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首個網紅美食當屬云南的大米粑粑。關心民生的領導人,親自體驗并制作傳統美食大米粑粑。新華社贊許:“一個個紅、白、黃等不同顏色的大米粑粑擺放在砧板上,模子上印出來的蘭花草、四葉花等圖案和福、壽、喜等字樣,寄托著對來年美好生活的祝愿?!?/p>
云南粑粑,親民的“滇式中點”
我國西南地區把餅叫做粑粑。云南的稻米多,所以云南的“粑粑”種類更多,也更美味,且都有云南的特色。因此,亦有人稱之為“滇式中點”。“滇式”就是在制作美食時,利用云南的食材,揉進云南的手法,融入云南的情懷。而“中點”不言而喻,即中國式的點心。在制作粑粑時,山上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花、莖、葉都可以成為餡料,同時云南獨有的食材,如宣威火腿、食用玫瑰、,高寒苦蕎、糯米等,也都可以藏進粑粑中。在粑粑的香氣中,云南人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生活中不僅有粑粑,還有“粑粑節”
在云南你一定聽過彝族的火把節,然而在大小涼山等地的彝族同胞歡度火把節的時候,作為彝族支系的他留人,卻在這一天歡慶著自己的盛大節日——粑粑節。
他留人自稱他魯蘇(蘇在他留語中為人的意思),他留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只有民間祭司(鐸系)掌握著一種在民間祭司活動過程中使用的專用象形符號。所以,他留的歷史都是靠世代口頭的相傳與傳承。粑粑節,是他留部族的盛大節日。粑粑節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是他留人的傳統祭禮,給老祖先敬獻祭品——糯米粑粑。無論歲月怎樣無情、時代如何變遷,他留,人民都世世代代繼承著這份對于先祖的最古老、最樸素的懷念與感恩之情。
這一天他留村寨熱鬧非凡。每年的這個日子他留子民們都會身著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風雨無阻趕回來。各家都蒸好他留糯米飯,用石碓舂糯米飯,做成糯米粑粑,這個糯米粑粑實際就是糍粑粑粑從大到小、比例均勻、共有12個,壘成塔形。全家人用過早餐,剛好旭日東升時,一個個身著節日盛裝,打扮一新,戶主領著一家老小在村中集中,以村為單位,由把目(村長)帶隊到他留人墓地聚集,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用糯米塔形粑粑敬獻阿皮阿波,即他留人的老祖先。
祭祀用的他留粑粑則用他留糯米碾制而成,12個從大到小比例均勻的他留粑粑壘成塔,形成祭祀他留粑粑,一般年份用12個他留粑粑壘成塔,閏年則用13個。糯米做的塔形粑粑是用來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感謝祖先開辟了良田,修建了溝渠,使他留人有了棲居之地。感謝祖先們所給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細數云南各地的“粑粑”
云南人喜歡吃"粑粑”,也把對美食的創意融在粑粑中。每個地州都有自己的粑粑代表,食材更是融入了當地特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云南各地的粑粑。
昆明官渡粑粑
作家陶振先生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我不說愛昆明地處高原,氣候像瑞士的日內瓦,夏不熱,冬不冷;也不說愛一汪滇池水,養育昆明一城人。我只說我生活的一個地方——官渡,我愛上昆明就從這里開始,因為只是一個粑粑,你就可以看見官渡人的淳樸和善良。”官渡粑粑是烤制的香甜餡餅,餡料品種豐富,包括豆沙餡、白糖花生餡等。
大理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面麥燒餅。面粉加適量的堿揉透,再加精油分層,撒上蔥花、花椒、食鹽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紅糖包心為甜味。放在圓形砧板上,在餅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層香油,然后放入鍋中烘烤。烤出來的喜洲粑粑不僅色美味香,而且廉價實惠。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風味的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徐霞客游記》中即有記載。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加注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清泉和成面團,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搟成一塊塊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圓筒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黃色,即可制成。麗江粑粑分為咸甜兩類,可以根據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特點二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后放置數天,不會發霉,無論帶著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簡單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是馬幫商隊備用的干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迪慶水汽粑粑
水汽粑粑是迪慶特有的,看上去很一般,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因為它是伴著酥油茶一起吃的,掰上一小塊水汽粑粑,沿著碗邊蘸著酥油茶花,讓粑粑浸滿香濃的茶再放進嘴里,慢慢嚼上一嚼,暖暖的滋味和濃濃的奶香和著粑粑的麥香涌入胃中。
楚雄蕎粑粑
蕎粑粑是楚雄彝族的最愛,而且蕎麥本身的營養價值很高。蕎麥粑粑一般使用甜蕎做的,吃起來略微帶有點苦味,所以吃的時候蘸著蜂蜜吃,味道清香,蜜汁的甜味也剛好蓋過苦味,是一道很美味的點心。
怒江石板粑粑
石板是當地特有的一種青黑色頁巖,通常選取背陰背風的山崖上的石塊,用撬桿撬下后,將大小合適的石料,用刀砍削修整,背下山再打磨拋光,放在火塘邊烘烤一兩個月,水分烤干后就可以使用了。把石板放在三角火塘上,把野生甜蕎粉攪成的糊倒在石板上開始烙制。在火的烘烤中,石板漸漸有了溫度,蕎麥粑粑邊緣的氣孔中溢出焦香,粑粑熟了,再蘸上一點蜂蜜,十分美味。
西雙版納潑水粑粑
每逢潑水佳節,傣族家家戶戶都要做潑水粑粑。其實做法是選用上好的糯米水磨成吊漿粉,加入適量的紅糖,將吊漿粉與紅糖合成粉團狀,然后在芭蕉葉上抹上豬油,將粉團包好壓成長條即可上蒸籠。蒸熟后的粑粑松軟而富有彈性。這種粑粑可以保存一周,變硬可以油煎。有人稱它是傣家年糕。
普洱三角粑粑
三角粑粑,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呈三角形,普洱景東、景谷、墨江等地都會做這個點心。選優質糯米和飯米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漿,取少量的吊漿做成熟漿疙瘩后搓調入吊漿內始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鮮肉,韭菜等做成咸餡。要吃甜味的,就用白糖,花生,蜂蜜,核桃,芝麻,雞油做成甜餡,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手指擠捏成三角狀,形如菱角,再用芭蕉葉做墊,放在蒸籠內蒸熟。三角粑粑吃法多樣,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烤著吃,既可當點心又可當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