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福利院的父親(外一篇)

2020-04-20 18:16:14吳斌
旗幟文摘 2020年2期

母親去世后,將年近九旬的父親送到福利院實屬無奈之舉。憑我這六十來歲的弱小身板要照顧父親是力不從心,加之妻子不僅每天都有課,女兒的兩個孩子也得精心照管,請護工又有諸多不便,只得將父親送福利院。當然,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我們父子倆的脾氣都很暴躁,話不投機就鬧得不歡而散,溝通似乎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用他的話說,我氣急暴躁的時候像他的父親,心平氣和的時候才像他的兒子,仿佛暴躁的脾氣可以瞬間將倫理秩序顛覆。

盡管福利院離家不遠,幾十年從未離家的父親總有一種離鄉背井的傷感與落寞,凄涼與孤獨將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夕照晚景。臨行前,母親的遺像他依依不舍地拿了又放,放了又拿。這個由母親和他共同創建的避風港因母親的缺席顯得殘缺空寂,兒女們的鄉愁也變得飄忽不定。手中的包裹,像沉重的歲月,我的內心也忽然涌上不可言狀的悲凄感。一路上,我仿佛領著不諳世事的學生,反復不停地給他灌輸福利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愛護公物,禁止帶大功率的電器進福利院;要和同院的老人們搞好團結;打麻將不能超過三個鐘頭;外出要向管理員請假。

福利院地處城西,大門口建了一所私立醫院,院內有幾棟三層結構的樓房,樓與樓之間有走廊連接。房間陳設簡單,一張床、一個床頭柜和一個立柜,墻邊擺著僅供一個人吃飯的小桌椅,墻上掛著空調和電視機,衛生間里有電熱水器。清點父親帶的物件,四季的衣服全都帶來了,三斤重的陀螺是早晚鍛煉的主打器械,就連冰箱里還剩下的幾瓶豆瓣醬也打包帶來了。父親在家里清理東西時,覺得冰箱里的幾個雞蛋不吃浪費怪可惜的,一口氣全吃了,結果鬧了幾天肚子,直到痊愈才來福利院。管理員反復交代,要服從管理。本著缺啥買啥的原則,當天就將所需物資全部備齊。

福利院有父親的老熟人、老同事,紛紛過來打招呼,顯得格外親切。有的盡管熟悉,但老態龍鐘神志恍惚。這將是伴隨他度過余生的同伴。他們大多都知道這里是“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的棲息地或通向另一世界的中轉站。新來的和走了的都不過是在中途換乘。看父親的神色是喜憂參半。以他的性格而論,他不一定和福利院的每一個人都相處得融洽,稍稍硬朗一點的不愿意跟他交流,天然形成的鴻溝就像孩子不愿多同我交流一樣。同年代的老人他又覺得乏味無趣,有的甚至還覺得邋遢。過了幾天,我去問他,這幾天感覺如何?打麻將了嗎?他說,打了,有個同系統的老頭子很惡心,不僅出牌慢,開錢不爽快,還不停地往地上吐痰。盡管贏了十幾塊錢,但心里不爽快。我不客氣地說,您就別惡心別人啦,人家沒有嫌棄您就不錯了。年紀越大圈子越窄,期望不要太高,您比農村的孤寡老人強多了。盡量找幾個性格合適的人打麻將,輸贏不重要,不要把錢拿著正看反看,以開心安度晚年為主。我好像在教育涉世不深的屬下。

在福利院,父親最不習慣的是飲食。“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福利院沒有食前方丈的味道,缺乏從心所欲的率性。他的胃在六十歲做過大部分切除,平時在家里少吃多餐。福利院的早餐是稀飯、饅頭、面條,中晚餐一般是葷素搭配的二菜一湯。他總是嫌食堂口味偏淡,沒有母親做的順口,每到晚餐就自己泡方便面吃。我們隔三岔五就給他炒兩個合口味的菜送去,或接到家里弄點他喜歡吃的菜。然后,我們要陪他去看看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看一看母親的遺像,摸一摸熟悉的家什,在幾個房間走一走,檢查一下客廳、餐廳僅三瓦的節能燈是否明亮,吸納一口長氣就覺得舒坦多了。我似乎很難理解父親的心情。母親在世時,二老磕磕絆絆是常態。父親的吝嗇,母親的強勢以及晚年各自信仰的差異常常冒出火頭。菜肴的咸淡、米飯的軟硬及殘湯剩飯是用燃氣還是用微波爐加熱都能各持己見。父親認為微波爐耗電,母親覺得微波爐便捷。結果總是以父親的妥協而告終。

