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陽 陳輝 李喜鳳
[摘 要] 大蒜的蒜苗、蒜薹、蒜頭均可食用,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和醫療作用,因此大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為了得到優質、高產的大蒜,本文總結大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和栽培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大蒜;生長環境;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5--3
中國是世界上大蒜的主要生產國和主要出口貿易國之一[1]。大蒜是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僅可以用作調料,而且可以入藥。大蒜功效強大,有抗菌、抗病、降血脂和防癌抗癌等作用[2],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畜牧業等多個領域。
1 大蒜生長環境要求
1.1 溫度
大蒜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喜冷涼氣候條件,生長發育和器官形成受溫度條件影響,其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
1.1.1 萌芽期。通過休眠的蒜瓣可在3~5 ℃的低溫下萌發,12 ℃以上蒜瓣萌發迅速,16~20 ℃為蒜瓣最適宜的萌發溫度,30 ℃以上抑制蒜瓣萌發。秋播大蒜過早,播種溫度過高,蒜瓣萌發緩慢,易導致出苗不齊。
1.1.2 幼苗期。大蒜幼苗期對低溫耐受力較強,能耐短期-10 ℃低溫和長期-5 ℃低溫。在冬春季月平均氣溫-6 ℃的區域,大蒜可以安全越冬,大蒜以四五葉期的幼苗抗寒力最強,幼苗期最適宜的溫度為12~16 ℃。
1.1.3 花芽和鱗芽分化期。大蒜的花芽和鱗芽分化在低溫條件下才能正常進行。大蒜為綠體春化植物,播種后10 ℃以下經過30~60 d,可通過春化階段。大蒜鱗芽在20 ℃以下的溫度條件下才能形成鱗芽。
1.1.4 蒜薹伸長期。蒜薹伸長期是蒜葉和蒜薹的旺盛生長期,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6 ℃,蒜薹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20 ℃。低溫情況下蒜苗和蒜薹生長緩慢;高溫情況下則會加速植株老化使鱗莖提早膨大,還會引起蒜薹營養倒流。
1.1.5 鱗莖膨大期。大蒜鱗莖膨大期需要較高溫度,適宜溫度為15~20 ℃。鱗莖膨大初期,溫度稍低有利于合成更多的光合產物。鱗莖快速膨大期,溫度偏高有利于葉片和葉鞘中的營養向鱗莖運輸。
1.2 光照
1.2.1 光照與大蒜發育。大蒜是長日照作物,通過春化階段后,在13 h以上的光照環境中才能抽薹,并促進鱗莖的形成。短日照只能使大蒜花芽分化,一般不能抽薹;過強的光照會使葉片加速衰退,提早形成鱗莖。
1.2.2 品種對光照適應性。不同品種對日照長短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北方栽培品種需要14 h以上光照時間,南方栽培品種需要13 h左右光照時間。低溫反應遲鈍型品種在12 h的日照條件下,一般不能形成鱗莖,對日照長度要求嚴格;低溫反應中間型品種次之;低溫反應敏感型品種對日照適應性較強,在12~16 h日照條件下鱗莖發育良好,在8 h短日照條件下仍可正常發育。
1.3 水分
1.3.1 大蒜需水特點。大蒜葉片呈帶狀,表面覆有蠟粉,地上部耐蒸發能力強。但大蒜根系淺、根毛少,吸收水分能力不強,對土壤水分要求嚴格。大蒜不同生育期對土壤水分要求各有不同。
1.3.2 萌芽期水分要求。萌芽期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較高,以促進生根萌芽。河南省杞縣一般采用播后灌水的栽培方式對土壤進行補水,土壤干旱影響根系伸展,影響大蒜植株生長。
