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人們更希望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因此無公害農作物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市場需求量大。我國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產業發展迅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指出我國無公害農作物栽培面臨的困境,分析目前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技術要點,探索無公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318;S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5--2
1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困境
近年來,我國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業一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優質、綠色、健康的農作物,從蔬菜到瓜果,栽培規模越來越大。相比一般農作物,無公害農作物不僅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還能有效確保農業環境不受到破壞。然而,隨著我國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業的不斷發展,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困境,制約了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業的持續發展。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須了解這些問題。
1.1 大氣環境劣化
目前,大氣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例如,大氣中氯化氫含量超標會造成葉菜類蔬菜質量下降,汽車尾氣會導致一些致癌物質被道路兩旁的農作物吸收,落塵也會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危害。
1.2 土壤污染
一方面,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棄物的排放量越來越高,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如導致土壤受到污染,引起對植物生長的危害,或者殘留在農作物中進入食物鏈而危害人體健康。另一方面,化肥和農藥的盲目施用問題時有發生,使土壤中積累了大量毒素,土壤中的各種生物被大量殺死,極易導致土壤結構日趨劣化。
1.3 水污染
對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水源條件造成威脅的不僅僅有工業廢水的排放,還有農藥對水體的污染。一旦農作物栽培水源條件受到污染,不僅導致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受到威脅,還不利于保證食品安全。另外,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會對無公害農作物的種植造成負面影響。
1.4 濫用農藥和化肥
由于管理水平不足和片面追求經濟收益,農戶往往盲目使用化肥和農藥。在農藥施用方面,各個地區時常檢測出農藥超標的現象,甚至檢測出我國已經禁止施用的高毒素農藥,這與很多農戶管理水平不高、不嚴格按照合理的用法用量施用農藥有關;在化肥施用方面,雖然施用化肥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是濫用化肥易導致土壤養分結構失衡,導致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土壤板結現象。
1.5 塑料薄膜隨意處理
農膜主要是由塑料制成的,是一種難以自然降解的材料。很多農戶在塑料薄膜無用后或到達到使用壽命時,隨意拋棄處理。當這些塑料薄膜被隨意拋棄處理后,很容易在耕種過程中混入土地,不僅會對農作物根系蔓延造成極大阻礙,還會對土壤中水分和各種養分的流動造成阻礙。另外,塑料薄膜本身具備較大的毒性,十分不利于保證我國食品安全。
1.6 農業觀念落后
我國很多農戶的受教育水平較低,農業觀念落后,比起沒有親自實踐過的新農業技術,更相信自身長期以來的種植技術和口口相傳的傳統種植經驗。這導致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難以得到普及,難以提高農業生產力。只有改變農戶落后的農業觀念,才能有效普及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切實達到增產增質目的。
2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
2.1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
無公害農作物種植地的選擇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會產生一定影響,不合適的種植地不僅會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也會降低農作物的質量。在選擇種植地時,首先要做到不選擇距離工業污染源近的土地,以免工業污染源對農作物所處的環境造成污染,甚至直接對農作物造成傷害。另外,在選擇種植地時要注意結合農作物本身對生長環境的需求,保證光照條件、溫度條件、水源條件等要素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
2.2 避免連作,科學輪作
連作不僅會提高病蟲害發生率,還會破壞土壤結構,甚至使土壤出現板結的現象。因此,在進行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時,必須避免連作,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進行輪作。輪作的播種期不能處于病蟲害高發時期,并且在農作物輪換時要注意清理作物周圍的生長環境,避免上一茬作物的病蟲源感染新一茬作物。
2.3 合理選種
選擇栽培品種時,首先要考慮種植地的實際自然環境,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農作物品種進行栽培;其次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品種;最后要注意該品種的抗病、抗害能力,特別是自然條件特殊的地區,如對于水分條件不佳的土地要注重選擇抗旱能力強的品種。