盡管福利院在春節期間也有人值守,臘月二十四,我就把父親接回了家。父親像一個做客的陌生人,什么都要問個明白。我不無擔心地將家里的注意事項像福利院的管理規則一樣一一告訴他,我盡量耐著性子平心靜氣地與他溝通。凌晨四點多我們還在睡夢中他就起床了,他的胃大部分切除,需要少吃多餐。清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弄吃的,中午十一點不到就得吃午飯,下午五點就收拾碗筷了。我圍繞他的生物鐘像在倒時差。放寒假的外孫女也來安營扎寨,一頓午飯因食材、口味、時間不統一至少要分三次做,還得忙著準備過年的東西。夫人有點力不從心,提著醬油瓶子輔導大外孫的作業,爐子上的菜還來不及起鍋就跑過去給小外孫沖衛生間;我也加大了吞服降壓藥的劑量,一件事還未做完就想到另一件事,忙碌的“超前”意識導致丟三落四。電磁壺的水燒開幾次都忘記灌進開水瓶,誤把食用小蘇打當生粉用。在廚房炒菜,妻子會隨時提醒,掂鍋的動靜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父親和孩子的誤會,把廚藝展示當成對煩瑣家務的怨懟。

或許父親看出了我們既當子女又做父母的艱辛,或許是惦記福利院一幫朝夕相處的牌友,正月初六就執意要我們送他回了福利院。春節假期的十多天,因為忙這忙那的,除了到墓地給母親上墳和外孫教他玩手機,我也沒有坐下來和父親說很多話。我能夠思若泉涌、花樣百出地雕琢含飴弄孫的童趣,可就是缺乏和父親心平氣和溝通的耐心;我可以讓淘氣的外孫騎在背上“作威作福”,但容不下父親因早先貧困而表現的一個吝嗇舉動;我曾經獲得“優秀黨務工作者”的榮譽,可在家里卻是極易動怒的狂人形象,還歸咎遺傳基因。

現在,“養老”的內涵發生了變化,不是過去低層次的“色養”“祿養”。現在的老年人心態年輕化,日程規律化,品味時尚化,訴求多樣化。侍奉孝敬老人,不是簡單的年節團聚,也不是單純靠錢敷衍日子。自然流露的親情,真心實意地孝敬,和顏悅色的順從,以及人之老的德行,我做到了嗎?父親的兒子,孩子的父親,我似乎愧對這兩個既溫馨又莊重的稱謂。我在孩子們面前的示范和引領將自己晚年的溝通渠道在他們面前堵得嚴嚴實實。我不敢想象將來耄耋的我會遭遇怎樣的境況。

正月過后,姨媽和三姨父也相繼入住福利院,孤獨的父親像他鄉遇到了久別的親人,心情仿佛開朗了許多,打電話要我趕緊為他送點白酒過去……

立在天國的牌坊

我們姐弟三個從小都是由姨奶奶帶大的。姨奶奶是外婆的大姐,出生于上個世紀初,在當地還算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從傳到我手里的一對民窯燒制的布滿包漿的青花瓷就能證實外曾祖父母家的殷實。她婚后無兒無女,三十出頭就守了寡。外婆因此把母親過繼給了姨奶奶,而姨奶奶卻恪守“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度過了她終身未改嫁的孤獨一生。