1.3.3 幼苗期水分要求。幼苗期應適當降低土壤含水量,促進根系下扎,防止幼苗徒長。苗期水分過多蒜苗生長量大,不利于地上部安全越冬;水分過多還會使大蒜提前退母,影響養分供應。退母后大蒜生長速度加快,需水量增多,此時應增加土壤含水量,保證大蒜正常生長發育。
1.3.4 鱗芽和花芽分化期水分要求?;ㄑ亢枉[芽分化期是大蒜對水分敏感期,水分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花芽和鱗芽正常分化,水分過少則鱗芽分化受阻,水分過多易引起二次生長。
1.3.5 蒜薹伸長和鱗莖膨大期。蒜薹伸長和鱗莖膨大期是大蒜生中生長量最大的時期,需要較高的水分和養分供應。鱗莖膨大后期,大蒜葉片逐漸枯黃,根系退化死亡,植株需水量減少,應降低土壤含水量促進鱗莖成熟,防止鱗莖收獲前外皮腐爛變黑。
1.4 土壤
1.4.1 土壤質地。大蒜對土壤環境要求較高,大蒜適宜在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保水保肥的沙壤土或壤土中栽培。
1.4.2 pH值。大蒜生長喜微酸環境,最適宜的pH值為5.5~6.0,pH值在5.5以下大蒜生長緩慢,pH值在4.0以下嚴重抑制大蒜地上和根系生長。堿性嚴重的土壤不易栽蒜,土壤鹽分濃度越大,大蒜產量越低。
1.5 營養
1.5.1 大蒜需肥特點。大蒜對肥料需求量大且耐肥,增施有機肥能顯著增加大蒜產量。大蒜對硫、鋅等微量元素敏感。大蒜根系弱吸收能力差,施肥應少量多次,施肥后及時澆水,利于根系吸收養分。
1.5.2 大蒜對肥料三要素的需求。大蒜對礦質營養需求量較高,形成1 000.00 kg大蒜需要從土壤中吸收14.83 kg氮、3.53 kg磷、13.42 kg氧化鉀,吸收比例為4.2∶1.0∶3.8。缺氮對產量的影響最大,缺磷影響次之,缺鉀影響最小,三要素同時缺乏時影響更大[3]。
2 大蒜高產栽培技術
2.1 蒜田準備
2.1.1 選地。大蒜根系為須根系,根群小而短,在土壤中分布淺,主要根系集中在25 cm以內的表土層,吸收水肥能力弱,不宜在土壤黏重的地塊栽培。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層疏松、排水良好且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土或壤土,pH值在5.5~6.0,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栽培大蒜。
2.1.2 基肥。大蒜根系弱,吸肥能力差,但需肥量較大,對土壤肥力要求高?;龅接袡C無機配合施用,一般667 m2蒜田施用有機肥40~50 kg+復合肥(15-15-15)
120~150 kg,高產田667 m2施用有機肥50 kg+復合肥(18-18-18)120~150 kg,撒施耕入土壤。
2.1.3 做畦。耕層深度20 cm左右,耙細整平做寬
2 m的畦,長度根據地塊大小而定,畦面保持松軟、平整。
2.2 選擇良種
根據播期不同選擇合適的大蒜品種,以收獲蒜頭為主的選擇中晚熟品種。人工分級是選蒜的最好方法,將蒜頭按照大、中、小和蒜心進行掰蒜,去除牙尖受損和爛瓣。100 kg蒜種用34%苯甲·噻蟲嗪懸浮種衣劑100 mL
進行拌種。
2.3 播種
2.3.1 播種期選擇。根據大蒜收獲時間,播種期略有差異。杞縣早熟蒜一般在9月上中旬進行播種,中晚熟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播種。
2.3.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產的基礎,按照品種特性適當密植,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播種過密,蒜頭變小,蒜瓣平均質量下降,小蒜瓣比例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但蒜頭和蒜瓣質量下降;播種密度低,蒜頭增大,蒜瓣平均質量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減少,產量降低。如果行距控制在20 cm,一般株距控制在10~13 cm,667 m2栽種2.6萬~3.3萬株。
