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17 日,是中國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發布關于表彰2020 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的決定,其中廣西的楊寧、汪云貴、黃立溫、陸寶蘭同志以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獲得表彰。在獲得表彰的同志中,陸寶蘭獲得2020 年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
陸寶蘭是原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巡視員,年過八旬,仍堅守脫貧攻堅一線,用農業技術專長帶領鄉親種植水果脫貧致富。作為獲獎者,17 日,陸寶蘭在中央電視臺“決戰的時刻——2020 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中精彩亮相。
在來賓市興賓區五山鎮聯興村委古村,提起“八叔”的名號,村民無不伸出大拇指稱贊。五山鎮古村是陸寶蘭的老家。
因為惦記著老家還有很多群眾沒有脫貧,2000年,陸寶蘭從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崗位退休后,就回到家鄉五山鎮聯興村委古村,帶動村民一起種植龍眼。他走家串戶,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宣講政策,解釋種龍眼的好處,不過收效甚微。“光說不行,我得先種出來給大家看。”他拿出自己2 萬多元退休金,購回優良龍眼果苗和化肥,自己種了6 畝后,剩余的苗木免費分給有意愿的農戶種植34 畝。在陸寶蘭挨家挨戶指導幫助下,種植的龍眼喜獲豐收。看到效益的鄉親們紛紛種起了龍眼。2005 年,全村種植龍眼達320 多畝,人均純收入達4000 多元。

由于受氣候影響,加上多年種植,品種老化,龍眼的收成逐漸變得不穩定,陸寶蘭又思考著為鄉親們尋找新的創收門路。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和深思熟慮,他和4 戶村民試種美國提子、巨峰葡萄。在他的幫助下,村民越種越多,比先前種植龍眼的收入翻了一番。2017 年,全村葡萄種植面積達到300 畝,人均純收入從2000 年前不足1000 元漲到如今的近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
如今,村里的排水溝、垃圾池修好了,道路硬化了,籃球場、文化娛樂室也建起來了。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陸寶蘭還捐資10 余萬元設立“古村助學基金”,幫助山里娃圓求學夢。拿到扶貧工作的國家級榮譽,他倍感振奮,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