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池市致力打造壽鄉中藥材品牌,注重發揮民族醫藥特色資源在產業扶貧中的支撐作用,助力貧困山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帶動全市4.7 萬戶貧困戶發展種植山豆根、十大功勞、紅豆杉、丹參、鵝掌楸等10 多個品種中藥材,種植面積5 萬多畝,并實施訂單農業,貧困戶實現種植藥材增收1000 萬元以上。其中山豆根中草藥產業發展多次在自治區相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成為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據介紹,中草藥十大功勞、山豆根屬于廣西重點發展的傳統道地藥材品種,為中醫臨床種植品種用藥材之一,是河池具有保護和發展資質的本地藥材品種。河池市以野生資源豐富、發展種植基礎條件好的金城江區、環江、南丹、鳳山、巴馬、都安6 區縣為核心,建立環江、鳳山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和金城江區三境村綜合種植示范性基地,大力發展推廣十大功勞和山豆根種植。該市積極引進優質中草藥材種植,并從科學育種到回收加工提供產業“一條龍”服務,不斷壯大中草藥材種植加工產業鏈。核心區種植由2012 年零星種植的3000畝增加到目前的3 萬畝,平均每畝收益達1 萬元以上,兩年來受益貧困人口10.7 萬人。
河池通過園企合作“定制藥園”,政所聯姻共建藥園,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和基地品牌效應。積極引導、服務藥材企業與廣西藥用植物園研究所“定制藥園”簽訂合作協議,全力指導企業建立標準化育苗基地,提高優質種苗產出率,提升山豆根種植技術能力。同時,積極爭取自治區科技特派員中的2 位首席研究員不定期為企業提供山豆根育苗、種植、病蟲防治等技術服務。
河池市通過“企業+流通企業+醫院”三方聯合簽訂合作協議,鏈接種植、加工、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等服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把當地喀斯特山區十大功勞、山豆根種植基地與環江、鳳山、都安、南丹等壯瑤醫藥基地整合,打造“河池壽鄉中草藥材”品牌。在產業發展中,以廣西東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廣西鳳山縣佳弘種苗有限公司為龍頭,建成集中醫藥及壯瑤醫藥產業繁育、育肥、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基地。


據悉,河池市擁有藥用植物1676 種,占廣西全區4623 種藥用植物的36.25%。其中十大功勞、鐵皮石斛、紅豆杉等主產道地藥材高達90%以上,已具有明顯的規模化優勢。目前,河池十大功勞、山豆根等中草藥材遠銷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初步實現“中草藥材在河池種、根在全國賣”。
2019 年以來,河池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引進第一批跨省區層面統籌推進項目“大健康扶貧產業園-中藥材種植”項目,打造中醫藥種植科普園種植十大功勞、山豆根、鐵皮石斛、紅豆杉等道地藥材,配套建設加工廠,為壽鄉中藥材的發展提供更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