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安徽省潛山市駝嶺林場結合松材線蟲病防治,開展松褐天牛化學防治藥劑篩選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藥劑、不同施藥濃度對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影響顯著,而且第2年、第3年松褐天牛蟲口恢復較快;本次試驗以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400倍液、20%滅幼脲·滅蟲堿微囊懸浮劑2 000倍液、3.6%煙堿·苦參堿微膠囊粉劑3 000倍液、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關鍵詞] 松褐天牛;藥劑;篩選;松材線蟲病
[中圖分類號] S76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5--3
近年來,安徽省潛山市駝嶺林場松樹死亡較多,主要是由松材線蟲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 Buhrer)]危害造成的。駝嶺林場在進行松材線蟲病病死木清理的同時,開展了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化學防治。為了探索有效的、適合駝嶺林場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駝嶺林場結合防治工作,開展了松褐天?;瘜W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1 試驗小班設置
試驗小班選擇近年來死亡松樹比例較高的小班,共選擇20個小班,總面積318.67 hm2,試驗小班概況如表
1所示。
2 藥劑選擇與施藥方法
試驗藥劑選擇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20%滅幼脲·滅蟲堿微囊懸浮劑、3.6%煙堿·苦參堿微膠囊粉劑、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和1%噻蟲啉微膠囊粉劑5種。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20%滅幼脲·滅蟲堿微囊懸浮劑、3.6%煙堿·苦參堿微膠囊粉劑、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采用常量噴霧施藥,1%噻蟲啉微膠囊粉劑采用噴粉施藥。按照藥劑商品說明書,每種藥劑確定4種試驗施藥濃度,共20種試驗方法。試驗選擇在松褐天牛羽化盛期進行施藥,分別選擇在4月中旬、5月中旬和7月上旬的晴好天氣進行施藥試驗。藥劑種類、施藥方法、施用濃度和試驗編號如表2所示。
3 試驗設計
3.1 試驗樣方設計
每種試驗方法重復4次,共設置試驗樣方80塊,每個樣方1.5 hm2,試驗樣方總面積120 hm2。為防止不同試驗之間產生干擾,每個樣方之間根據地形至少間隔50 m。
試驗樣方面積加上間隔區域面積,試驗至少需要松林面積210 hm2,小于試驗小班總面積318.67 hm2,小班選擇符合試驗要求。
3.2 蟲口減退率監測
在試驗樣方中間位置,根據樣方形狀布設兩三個APF-I松褐天牛誘捕器,用于監測施藥試驗后的松褐天牛數量。為計算施藥試驗后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在試驗小班邊緣距離試驗樣方至少100 m之外布設五六個APF-I松褐天牛誘捕器作為對照誘捕器,用于監測為防治區域松褐天牛數量。
3.3 蟲口減退率計算
APF-I松褐天牛誘捕器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術規范》(LY/T 1866—2009)規定進行掛設、維護和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調查,連續觀測3 a松褐天牛數量變化情況。按年度調查統計每種試驗方法平均每個松褐天牛誘捕器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A),同時分小班調查計算對照誘捕器誘捕到的天牛數量(B),再根據觀測結果,按照式(1)(2)計算防治試驗的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P):
(2)
式(1)(2)中,Aij為第i小班第j種試驗方法每個誘捕器一年中平均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Bi為第i小班每個對照誘捕器一年中平均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Pij為第i小班第j種試驗方法蟲口減退率,Pj為第j種試驗方法蟲口減退率,n為第j種試驗方法涉及的小班數[1]。
4 結果與分析
對表3數據按年度進行蟲口減退率差異性分析,結果如表4、表5、表6所示。結果表明,在а=0.05水平下,2017年(當年)的蟲口減退率的行間(藥劑濃度)F=
38.963 0,大于F crit=3.490 3,P-value=1.832 2×10-6,小于0.05;列間(藥劑種類)F=70.859 2,大于F crit=3.259 2,
P-value=3.033 9×10-8,小于0.05,不同藥劑種類、不同施藥濃度的蟲口減退率之間差異顯著。2018年(第2年)、2019年(第3年)的蟲口減退率的行間(藥劑濃度)F=41.205 3,大于F crit=3.490 3,P-value=1.353 1×10-6,小于0.05;列間(藥劑種類)F=65.573 8,大于F crit=3.259 2,P-value=4.723 6×10-8,小于0.05,不同藥劑種類、不同施藥濃度的蟲口減退率之間差異顯著。
5 討論
結果表明,不同藥劑、不同施藥濃度對松褐天牛蟲口減退率影響顯著,而且第2年、第3年松褐天牛蟲口恢復較快;本次試驗以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400倍液、20%滅幼脲·滅蟲堿微囊懸浮劑2 000倍液、3.6%煙堿·苦參堿微膠囊粉劑3 000倍液、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2-6]。
參考文獻
[1]周宏.APF-1誘捕器林間誘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2019(7):46-47.
[2]張國慶.過度行政、過度應急與災害科學治理[EB/OL].(2019-08-23)[2019-12-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22505.
[3]王杏蘭.林業生物災害理論研究的文獻綜合分析[J].吉林農業,2018(16):86-87.
[4]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6):84-87.
[5]周宏.國內松材線蟲病主要防治技術述評[J].吉林農業,2019(4):94-95.
[6]程月喬.林業植物檢疫文獻學分析[J].鄉村科技,2019(29):22-23.
作者簡介:唐飛虎(1976—),男,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