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谷立立 編輯_方鳳燕
在閱讀《瓦爾登湖》的過程中,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問題:這是怎樣的湖?若是沒有亨利·梭羅寫于173年前的這本隨筆,今天的我們是否還會知道它的名字?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瓦爾登湖》,最貼切的莫過于“寂靜”。1847年,梭羅寫下這本書。只是,《瓦爾登湖》并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獲得足夠的重視。它與梭羅描寫的湖畔生活一樣,擁有寂靜的品質。這種寂靜恰恰是他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否則這位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就不會拋下文明世界的便利,以自我放逐的姿態,來到位于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瓦爾登湖邊,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精神世界里。
那是1845年7月。在之后的兩年零兩個月里,梭羅獨自住在他親手搭建的小木屋里,把念叨私事視為“有瀆清神”,謝絕訪客登門,與最近的鄰居保持一英里的路程,“僅憑一雙手養活自己”。
在獨居的日子里,他滿懷熱情地贊嘆瓦爾登湖的自然之美。這里的四季好比一首首抒情詩,挑逗著他漸趨麻木的神經。于是他放下手中的筆,拿起農具,走入林間,聆聽遠處鳥兒的鳴叫,觀察樹上嫩葉的生長,春種秋收,將大地湖泊變成自家后院的風景。這樣的隱居生活著實令人艷羨。但《瓦爾登湖》不是《魯賓孫漂流記》,梭羅更不是消極避世的隱者。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位作家,要傳遞美好純粹的觀念,喚醒人們對自然的珍視。
與其說,他寫的是湖光山色,倒不如說是深刻的反思。19世紀初,新生的美國剛剛擺脫內戰,經濟得以復蘇。然而,持續不斷的經濟發展直接造成了環境的惡化。此時,深愛自然的梭羅厭倦了文明社會的虛偽做派,在瓦爾登湖邊找到了他的宜居之地?!锻郀柕呛烽_篇第一章名為“省儉有方”。這意味著,終生沒有走出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梭羅要拋開文明的羈絆,“以最少牽絆,來處理一些私人事務;防止自己因為缺乏一點點常識、一點點事業才干,而做出什么貌似愚蠢甚至悲哀之舉”。
那么,什么是“貌似愚蠢甚至悲哀之舉”?比如對奢華衣飾、寶馬香車的過度迷戀。彼時的美國奉行歐式的時尚觀,一味追求奢華的行頭。梭羅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看來,好看的皮囊既不是生活的必需,也不是榮耀的標配,而是內心絕望的體現?!叭藗冊诮^望中默默地過日子。所謂聽天由命,就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絕望。你從絕望之城走向絕望之鄉,還得拿水貂和麝鼠的勇氣來安慰自己”。而那些被水貂皮、麝鼠皮包裹著的紳士淑女,說穿了也不過是外表光鮮、內心空洞。
這就像田間的稻草人?!澳憬o稻草人穿上你最時髦的一套內衣,你懶洋洋地站在一邊,有誰不馬上向稻草人致敬嗎?”問題是,就算有再多的人對那捆稻草彎腰鞠躬,也改變不了它空空如也的內在。相反,梭羅從不在乎物質。因為物質的匱乏并不妨礙他精神的富足。如果只需花上28 塊1 毛2 分5 的美金,就能搭建一間屬于自己的木屋,那又何必非要耗費巨資,購買大而無用的豪宅?倒還不如像他一樣,放下所有浮華無用的物件,遠離塵囂,遠離文明,“過一種簡樸、獨立、豁達大度與富有信心的生活”。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必須借助自然的力量,抵御內心的虛無。畢竟,回歸自然才是治愈空虛的利器。
如果梭羅有幸活到今天,他一定會被貼上“佛系”的標簽。他不是沒有能力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而是無意為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就會擁有怎樣的命運。相反,只要像他那樣,敢于堅決地對文明說“不”,誰都可以得到自由暢快的人生,而不必受制于欲望,受制于工作,終日忙忙碌碌,馬力全開,做一臺會賺錢的機器。這些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頗為不易。梭羅偏偏是言出必行的。他曾經創辦過一家文具廠,卻沒想過要從中牟利;他始終認為走路比乘車快,因為要乘車必須先有足夠的車費;他要求同輩作家主動抵御文明世界的誘惑,“樸實無華、真心誠意地寫自己的生活,而不僅僅寫他聽說過的別人的生活”。
同樣,今天被996 工作制壓榨了所有私人時間的“社畜”應該感謝梭羅。因為早在19世紀上半葉,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文明的癥結:“勞動的人沒得閑暇休息,使身體得以日漸復原。他無法保持最灑脫的人際關系,他的勞動到了市場上就不免貶值?!鄙踔粒罅_還頗具前瞻性地為后世的我們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生活圖景:一周工作一天,休息六天。說到底,這只是梭羅的想象。這種想象與當下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梭羅的判斷。他勇敢地走出了他本該擁有的舒適區,一手一腳地創造出一曲田園牧歌。
至于他在瓦爾登湖邊度過的日子,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誰都不能妄下論斷。就像他所說,“我們贊賞并認為成功的生活,也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罷了。我們干嘛要夸大一種生活,貶低另一種生活呢?”