2.4 制種育苗
農作物的種子要經過仔細挑選、消毒和催芽,種植地也要在播種前進行翻土、施肥和無害化處理,種子播種時間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種子發芽后,要盡可能滿足農作物幼苗正常生長所需的光照、通風、溫度和水分等條件。
2.5 加強栽培管理
農作物栽培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不合理的管理不僅導致農作物出現缺水、脫肥等現象,還會提高病蟲害發生率,使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加強農作物的栽培管理,既需要了解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條件,也需要及時處理農作物在正常生長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普及相關管理技術、提高農戶的管理水平勢在必行。只有加強栽培管理,才能保障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不受影響。
2.6 科學灌溉
灌溉工作要嚴格依據農作物生長環境的變化進行。首先,根據土壤結構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澆灌方式;其次,根據不同的天氣條件靈活調整灌溉時間和灌溉量;再次,在不同的季節要注意調節灌溉時間;最后,不僅要根據不同種類農作物對水分條件的不同需求進行灌溉,而且要注意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灌溉的需求差異。
2.7 合理施用肥料
施用肥料時,不僅要注重施用化肥,對于有機肥的施用也不能忽略。根據種植地的土壤條件,保持有機肥和化肥的合理施用,有效確保為農作物供給全面的養分。如果出現濫用化肥的現象,肥料養分會大量流失,既浪費了農業資源,還易破壞土壤結構,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要注重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為農作物提供缺少的部分養分,保證農作物各個生長階段全面的養分供給。
3 無公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無公害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由于需要嚴格控制農藥的施用,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顯得尤其重要。無公害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將預防和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在病蟲害防治方式的選擇上,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手段優于化學防治手段,建議采取各種非農藥施用的方法來減少農藥施用量。以下列舉了4種常見的、實用的非農藥施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3.1 覆蓋防蟲網
防蟲網不僅可以改善農作物種植地的光照條件,也能通過隔離農作物與外界環境的方式減少蟲害發生風險,是一種效果良好的蟲害物理防治手段。選用防蟲網時,要根據不同的農作物選擇不同的孔徑,覆網前要進行土壤消毒,覆網后可以避免多種蟲害的侵擾,同時基本斷絕害蟲的傳染源,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防蟲網技術主要應用于無公害蔬菜生產,可以有效減少農藥用量。
3.2 安裝殺蟲燈
殺蟲燈是指根據昆蟲趨光習性,利用害蟲特殊的光譜范圍,對害蟲進行誘集并滅殺,是一種高效的物理防治技術。在目前可行的病蟲害防治方式中,殺蟲燈的資金和勞動力投入最少,效率較高,并且基本沒有副作用,是最安全綠色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殺蟲燈是通過將病蟲基數控制在防治標準之下,既能有效預防蟲害和通過害蟲傳播的病害,也不會對農業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3.3 懸掛粘蟲板
粘蟲板一般為黃色、藍色或綠色,是一種通過利用害蟲對顏色的趨向性誘殺害蟲以減少蟲害的病蟲害物理防治手段。這種防治手段不會破壞和污染農業環境,需要投入的成本較低,能有效控制農藥施用次數。使用粘蟲板時,要根據不同的農作物和農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控制懸掛高度。發生蟲害時,可以手持粘蟲板晃動作物,效果立竿見影。另外,粘蟲板可以通過清洗后重新涂抹蟲膠的方式重復使用,以降低成本。
3.4 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利用各種生物和其代謝物實現病蟲害防治。生物農藥和傳統農藥相比安全性更高,并且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生物農藥的發展速度很快,各種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已經有大量有實踐效果的成熟產品。因此,生物農藥已是無公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必然選擇之一。
4 結語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的發展道路借鑒了很多歐美國家工業化的經驗,由于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民眾受教育水平低、缺乏環保意識,長期以來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農業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凸顯[2]。而對農業環境破壞更小的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是解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困局的一劑良藥。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快實施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優化無公害農作物產業結構,為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春花,李樹林.蔬菜瓜果無公害生產現狀、措施及展望[J].中國果菜,2006(5):51.
[2]趙秉強,戴小楓.無公害農業發展現狀、趨勢與對策[J].作物雜志,200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