我記事時,她大概有五十幾歲。她身材嬌小,皮膚盡管有皺褶但白皙。她的左衣襟上方常插著一條手絹,頭發總是用油抹得油光鮮亮,頭髻插一根穿著線的銀針,耳廓佩掛一對銀耳環,右手中指戴著一個像戒指的頂針箍。她經常用帶粉的索子請人幫她“扯臉”,臉上很難看到汗毛。一雙纏裹的三寸金蓮像端午節包的粽子,邁著八字步顫顫巍巍的樣子像初學邁步的幼童,遇到下雨天出門,如果沒有拐杖或我們的攙扶,真擔心她那雙小腳的承載力。長大后才知道她的形象很像電影里舊社會的媒婆。我們姐弟晚上睡覺經常為搶她的奶而爭吵不休,就好像在爭搶一碗只有過年或走親戚才能吃到的葷菜。于是,她規定:白天有誰不聽話晚上就睡她的腳那一頭,她和聽話守規矩的孩子睡一頭。我總是比姐妹調皮搗蛋一些,有時就只能在另一頭摸著她蜷曲的金蓮進入夢鄉,睡夢中還真當清香的粽子啃過。又因為常尿床,姐姐嘲諷我可以在床上劃船,她也懲罰我睡她的腳那頭。那時,能不能和姨奶奶睡一頭,關系到能不能近距離聆聽通俗的故事和童謠進入夢鄉的“待遇”。心生怨氣的我就將平時與伙伴們玩的手捏一把臭屁的惡作劇如法炮制。有屁要放的時候就趁姨奶奶不注意迅速捏一把臭屁捂著她的鼻子給她聞,臭得她直擺頭。將一種生理現象作為反叛的獨門絕技那可是我的發明。當然,屁股上少不了會挨幾個溫柔的巴掌。

上世紀三十年代,姨奶奶的丈夫是省城某洋行的一個買辦。在一次用船押運貨物途中,遭土匪搶劫客死他鄉,連尸首也未找到。百般無奈的姨奶奶依靠遺留的幾畝土地出租維持生計,稍有一點結余就再放點貸。外婆年少時很反叛,大大咧咧的性格像不曾纏裹的一雙大腳,穿著打扮像使喚丫頭,平常和姨奶奶出門,不熟悉的人都把她當下人看待,還愛上了在家里打長工的外公。姨奶奶作為大姐成全了外婆的婚事。成家后的外公繼續為已是東家的大舅哥打工,隨著添丁增口,入不敷出,拮據的生活全靠姨奶奶接濟。過繼母親,不僅僅是因為姨奶奶無兒無女以慰孤寂,其實就是在幫助生活困難的外婆撫養孩子,畢竟是血脈相連的親姐妹。上世紀四十年代外婆生了三個女兒,五十年代初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后來,姨奶奶出租的土地被沒收,夫家的兄弟分了他們的房產,只留給她一間小廂房。我的母親為了根紅苗正體面地參加革命工作,又回戶改姓外公的姓氏。外公是工人階級,政府接管大舅哥的作坊后,外公當上了技術副廠長,也成了這個國有企業的創始人之一。外婆早年追求愛情,早就與封建家庭決裂了,所以,母親很順利地被安排到縣婦聯工作,原來隨姨奶奶夫家的姓名就做了母親的曾用名。凄楚的姨奶奶失去了依靠,生活的窘迫在一天天增加,有時為了忍饑竟然整日蜷曲在床。她思念過、埋怨過丈夫嗎?面對“尋尋覓覓”的凄清、“雨打芭蕉”的寒涼,她流過多少眼淚我不得而知,她把憂傷隱藏在身體的哪個角落或許只有母親知道。不久,母親決然回到姨奶奶身邊承擔起了贍養姨奶奶的責任。母親后被調離了縣婦聯,轉崗到三江公社供銷社當了一名計劃統計員。

隨著我姐姐的出生,姨奶奶變成了一個“一抹帶十雜,燒火又引娃”的職業保姆。母親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曾經十幾年的養育之恩令她終身難忘。姐姐出生后就繼承了姨奶奶夫家的香火,所以我們姊妹三個于父母姓氏之外就又多了一個姓氏。我未滿周歲時,父親經常被派往山里修水庫的工地勞動,再后來,被安排在與母親相隔較遠的區鎮糧管所工作。從我記事到初中畢業,概念中的“家”一直處于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窘況,但姨奶奶給了我們很多的快樂和智慧。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姨奶奶就是我的啟蒙老師。節奏明快的民謠“牛來了,馬來了,張家大姐回來了,端板凳,裹小腳,兩個媽媽像海螺。”至今記憶猶新。她不僅給我講古往今來的故事,她本身的故事就讓我著迷。豐富多彩的童謠、經典的“子曰”、經世的警句等如涓涓細流滋養著我們。從早晨起床就能聆聽她順口溜式的絮叨:“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吃飯時她會告誡:“食不過飽,癮不過多”;有時候白天與伙伴玩得忘了形,她因為我貪玩嗔怪:“人叫不動,鬼叫飛跑”“白天跑四方,夜晚補褲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如果我在外面與同伴打架打得鼻青臉腫,她還會用我的屬相數落我一番:“好打架的狗子沒有一張好皮。”當然,也因為我的記憶力強,常常夸我:“狗子記得七天的路。”睡覺時她反復叮囑:“食不言,睡不語,側著身體蜷曲腿。”姐姐、妹妹常在外面像男孩子瘋瘋癲癲地“滿天飛”,她總是提醒她倆注重女孩的儀態:“男兒三笑為癡,女兒三笑無廉恥。”仿佛她就是舉止端莊、儀態優雅、笑不露齒的閨中女子形象的代言人。