經典重讀
《瓦爾登湖》
作者_[美]亨利·戴維·梭羅
出版社_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_徐遲
梭羅用澄澈的思想和文字告訴我們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生活真諦。梭羅遠離喧囂,在瓦爾登詩意秀美的四季景色中,過著簡單的生活,他用文字樹立了一根真實世界的標尺,不斷地思考如何生活才能離自己的心靈更近。
精彩書摘
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實,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
人類在過著靜靜的絕望的生活。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墒遣蛔鼋^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征。
要知道,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育,在那里既沒有房屋,也沒有管家。
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同樣的簡單,也許我可以說,同樣的純潔無瑕。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每一支小小松針都富于同情心地脹大起來,成了我的朋友。我明顯地感到這里存在著我的同類,雖然我是在一般所謂凄慘荒涼的處境中,然則那最接近于我的血統,并最富于人性的卻并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村民,從今后再也不會有什么地方會使我覺得陌生的了。
《傳膳啦》(明朝篇)
作者_袁燦興
出版社_中信出版社
皇帝吃什么?從古到今一直讓人們好奇。在明清諸多小說中,描寫皇帝的宴飲,往往是龍肝鳳髓,山珍海味。真的如此嗎?宮廷御膳,不只是皇家的吃喝,更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飲一饌背后,是熱氣騰騰的帝王生活,更是有滋有味的尋常人生。
《在路上》(精裝紀念版)
作者_[美] 杰克·凱魯亞克
出版社_湖南文藝出版社
凱魯亞克是第一個把文字的速度感帶進文學史的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偉大?!对诼飞稀肥嵌兰o中期的《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當哈克和吉姆從美國遼闊的主動脈漂流而下,當薩爾和迪恩從美國的腹地呼嘯而過,他們都在重塑美國文學之路。
《乘慢船,去哪里》
作者_馬敘
出版社_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像古人一樣行吟于山水之間,以詩意之眼,記錄一場場飽含深情的文化苦旅。作者的出行,不是今天所謂的“旅游”,而是腳步緩慢地行走,是內心的行走,神游古今,悠然自得。這樣散漫的行走,有一種悠然的氣質,頗具文化尋根的意味。
悅讀
《深夜的鳥鳴》
作者_蘇聽風
出版社_化學工業出版社
這是一場田園間的奔跑與追逐,這是一代人彌足珍貴的苦與樂。走得越遠,才明白出發的意義。守田時看過的書、油菜花飄散出的清香、奮力攀爬的桑葚樹、住過的土屋……在異鄉的歲月里,看到的全是從前的印記,過去無法逃離,唯有珍藏。
《讓燈守著我 : 戴望舒傳》
作者_北塔
出版社_領讀文化丨九州出版社
戴望舒一生詩歌作品百首不到,卻佳作迭出,創作之嚴謹,為后人敬仰。本書用六章內容刻畫了“雨巷詩人”坎壈而富于創造的45 個春秋,材料翔實,可讀性甚強。同時對其法文、西班牙文翻譯之詳情也如數家珍,行文中充滿考證而又絕不枯燥。
《奇夢人生》
作者_[德] 瑪麗安娜·萊基
出版社_湖南文藝出版社
“你并非總有機會選擇你的冒險,哪怕它們早就已經命中注定?!弊髡咭岳暇?、優雅、詩意的筆法,描繪出一幅荒野山村的眾生相。此書探討的雖是沉重的話題,卻有著某種直抵心靈的暖意,痛苦、逝世與愛情在書中水乳交融。