘎呀河、腰營溝;琿春縣的荒溝、煙筒砬子;和龍縣的漁郎村。游擊根據地的總人口約有2萬人,根據地人民在東滿特委的領導下,成立了反帝同盟、農民協會和互濟會等革命群眾團體,并先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游擊根據地的革命斗爭形勢蓬勃發展,從人力和物力上支援了游擊隊,東滿游擊隊有了比較牢靠的依托。
加強黨組織的建設
為了保證黨對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游擊隊的領導,童長榮尤其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積極發展黨員及團員,不斷壯大黨團隊伍,到1933年底,黨員及團員占游擊隊隊員的80%。在游擊大隊設有黨委,中隊設有黨支部,小隊設有黨小組;大隊和中隊設有政治委員。這樣,就便于黨團組織在游擊隊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保證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各項戰斗任務的勝利完成。
為了提高黨員及團員的階級覺悟和政治思想水平,發揮黨員及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童長榮經常深入黨員及團員和群眾積極分子中與他們親切交談,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他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撰寫文稿,講解黨的基本知識,宣傳革命道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他曾針對東滿黨內出現的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等現象撰寫文章。當時在東滿地區有一個特殊的名詞“亡命客”,是黨脫離群眾的一個代名詞。針對“亡命客”現象,童長榮在《兩條戰線》上發表文章尖銳地指出:“‘亡命客是黨脫離群眾的再明白不過的記號。‘亡命客所到之處,不僅白白的吃飯,說著空話,甚至用互濟的名義,從群眾手中拿出糧食來,養活自己的家人……在黨內存在‘亡命客,不可能團結群眾。我們一定要根除‘亡命客這種現象。”“共產黨時時刻刻與群眾共同生活,在一個地方共同勞動,說一樣的話,穿一樣的衣服,一起行動。共產黨在生產之中,在群眾之中,共產黨的黨員是干活的、種地的,或者是當軍人的。”他經常利用《兩條戰線》發表一些思想建設性的文章,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
加強各民族團結
東滿是我國朝鮮族聚居的地區。東滿抗日游擊根據地大部分軍民都是朝鮮族,為了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童長榮虛心學習朝鮮族語言,尊重朝鮮族群眾的風俗習慣,同朝鮮族戰友同甘共苦,并肩戰斗,受到了朝鮮族群眾的喜愛和擁護。他經常在農村夜校給學員講革命道理,講政治,講軍事,講文化,有時同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一起玩樂,給他們講革命斗爭的故事,教他們識字、唱歌、跳舞及表演文藝節目,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據當年和童長榮并肩戰斗的一位革命老戰士回憶,童長榮經常講:“共產黨人要時刻想著百姓,想著工人、農民、士兵、學生,想他們住的、穿的,連他們娶妻生子、吃鹽燒柴的事,也要想到,然后才能想到我們自己。”“對于我們共產黨員來說,不死,革命工作就算沒完,死了之后,也要給后代留下一條往前走的路。”
童長榮為創建東滿游擊隊和抗日游擊根據地做出了重大貢獻,所留下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值得后人永遠光大。
(本文選自:新長征 202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