我稍長大一點后,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割草撿柴火。每次恰伙伴出去割草或撿柴火,她知道我一旦離開她的視線就是“瞎子放叫驢子——松不得手”,只要能夠逃離姨奶奶的視線,蹦坑玩尿泥也能打發大半天日子。她就常提醒我:“晴帶雨傘,飽帶饑糧。”有時還像一個頭戴無檐瓜皮帽額前夾張紙殼充當帽檐的算命先生掐著手指頭念念有詞:“上怕初四雨,下怕十六陰,七陰八太陽,初九不妥當,七晴八不晴,初九放光明。”割青草的活計簡單明了,腰間別上一把鐮刀,胳膊挎一只大籃子,田邊曠野、河渠樹林中野草茂盛、野花盛開,鳥語蟬鳴、蝴蝶蹁躚,空氣清新、視野開闊、風光無限。那可是我和伙伴們野外“放風”的大好時光。我和伙伴們一會兒用馬尾套知了,一會兒拿細枝撥蛐蛐,一會兒拉起彈弓射雀鳥,也保不準誰家種的蔬果會在“鬼子進村”的曲調聲中遭禍殃……盡情地享受這無憂無慮的樂趣。玩夠了提起滿籃子的翠綠立馬走人。青草賣給牛馬行或馬車隊,一大籃子可以賣一角錢,兩天的早點或看小人書的零花錢就不用厚著臉皮纏著姨奶奶討要了。撿柴火得扛個耙子背上竹簍子,選擇樹木繁密落葉較多的地方,耙子所到之處如秋風卷掃,殘枝敗葉盡入簍中。盡管有可能遭遇群蜂的圍攻和蟲蛇的叮咬,但也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看見掛在樹杈間的鳥巢就爭先恐后地攀爬,不僅可以相互展示攀登的高超技藝,還可以掏幾窩鳥蛋打牙祭,拆毀鳥巢的樹枝能裝大半簍子。我們就像這片林地的“拆遷隊”,因鳥兒們未經許可擅自搭建的鳥巢有損這片林子的蔥翠形象被強行拆除。鳥巢的房主急得在高遠處嘰嘰哇哇地亂叫喚,或許是在向我們“拆遷隊”求情,不要毀壞它們的生存空間,或許是在謾罵我們這幫不近鳥情,數次肆意拆毀它們“安居樂業”家園的缺德鬼。那時,我們還沒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有些樂趣并不是很光彩,也不知道姨奶奶說的“外面有個好耙子,屋里有個好簍子”的寓意,長大了才曉得“好耙子”是要學會如何勤勞致富,如何在耙子和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增加收入;“好簍子”是要學會如何量入付出,如何讓容量有限的簍子成為家庭幸福生活的當家。漸漸地,我明白姨奶奶那些看似隨口而出的極富寓意的絮叨,遠比老師要背誦的課文簡潔順口。現在,那些原生態的勞作工具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偶有遇見也是在民俗館供著,其賦予的寓意離我們當代人越來越遠,越來越淡。

小時候懵懵懂懂,對立身處世的傳統美德沒有完整的概念,但姨奶奶往往在就事論事中詮釋。二姨小時候因一場感冒未及時治療導致持續高燒而耳聾,十幾歲就在福利院學會了裁縫手藝。我們小時候的穿戴沒有合身、適履的概念,二姨的裁剪都為日后長個兒留有余地,穿大改小的衣服外面的人一般看不出來,各種邊角廢料拼做的書包像工藝品,就連褲腰帶都與其他同學不同。姨奶奶常借題發揮的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或“些小不補,拉破尺五”的訓誡。細微的語言像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田。姨奶奶的教誨既是人類經過探索在與大自然的反復較量中達成的默契,也是先祖教化人生、勵志自強的至理名言,像一部飽經滄桑的帶有溫度的辭書,堪比《古謠諺》里的經典。記憶中有好多類似的經典話語,有的可能早就融化在血液中,滲透在骨髓里,落實在人生堅實的步履上,即便擔水劈柴、燒火做飯、抹桌掃地的歷練也讓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的可能沒長記性當耳旁風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像風像霧拂面而過。或許我人生的坎坷就在那未曾留意的一二句話語中。

