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鄉村振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步發展的國家戰略。為了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國上下各個地方都在下大力氣抓農村工作。有的地方開發農業旅游式的觀光經濟,有的搞農村產業助脫貧奔小康,有的開發綠水青山式的園林休閑。本文主要分析某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今后的實施建議,以期促進該縣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組織管理;資金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5--2
鄉村興,則國興。某縣按照既定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鄉村振興。鄉村面貌為之一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譜寫新篇章。
1 某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
某縣通過精心組織、統一部署、先易后難、典型帶動、分步實施和整體推進等措施,充分調動全體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全縣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該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主要體現如下。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展。近年來,通過相繼實施一系列工程建設,該縣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二是產業推進效果明顯。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各地主打特色農業效果牌,加快推進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三是在培訓新型農民上下功夫。全縣培訓農民工20多萬人次,勞務創收約15億元,累計外出務工人員超過20萬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超過60萬人次。四是不斷夯實基層堡壘。全縣深入開展和實施一系列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大力改善黨群、干群關系。五是極大改善村容村貌。全縣新農村建設中結合實施衛生活動,著力開展一系列活動,使農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雖然該縣鄉村振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還存在差距。
2 某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村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
粗放生產是該縣農業生產的基本現狀,產業化經營水平依然較低。在生產過程中,農戶往往比較關注數量的增長,不看重質量的提高,沒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方式粗放,很少實施精深加工,因而農產品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優勢。此外,農村專業合作社規模小,不能有效開展活動,帶動力不強。
2.2 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該縣溫光水土條件較好,絕大多數農民小農意識比較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在文化修養方面,農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下,缺乏接受新事物、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在技能方面,大多數農民缺乏一技之長,干苦力的農戶較多,農民增收受到嚴重阻礙。
2.3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
農村醫療教育等一系列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民害怕生病,一旦生病有可能因病致貧。該縣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太少,專業人才缺乏。絕大多數圖書館和活動室成了擺設,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最低保障制度,農村弱勢群體的利益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
2.4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功能不突出
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形勢、新要求。思想僵化問題制約著廣大干部大膽地干工作。一些村沒有集體經濟,有的即使有集體經濟,但是卻沒有從中獲得收益。因此,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到位。雖然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但是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無法順利實施。
3 某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策
3.1 組織管理方面
一是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引導,將鄉村振興的一系列規劃和目標要求及時對群眾公開、公示,引導群眾積極投身其中,使農民群眾以主人翁的態度看待和參與鄉村振興。二是要科學做好規劃。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準和選好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制定既符合鄉村振興總體要求,又體現當地人文經濟特色的發展目標和產業規劃,努力確?!耙淮逡徊摺薄耙坏匾环ā?,以縣、鄉、村三級為基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從調查情況來看,這方面工作空間很大。要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把調整的著力點從局部面積的加加減減轉到培育特色支柱產業上來,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優、做新,做出品牌。三是要抓好制度建設。針對鄉村振興的規劃、立項、資金使用等工作,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工作制度和嚴格的監督檢查機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要堅決避免個別人員把支農惠農、鄉村振興項目當作權力尋租的工具和揩油發財的機會,杜絕嚴重侵犯農民利益現象的發生。
3.2 資金投入方面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積極調整資金支出結構,在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增加群眾實際收入、不斷改變群眾對干部能力的認識上下功夫。
3.3 兩委組織建設方面
村級組織是農村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選好村支兩委負責人意義重大。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鄉村振興必須尊重農民,依靠農民。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和黨組織堅強有力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行之有效、扎實管用的領導機制,穩扎穩打,不斷搞活搞優農村市場,補齊配強農村短板。要堅決克服部分縣鄉干部存在官僚主義、作風漂浮,搞形象工程問題,杜絕危害農民利益。
3.4 工作著力點方面
一是要以點示范,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要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示范點作用,根據很多年不落后、后續能改造的理念,強化示范點建設,全力提升示范點建設的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二是要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培植市場主體。做大做強一大批集體經濟和農民合作社,使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扶持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銷能人、農村大戶、龍頭企業和地方干部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和培育能力。三是要強化服務功能,完善農民保障措施。通過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作者簡介:李何斌(1984—),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