2.3.3 播種方法。杞縣采用開溝法種植大蒜,用特制開溝器具開5 cm深的淺溝,將蒜的腹背連線與開溝方向平行,出苗后葉片的分布方向與播種的方向垂直,葉片不遮陰。
2.3.4 播種深度。栽蒜時要求栽蒜深度保持一致,栽后覆土2 cm左右,用腳輕踩使蒜瓣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于根系吸水。栽蒜過深,出苗遲,假莖出土消耗能量多,苗弱,蒜頭生長受土壤擠壓難于膨大;栽種過淺,幼苗期根際易缺水,根系發育差,不利于安全越冬。
2.4 灌水覆膜
2.4.1 施用除草劑。大蒜覆膜種植,密度大,株行距小,播后覆膜前施用二甲戊靈除草劑效果好且省時省力。根據除草劑特點,噴施前要求土壤保持濕潤,播種完成后即可灌水,此次澆水要澆透,待水完全滲下后即可噴除草劑覆膜。沙地可在第2天覆膜,黏土要隔三四天。
2.4.2 覆膜。噴施除草劑后及時覆膜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用鋪膜專用設備使膜緊靠地面,同時將地膜兩邊壓進土壤中,并在膜上撒土防治大風刮起。
2.5 田間管理
2.5.1 出苗期管理。不同大蒜品種的出苗時間有很大差異,杞縣一般播種7 d左右出苗。出苗期的主要管理任務是保證土壤中水分和氧氣的充足供應,為蒜種萌發創造條件。結合杞縣氣候和土壤情況,為保證出苗期水分供應充足,播種后大水漫灌一次,達到早出苗、苗齊苗全的目的。
2.5.2 幼苗期管理。大蒜幼苗期主要在寒冷的冬春季度過,幼苗期的主要管理目標是培育冬前壯苗,確保苗木安全越冬,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做好種子處理,施足底肥,澆好封凍水等。需要注意的是,幼苗期不宜灌水過多,否則土壤濕度大、透氣性差,易導致根腐發生,對根系發育不利,降低幼苗抗寒能力。
2.5.3 鱗芽和花芽分化期管理。鱗芽和花芽分化期,蒜種內的營養逐漸減少并開始腐爛至完全消失(退母)。進入鱗芽和花芽分化后已分化的葉片加速生長,假莖不
斷增粗,根系根系生長量增加,對肥水需求量增加,所以應對退母早的品種適當提早追肥和灌水,以免影響鱗芽和花芽分化發育。
第2年返青后結合灌水施返青肥,667 m2施用三元復合肥15 kg或尿素15~20 kg,為幼苗返青后的旺盛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促進鱗芽和花芽分化。
2.5.4 蒜薹伸長期管理。蒜薹伸長期管理要點是及時追肥和灌水,滿足花莖生長需求,為蒜頭膨大打下基礎,防止鱗莖膨大期缺肥造成植株早衰。杞縣大蒜花芽分化結束期一般在早春,此時溫度較低,蒜薹伸長緩慢,早熟品種在日平均氣溫上升至5 ℃以上,中、晚熟品種日平均氣溫上升至10 ℃以上時,蒜薹伸長加快,對肥水的需求量隨之增加。
2.5.5 鱗莖膨大期管理。蒜薹采收后,葉片基本停止生長,鱗莖進入快速膨大期,2周后開始枯黃脫落,根、經、葉的生長逐漸衰退。這一時期的管理重點是保護葉片、根系少受損傷,防治早衰,盡量延長葉片和根系的壽命,同時促進養分向鱗莖轉移,使蒜頭膨大。
鱗莖膨大期的具體管理措施如下:采收蒜薹時可等大部分蒜薹長出最后一片葉后進行采收,減少采收頻次,降低對葉片的損傷;蒜薹采收后及時灌水促進蒜頭膨大;在蒜頭膨大期間,要根據土壤和天氣情況,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濕潤,促進鱗莖膨大;蒜頭收獲前7 d停止灌水,防止因土壤太濕造成蒜頭外皮腐爛、散瓣而降低大蒜
品質。
參考文獻
[1]胡世平,冷德良,肖建強,等.大蒜科學施肥及注意事項[J].長江蔬菜,2019(17):70-72.
[2]楊進,汪鋆植,段和平,等.三峽紫皮大蒜與市售百合蒜品質的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3):559-560.
[3]楊崇良,楊韜,孔素萍,等.大蒜優質高產與安全生產[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董向陽(1990—),男,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