父母不常在身邊,家境十分困難。木匠廢棄的鋸末倒是姨奶奶為我們消暑御寒的主要原材料。夏天,將鋸末和農藥“六六六”粉拌在一起灌進像豬腸子一樣的薄紙筒并扎緊兩頭,晚上睡覺時點上,將它擱在搓板的反面,像一根香腸盤著,能當蚊香驅趕蚊子;冬天,首先要學會封煤爐子。晚上睡覺,爐子不熄火,但火大了耗煤。先將爐灰清干凈,換上黑煤球,爐口用一整塊濕煤餅蓋住,中間掏一小洞即可,再把爐底的通風口堵嚴實,爐子周邊放著烤衣物的架子,早上起床衣褲鞋襪暖暖的。姨奶奶早起撬開煤餅,打開通風口就為我們做早餐。白天,把鋸末放在帶把兒的陶土火缽里,不帶明火慢慢地燃燒,既可以踏在腳下暖腳,也可以抱在懷里暖手和身子,盡管熏得睜不開眼,但融融暖意填滿心間。

一架老式紡車擺在堂屋的一角。一根條木釘著兩個支架,一邊是用竹片拼裝的直徑約一米的轉輪,一邊是在支架上固定一支錠子,兩頭用一根帶子作傳動,左手將棉條頭端連著錠桿,利用快速旋轉紡紗繞錠,右手搖動轉輪帶動錠子旋轉,拿棉條的左手慢慢地與錠子分離出線并向后引,紗線紡出一段就利用轉輪的回轉將左手的紗線送回紗錠,纏繞錠子的棉線如鴨梨大小的橢圓狀就可取下來。如此重復著,拿捏棉條的手感要勻稱,否則紡的線就會粗細不一,織出來的土棉布就有線坨。我們穿的衣服和鋪蓋大都靠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姨奶奶搓搟像火腿腸一樣的棉條。煤油燈下,姨奶奶一邊紡線一邊給我們講熊嘎嘎蒙騙小孩的故事……有時半夜起床尿尿,姨奶奶還在昏暗的油燈下辛勤勞作,陪伴她的只有那昏暗瘦小的影子。她搖著紡車映在墻壁的剪影像一幅雕像鐫刻在少小記憶的深處。紡車搖過我的童年,也搖老了姨奶奶的凄清,那棉線坨仿佛是她蒼白的情愫,它披著滿身的滄桑竭盡全力作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后奉獻。

平時很少吃到魚和肉,炒菜的食油也只是在鍋里走一圈后再倒進油壺。她經常寬慰我們:“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卜保平安。”但無論生活怎樣艱苦,即便中午是水煮白菜,晚上是咸菜蘿卜,她都反復告誡我們要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言猶在耳。她總是想辦法改善我們的生活。她“變廢為寶”的手藝堪稱一絕。夏天,她讓我們將吃剩的西瓜皮收集起來,先削去紅瓤洗凈晾干,然后放入事先備好的泡菜壇子里,浸泡三四天后即可食用。那味道酸、辣、咸、麻、甜俱全,靠近壇子聞著那沁人心脾的味道,口水就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滋味遠比現在的泡菜醇正地道,有時上學也會偷偷帶上幾塊與其他同學換爆米花或炒蠶豆吃。秋季是曬制黃豆醬的最好時節,先將選好的黃豆用水泡上一天使之軟化,脫水瀝干,蒸熟后拌適量面粉再蓋上被子讓它發酵生出黃色或白色的霉菌,扔掉黑霉豆,然后再曬干。另外,把新鮮的紅辣椒抹干剁碎,將鹽和長霉的黃豆按二比一拌在一起裝進壇子密封好,如果在密封口貼兩片荷葉會更香。腌制一個月后就是色香味美的佳肴,既可以下飯,也可以作炒菜的調料。當然也少不了將她的佳肴美饌送給經常幫我們挑水搬煤的左鄰右舍。街坊鄰里都很尊重她,不完全因為她的美食,而是她不僅能堅強從容地面對女人的幽怨凄切,把一個女人因封建禮教擠壓的孤獨悲涼裹藏在內心的最深處,猶如她那纏裹嚴實的三寸金蓮。

老一輩人的有些事說不清道不明,有些事情簡直不可理喻。姨奶奶是家族中的大姐,婚喪嫁娶都會找她。有一年我換牙,姨奶奶告訴我不要用舌頭抵缺牙處。沒過幾天,她領著我去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那時,新娘子過門沒有八抬大轎,沒有紅蓋頭、紅夾襖,更沒有租來的婚紗。穿一身仿軍品,胸前別一枚毛主席像章,自己走到夫家,床上用品也沒有綾羅綢緞,軍用品最時髦。請客場面桌數不多但很莊重神圣。趁新娘下席,姨奶奶趕緊神秘兮兮地將我領進新房,新娘坐在床沿,姨奶奶上前給新娘說了點什么,新娘輕聲細語問了我幾歲,就讓我張開嘴巴。她伸出纖纖玉手摸我掉牙的牙床,我是一頭霧水,只覺得新娘的手好香甜柔軟。過后才知道兒童換牙時,信奉新娘結婚要生伢(牙)的寓意,新娘子摸了后沾上喜氣,牙齒不僅長得快還會長得齊整。

面對酒桌上豐盛的菜肴,我像一個饕餮的小精靈大快朵頤。姨奶奶讓我慢點吃別噎著,說我是餓牢里放出來的囚犯,像牛在嚼草。當我的筷子伸向那盤紅燒全魚時,手被姨奶奶的筷子打得縮了回來。她說,那盤紅燒全魚是“看菜”,不能吃。后來才知道民間因“魚”與“余”同音,生活并不富裕的百姓將象征“年年有余”的魚擺上酒桌是有寓意的,是不能隨便用筷子戳的,其莊重程度仿佛供奉著一個遠古的圖騰。筷子夾菜時,只讓我夾自己面前的菜,并隨時將我擱在碗上的筷子放在桌子上。誰知我還是吃多了,不停地打著嗝,自己難受不說,還影響別人。這種呃聲不是吃飽了只出氣的飽嗝,它是肚子肌肉收縮時的釋放,渾身顫抖,聲音短促脆響,呃聲接二連三,不小心還嗆得咳嗽不斷。后來才知道,這種癥狀叫膈肌痙攣。這時姨奶奶拿來一只空碗,到廚房水缸里舀來一碗清水,迅速用一雙筷子在碗里順時針快速攪動,水形成了一個漩渦,姨奶奶就將筷子架在碗上呈十字,要我趕快在每個架口喝一口漩渦水。我一邊喝,姨奶奶就一邊不停地拍我的后背,還會突然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似乎是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如果是在家里,她還會讓我喝母雞剛下的生雞蛋。在我的印象中,喝神奇清冽的漩渦水,盡管療效不是百分之百,但不喝肯定是沒完沒了地打嗝,何況那么熱鬧的場面隨便轉移一下注意力也可能會好。

姨奶奶年近八十歲去世,帶走了我充滿神奇和快樂的童年,把一個女人的孤獨凄楚也悄然帶到天國去了。她走得很安詳,沒有絲毫的遺憾,象是去天國投胎轉世,依舊裝扮成婉約清麗的小腳女人,宛若去赴一場隆重的約會,了結“與子偕老”的夙愿。想必丈夫在那邊為她修建了一座她夢寐以求的“嘉言慈訓齒留香”的貞節牌坊,表彰一個小腳女人在凡間對封建婦道的恪守,對親人的呵護。其實,我在心里早就為她立了一座忍苦耐勞、寬厚善良的牌坊。

作者簡介:吳斌,湖北潛江人。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在《速讀》《參花》《長江叢刊》《海外文摘》《散文選刊》《散文百家》等雜志發表文學作品百余篇。散文《鄉下表弟》獲“2017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母親節的守候》獲“第12屆海內外華語文學創作筆會”二等獎,《一本書,四十年的糾結》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2018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第18名,散文集《那年青蔥》獲“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集獎。著有散文集二部。

(責任編輯 象話)

(本文選自:參花(上) 2020年0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91啦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JIZZ亚洲国产|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A视频|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看|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青草视频久久|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资源| 97成人在线视频|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播放|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网址|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91视频观看|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www.亚洲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在线五月婷婷| 亚洲浓毛av|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